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

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辨析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只讲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如果一个命题站得住脚,它必须符合逻辑并能接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某种标准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回答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解决”的问题,其命题无法证明真伪。

3.希克斯补偿与斯卢茨基补偿;希克斯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效用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斯卢茨基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消费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

4.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增加额外一单位某商品之后,若要保持满足水平不变而必须放弃的另一商品的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比率。

7.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企业财务人员记载的、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笔成本和费用;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8.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所有生产单位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一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它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纳什均衡与上策均衡;上策均衡是这样一组选择,对于这组选择,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每个参与人的选择都是最优的。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组选择,对于这组选择,给定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每个参与人的选择都是最优的。

1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的是所有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指的是如果所有交易者的偏好呈凸性,则总会有一组这样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上,每一个帕累托有效率的配置是在适当的商品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

二、简述或分析题1.简述寡头垄断厂商之间进行价格博弈时,它们的需求曲线呈现折拗形状的原因;答:如果一个寡头企业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企业不断不会跟随提价,因而产品价格上升将使提价的寡头企业销售数量大幅减少;如果一个寡头企业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它寡头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会跟随降低价格水平,甚至降价幅度更大,因而降低价格不能使降价的寡头企业的销售量显著增加。

可以推断出,在寡头市场上,寡头企业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折拗的曲线形状,折点就是现行的价格水平。

5.重复博弈是实现博弈合作均衡的充分条件吗?为什么?答:重复博弈不是实现合作均衡的充分条件。

在重复博弈中,各方能够展开合作的前提是尽管合作博弈的单次收益低于一次违约所得,但长期合作的总收益要大于违约所得。

因此,重复博弈若要实现合作均衡还须满足三个条件:(1)博弈必须是重复无穷次或博弈方不知到博弈何时结束。

设想博弈重复次数为有限的N次,那么在第N次博弈中是不会有合作均衡的,因为没有未来合作的可能,博弈双方都将根据当次博弈的支付矩阵来做出决策,从而陷入囚徒困境的格局之中。

进一步分析,第N-1次博弈也不会有合作的均衡,因为在进行第N-1次博弈时,博弈双方预期到第N次博弈不会有合作的结果,故他们将仅根据第N-1次博弈的支付矩阵来做出决策,该次博弈同样陷入囚徒困境的格局。

依此类推,第N-2次、N-3次,直至第1次博弈都不会有合作的均衡结果出现。

(2)博弈双方都采取“冷酷战略”。

即博弈双方从选择合作开始,只要对方一直合作,另一方也会一直合作下去,若发现对方偷偷采取了不合作的策略,便由此采取不合作的策略直至永远。

采取“冷酷战略”将极大的提高对违约行为的惩罚,迫使博弈方采取合作的态度。

(3)贴现因子11rδ=+足够大。

这里的r代表利率水平。

这个条件是说,将来的收益贴现之后还比较值钱。

即人们对时间比较有耐心,而不是只图眼前利益。

6.结合图形推导简要说明为个体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在劳动者的效用函数中,不仅仅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变量,闲暇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

任何人一天都只有 24 个小时的可支配时间,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放弃闲暇时间,而要享受闲暇就必须减少工作时间,因此劳动者总是在收入与闲暇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从图 12.5 可以看出,当工资率从每小时 10 元提高到 20 元后,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从16 小时每天上升到了 18 小时每天,也就是说,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其中原因是工资率提高给劳动者带来的收入效应(闲暇时间增加4 小时)不仅抵消了它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增加 2 小时),而且还导致了工作时间减少 2 小时。

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不像普通要素供给曲线那样一直向右上方倾斜,而是存在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在此工资率之下,劳动的供给是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的,在此工资率之上,劳动的供给将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减少。

8.简要说明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均成U型的原因。

答:虽然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均成U形,但二者的原因是不同的。

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呈U形源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假定其他投入品固定不变,当某种投入品增加时,这种增加过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这一规律意味着企业的短期生产中,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报酬(边际上增加的产量)并非从始至终都递减,而是先有一个递增的过程。

从而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AVC)恰好反过来,表现为先递减后递增的过程。

另一方面,短期中企业的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始终递减的。

当企业产量增加使得平均可变成本的上升幅度超过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幅度时,短期平均成本就会增加,从而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先递减后递增的过程。

