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改写指导

古诗改写指导

同学们,我们中国可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古诗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

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就是“古诗改写”。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训练。

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因此,在改写的时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这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因此,此处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孩子的语言,让古诗丰满起来,这样,才能让古诗所表达的内涵凸显出来。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总的来说,在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只要能恰当地翻译出诗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领略诗的意境,和谐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关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写出的习作具体、生动。

虽然改写后已不再是诗的体裁,却仍然充满诗意,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改写《武陵春》夕阳西下,今天又要过去了。

而你依旧没有梳理你那早已花白的云髻,纵然它是那么的凌乱不堪。

你呆呆的坐在窗前,眉头紧锁,脸颊上挂者早已风干的泪痕。

窗外的风已停歇,花瓣零乱的撒了一地,只是尘土中花香犹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泪水再一次从你的眼中滚落下来,多愁善感的李易安,你是在为这凋零已尽的百花,遍地的残英落红而善心吗?或许是它们又一次触动了你心中的哀愁吧?那国殇之哀,家破之痛,夫亡之悲一丝丝一缕缕缠绕在你的心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面对这景物依旧,人事具非的你,只能独自分担那满腹辛酸,每每想到这些,眼泪就滚落下来,你仍凭泪水打落在桌上------忽然你想起了听朋友说双溪河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是给游玩的好地方,正打算去那里驾着轻舟泛游来排解心中的愁绪,你忽然又哀叹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你心中的愁是多么的有重量呀,李煜写过愁的长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写过愁的叠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可愁在你的心中,却有了如此的重量,重重压在心头。

刹那间,你再一次泪如雨下!不朽的失眠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

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

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

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惟有他,张继,睡不着。

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

(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

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

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

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

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

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

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

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

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

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

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

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

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要求:1.可全篇改写,从替父从军、十年征战、荣归故里中选择一个情节,细笔描绘,加进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其他略写;2.也可片段改写,只写其中一个情节。

不少于500字。

3.自拟题目,改写《木兰诗》只能做副标题,不可做主标题。

可补充的情节:①木兰在家织布体现她的勤劳的情节。

②木兰见到军贴后的忧虑和如何作出替父从军的决定,体现女儿的孝顺和爱国的情节。

③木兰为出征作准备的情节。

④出征时行军神速,思念父母的情节。

⑤木兰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情节。

⑥胜利后,天子召见木兰的情节。

⑦木兰的家人得知木兰要回家高兴的情景。

⑧木兰回到家时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⑨木兰以女儿身份和战友相见的情景。

⑩木兰换装时的情景。

(3)对这些情节应该怎么去改写呢?A、把握人物形象;B、选取切入点;C、展开想象。

《木兰诗》改写佳作一木兰从军——改写《木兰诗》秋天。

很冷。

风不是很大。

叹息声,一阵、一阵的从院子里传出。

其中,还夹杂着几声机杼的声音。

走进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少女在叹息。

秋风吹过他两鬓的头发,两片红落下,飘在她的头发上,落在她的肩上。

她仍在叹息,她在沉思,她很忧伤,她仍在想着昨日的那一幕。

她叫花木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昨夜路过父亲的房间时,看见征兵文书,得知单于大犯边疆,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什么兄弟,她隔着窗子,看着父亲脸上那股神情,木兰仿佛随时都感觉到,她会随时失去她的父亲,她的心在痛。

“不,我不想失去父亲,我要待父从军。

”木兰在心里默默叹道。

自从有了这个信念,她就从没有放弃过。

她站了起来,跑到各个市集去买了一些必要的装备,她买了马,买了马鞍,买了辔头,买了长鞭。

回到家,盘起自己的长发,换上男装,留下了一份信,又悄悄地拿走了那把,昨晚父亲擦拭了好久的陪伴了他多年的宝剑。

这时,天色已经晚了,谁知又下起了大雨,但她什么也不顾,骑着马,冒雨冲了出去。

风很大,雨点就像石子一样,打落在她的脸上,身上。

但他的脸庞,总会露出那份毅然的面孔。

她可以想象到,想象着父亲看到那封信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那是一股悲伤。

可以想象到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含着泪,呼唤自己的。

但她也是为了自己的父亲。

为了整个家庭。

一想到这些,她便会抬起头来,毅然向前。

大约奔了两天,她抵达了军营。

在这军营里,可能有人是为了国家而战,可能有人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战,但她却是为了自己的父亲。

时间很快。

十年过去了。

花木兰已经打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她也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回想起与敌人交战的场面,回想起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的劳累,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有时晚上还会做恶梦。

但是,一切都过去了,她都挺过去了。

因为他们胜利了。

现在的花木兰,正率领着全军,前去面见圣上。

她现在可不再是什么无名小卒,她已经是鼎鼎大名的花将军。

皇上给人的感觉,都是威严,肃穆的。

但是这一位,说话间,却带着几分激动,因为他实在是太感谢花木兰了。

“你说,你想要什么?只要是朕有的,统统都给你。

”花木兰笑了笑,说道:“下官一无所求,只因辞乡多年,劳家中父母挂念,甚是不孝,故欲辞官回乡。

”虽然皇上再三恳求,但还是被木兰婉谢了。

风吹过,红叶落下。

此刻木兰以站在家门口。

望着家园中的那棵树,已经变红了,又是秋天吗?又是十年前的那个离走时的那个秋天吗?她有点感伤,但是她不会落泪,因为军旅生涯,让她变得坚强了。

此刻她已换完女装,她推开院门,看见父母亲正坐在院中,个个深思熟虑,低着头。

似乎自从她走的那天起,就在这里等,等她回来。

她再也忍不住了,扑上去紧紧地搂住爹娘,两行泪不知何时已经流到了嘴角。

在坚强的人,也无法忍受青亲情带给他们的折磨。

此时,三个人互相看着,离别了十年,此时见了面,什么也没说。

自然,他们也不知从何说起好,只有默默的泪水。

但这样就足够了。

让大幕落下,让这一家人去享受离别后的欢聚吧!木兰诗改写二木兰荣归故里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