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降值与融冻试验前的抗压强度σc之比的百分比代表抗 冻系数Cf ,即
c cf Cf 100% c
可见:抗冻系数Cf 越小,岩石抗冻融破坏的能力越强。
五、岩石的透水性
地下水存在于岩石孔隙、裂隙之中,而且大多数岩
石的孔隙裂隙是连通的,因而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地
下水可以在岩石中渗透。岩石的这种能透水的性能称为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大小不仅与岩石的孔隙度 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孔隙大小及其贯通程度有关。 衡量岩石透水性的指标为渗透系数(K)。一般来说,完 整密实的岩石的渗透系数往往很小。岩石的渗透系数一 般是在钻孔中进行抽水或压水试验而测定的。
2、干密度(ρd)和干重度(γd )
干密度是指岩石孔隙中的液体全部被蒸发后单位体积岩 石的质量,相应的重度即为干重度。
Ws d V
(g/cm3) (kN /m3)
d d g
式中:Ws——岩石试件烘干后的质量(g); 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 g——重力加速度。
3、饱和密度(ρ)和饱和重度(γw)
要求:
1、须掌握本章重点难点内容; 2、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岩体分类方法;
3、了解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2-1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岩石由固体,水,空气等三相组成。
一、密度(ρ)和重度(γ): 单位体积的岩石的质量称为岩石的密度。单位体积的岩 石的重力称为岩石的重度。所谓单位体积就是包括孔隙体 积在内的体积。
Id2 m r W2 W0 100% m d W1 W 0
5、岩石的抗冻性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是
评价岩石抗风化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岩石的抗冻性用抗冻系数Cf 表示,指岩石试样在 ±250C的温度期间内,反复降温、冻结、融解、升温,
然后测量其抗压强度的下降值(σc-σcf),以此强度下
Vnb W s Vnb nb V V Ws
W s Vnb 1 d 1 V W 1 w
式中:W s为干燥岩石的重量;γd,γw分别为干燥岩石和水的重度。
(2)岩石的饱水率(ω2)
岩石的饱水率指在高压(150个大气压)或真空
条件下,岩石吸入水的重量Wω2与岩石干重量Ws之比,
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岩石块体。
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地质统一体。
一、结构面的类型
沉积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
火成结构面
1、结构面按成
因可分为
构造结构面
变质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
(1)原生结构面: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
A、沉积结构面是沉积岩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质界面,包 括层面、层理、沉积间断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及原生 软弱夹层等。 B、火成结构面为岩浆侵入、喷溢冷凝所形成的各种结构面,如 流层、流线、火山岩流接触面、各种蚀变带、挤压破碎带以及 原生节理等。这些结构面的产状受侵入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所控 制。 C、变质结构面为岩体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面,如片 理、片麻理、板理及软弱夹层等。变质结构面的产状与岩层基 本一致,延展性较差,但它们一般分布密集。片理结构面是变 质结构面中最常见的,其面常常是光滑的,但形态呈波浪状.片 麻理面常呈凹凸不平状,结构面也比较粗糙,变质岩中的软弱 夹层主要是片状矿物,如黑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的富集带, 其抗剪强度低,遇水后性质就更差.
(2)构造结构面
各类岩体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各种结构面,如劈理、节理、 断层、层间错动面等。 节理面在走向延展及纵深发展上,其范围都是有限的,大者一 般不过上百米,小者仅有几厘米.张节理面一般粗糙,参差不齐, 宽窄不一,延展性较差,剪节理面一般平直光滑,延展性相对较 好,节理面上常见有擦痕和各种泥质薄膜,如高岭石、绿泥石、 滑石等,因此,剪节理面尽管接触紧密,但却易于滑动。 断层面的规模相差比较悬殊,有的深切岩石圈几十公里,有的 仅限于地壳表层或只在地表数十米.但是,相对工程而言,断层 面一般是延展性较好的结构面.断层面(或帘)的物质成分主要是 构造岩,如断层泥、糜棱岩、角砾岩、压碎岩等.层间错动带是 在层状岩体中常见的一种构造结构面,其产状一般与岩层一致。 延展性较好,结构面中的物质,因受构造错动的影响,多呈破 碎状、鳞片状,且含泥质物。
(1)总空隙率n: 即岩石试件内空隙的体积(VV)占试件总 体积(V)的百分比。
VV n 100% V
(2)大开空隙率nb: 即岩石试件内大开型空隙的体积(Vnb) 占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Vnb nb 100% V