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呈U形源于企业长期生产中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的先规模经济后规模不经济的特征。

在规模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而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13.简述对污染企业征收庇古税的经济机理以及庇古税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答:“庇古税”方案是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阐释的。

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非最优。

因此,纠正外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

假定Y 商品的生产对其他商品存在负的外在性,那么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以PMC 和SMC 分别表示生产Y 的私人和社会边际成本。

如下图所示,假定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决定的边际收益为MR ,那么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是PMC MR =所决定的p q ,而社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所应该有的产量则是SMC MR =所决定的s q 。

为了使Y 产品的产量达到s q ,可行的方案是政府征收税收,比如从量税,以便使PMC 曲线上移至SMC 曲线的位置,从而PMC MR =所决定的产量恰好等于s q 。

15.若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它能够在竞争性市场中以有效率的方式进行生产吗?答:在竞争性市场中,公共品不能以有效率的方式进行生产。

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消费者消费的商品中有一种是公共品X ,另一种是私人物品Y 。

假定消费者1和2消费X 的边际效用分别为1XMU 和2XMU ,消费Y 的边际效用分别为1YMU 和2Y MU 。

因而,两个消费者关于X 对Y 的边际替代率分别为111X XYY MU MRSMU =和222X XY Y MU MRS MU =如果生产是有效率的并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将有12XY XY XYMRS MRS MRT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根据公共品的非排他性特征,对增加一单位公共品X 而言,社会由此得到的边际效用为12X X XSMU MU MU =+因此,社会关于X 对Y 的边际替代率为12XY XY XYSMRS MRS MRS +=同样地,社会实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即XY XYSMRS SMRT =当生产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社会关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私人的产品转换率,即XY XYSMRT MRT =。

故有XY XYSMRS MRT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XY XYSMRT SMRS <。

这意味着由竞争性市场来决定公共品的供给数量将导致供给相对不足。

三、作图分析题2.政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对收购粮食采取保护价(即高于市场出清的价格),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请作图并分析政府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民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和政府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及社会总福利的变化。

上图是对政府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描绘。

在支持价格 S P 下,消费者购买了 Q 1 数量的产品,生产者生产了 Q 2 数量的产品。

政府要维持 Ps 的价格,就必须买入 Qg 数量的产品。

由此,生产者的剩余变化为s P =A +B +D ;消费者的剩余变化为Ps =-A -B ;政府购买农产品以维持价格 Ps 的成本为(Q 2-Q 1)PS ;总剩余变化为Ps +Cs -政府成本=D -(Q 2-Q 1)Ps 。

3.某消费者的收入为M ,用来消费商品X 和Y (X 、Y 均为正常商品)。

初始,X 的价格为P X1、Y 的价格为P Y1。

现在商品X 的价格下降为P X2,而Y 的价格仍维持不变。

请作图并分析价格变化给消费者带来的收入效应、替代应及总效应。

答:在收入水平维持在M 、商品Y 的价格仍维持在P Y1不变的情况下,商品X 的价格从P X1下降为P X2将导致预算线以其与纵轴的交点为原点发生逆时针旋转(如下图所示)。

从而,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于X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为X2-X1,收入效应为X3-X2,总效应为X3-X1;对于Y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为Y2-Y1,收入效应为Y3-Y2,总效应为Y3-Y1。

4.相对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而言,为什么垄断竞争的产品市场会导致经济缺乏效率?答: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而垄断势力意味着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由于垄断势力的结果是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量,因此它会使消费者受损而使垄断者收益。

但若将消费者的福利与生产者的福利看成是一样重要的,如图垄断势力之下的均衡为(Pm,Qm)。

消费者的剩余为 CS = D,生产者的剩余为 PS = A + E。

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的剩余为 CS =A+B+D;生产者的剩余为 PS = C + E。

故垄断势力带来的剩余变化为:C S=-A- B;PS=A-C;总剩余的变化为:C S +PS=-B-C。

-B-C就是垄断势力给社会带来的无谓损失。

9.假定面粉的供应是配给的,政府商品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向消费者供应面粉,每人顶多可以买5公斤,不足部分可以在自由市场购买,价格是每公斤5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