(3)小开空隙率nl: 即岩石试件内小开型空隙的体积(Vnl)占 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2、结构面按受力条件可分为
A、压性结构面:由压应力挤压而成,其走向与最大主应 力方向垂直。如片理面、褶皱轴面、压性节理面等。
饱和密度就是饱水状态下岩石试件的密度。
Ww w V
(g/cm3)
w w g
(kN /m3)
式中:WW——饱水状态下岩石试件的质量 (g); 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 g——重力加速度。
二、比重(Δ)
岩石的比重就是指岩石固体的质量与同体积水
的质量之比值。岩石固体体积,就是指不包括孔隙
(3)次生结构面
在地表条件下,由于外力(如风化、地下水、卸荷、爆破等)的 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界面,如卸荷裂隙、爆破裂隙、风化裂隙、风化 夹层及泥化夹层等。 卸荷裂隙一般发生在岩体有临空面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在深切河 谷处,延展性不好,常在地表20~40m内发育,裂隙面粗糙不平, 常为张开型,充填物多为泥质碎屑。 爆破裂隙是矿山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次生结构面,爆破裂隙的延展 与分布视所在地区岩体特性及爆破的大小而异.一般爆破裂隙的延 展范围是有限的,且多呈一组相互平行的、弧状的裂隙面分布。 风化裂隙及风化夹层一般是沿原生夹层和原有结构面发育,多是 短小密集,延展性差,仅限于地表一定深度。 泥化夹层是由于水的作用使夹层内的松软物质泥化而成,其产状 与岩层基本一致,泥化程度视地下水作用条件而异.泥化夹层一般 都是强度很低的,它们是导致岩体失稳破坏的常见因素。
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岩石孔隙体积的大小及其密闭 程度。岩石的吸水性指标有吸水率、饱水率和饱 水系数。
(1)岩石吸水率(ω1):
是指岩石试件在标准大气压力下吸入水的重量 Wω1与岩石干重量Ws之比。
1 W 1 100% Ws
岩石的吸水率的大小,取决于岩石所含孔隙、裂隙 的数量、大小、开闭程度及其分布情况,并且还与试验 条件(整体和碎块,浸水时间等)有关。 根据岩石的吸水率可求得岩石的大开空隙率nb:
Vnl nl 100% V
(4) 总开空隙率(孔隙率)n0: 即岩石试件内开型空隙的总
体积(Vn0)占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Vn 0 n0 100% V
(5) 闭空隙率nc: 即岩石试件内闭型空隙的体积(Vnc)占试
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Vnc nc 100% V
2 、空隙比(e)
试验过程:将经过烘干的试块
(500g,分成约10块),放在带有 筛孔的圆筒内,使该圆筒在水槽
中以20r/min,连续旋转10 min,然
后将留在圆筒内的岩块取出烘干 称重,如此反复进行两次,按下 试计算耐崩解指数。
4、岩石的崩解性
式中: Id2 ——两次循环试验求得的耐崩解指数,在0~100% 之间变化; md——试验前试块的烘干质量; mr——残留在圆筒内试块的烘干质量; W1 ——试验前试件和圆筒的烘干重量; W2——第二次循环后试件和圆筒的烘干重量; W0——试验结束冲洗干净后圆筒的烘干重量。 岩石的崩解性指数反映了岩石在浸水和温度变 化的环境下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
第二章 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分级
本章内容:
§2-1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2-2 岩体结构 §2-3 工程岩体的分级
重点、难点:
1、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2、岩体结构; 3、岩体的分级;
关键术语:
密度;重度;岩石的孔隙性;孔隙率;孔隙比;岩石的 水理性;吸水率;饱水率;饱水系数;岩石的透水性;渗透 系数;岩石的碎胀性;碎胀系数;岩石的软化性;软化系数; 岩体结构;岩体变形,岩石RQD质量指标;完整性系数;岩 石坚固性系数
在常温下水能进入大开型空隙,而不能进入小开型空隙。只 有在真空中或在150个大气压以上,水才能进入小开型空隙。
1、空隙率
根据岩石空隙类型不同,岩石的空隙率分为:
(1) 总空隙率n
(2) 大开空隙率nb (3) 小开空隙率nl (4) 总开空隙率n0 (5) 闭空隙率nc 一般提到岩石的空隙率时系指岩石的总空隙率。
积不变,所测得的最大压力即为
岩石的最大膨胀力;然后逐级减 压,直至荷载为0,测定其最大
膨胀变形量,膨胀变形量与试件
原始厚度的比值即为膨胀率。
4、岩石的崩解性
岩石的崩解性是指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性并 变为完全丧失强度的松散物质的性质。 岩石的崩解性一般用耐崩解指数 Id2 的表示。其指标可 在实验室用干湿循环试验确定。
即:
W2 2 100% Ws
根据饱水率求得岩石的总开空隙率n0:
Vn0 W s Vn0 d 2 n0 V V Ws w
式中:Ws为干燥岩石重量;γd, γw干燥岩石和水的重度。
(3)岩石的饱水系数(Ks)
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称为岩石的饱水系数,即
1 Ks 2
所谓空隙比是指岩石试件内空隙的体积(V V)与
岩石试件内固体矿物颗粒的体积(Vs)之比。
VV V V s n e Vs Vs 1 n
四、岩石的水理性质 岩石遇水后会引起某些物理、化学和力学性 质的改变,岩石的这种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 1、岩石的吸水性
岩石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吸水性,其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