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强化训练教师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强化训练教师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强化训练一师一、【解读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说理性。

高考作文题,之所以都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说到底,就是这种“国考”本身,既是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更应该是一种体现特定时代社会文化品格的表征。

看这些年轻的中国公民是否心智成熟,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洪流下,能否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与责任使命,拷问我们的教育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会不会陷于过度工具化与技术化的误区,是否能为这个时代培养出具有健康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公民。

例如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的“明星代言”两道作文就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以及近期的游客在故宫文物上刻字、流行的头上长草、中国大妈广场舞等新闻,把时评的热点题目,重新拿来作为作文题,就是期望唤起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一个对社会并不关心的人,很难写出让人叫好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特征讲究“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

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对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

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任务驱动型作文发表观点的几种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事件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

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二是批评式,即对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二、【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四要求:1.选取恰当的立意(立意新)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尽量体现“五味”:(1)新味。

细心触摸社会的潮流,寻找新颖的题材。

(2)杂味。

以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

(3)辣味。

思想深刻,讴歌时让读者喜,抨击时让读者怒,具有立场鲜明的战斗性。

(4)趣味。

语言议论机智、幽默风趣,选择让读者感兴趣的题材。

(5)诗味。

语言简短铿锵而又含义深刻,富于哲理,让读者读罢掩卷而长思。

◆技法点击(1)要学会就事论事。

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评“事”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2)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

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

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才是好文章。

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

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

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

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不去关注身边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论据就不新颖,就做不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不能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

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

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审题立意1、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2、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材料示例】1.游客在故宫大缸刻字【审准题意】批评游客行为,要尊重保护文物(就事论事)根源在于文明素质低下、公德心缺失、(就事论理)体现盲目浮躁的旅游观,进而分析整个社会的盲目浮躁(就事论理)中国式旅游在国际上成为一种标签,直接影响国家形象。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2、对外国乘客的无理取闹,你有什么感想?二、吃透材料,选取角度(选角度)(对于司机和乘务员的忍让,你持何态度?)(一)反对忍让1.触及到了人格及民族尊严。

2.纵恶消弭了正气,助长了邪恶。

3.《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

(二)赞成忍让1.表现了一个大国公民的气度和修养。

2.他们的行为既无损国格”也无损人格。

3.以暴治暴不利于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选材:要求选用富于时代性、思想性的典型素材,选用与所给材料相似或相对的素材来分析:如高考辽宁卷的写作,就应围绕“明星代言”的相关的现象案例、前因后果来选材。

故宫大缸遭刻字的新闻类似材料:承德避暑山庄石碑遭“泼墨”、博物馆大殿门扇、楠木雕饰被割掉古床博物馆遭参观者“砸场”、埃及神庙惊现“到此一游”、北京西便门城墙四处“海誓山盟卢浮宫名画被游客“个性签名”无心之失故宫文物被科研工作者“误伤”耶稣画像惨遭“毒手”变猴子达·芬奇名作失色成“LED屏幕”圆明园文物误变“土豪金”唐代石佛被重塑成水泥佛。

▲开头适度描述事件主体,但切忌花大篇幅回顾。

应找出事件的主题,针对主题,应用言简意赅、掷地有声的语言亮出自己观点。

即迅捷入题,方能吸引读者,震撼人心。

例如:蔡铭超先生拍而不买,致使天价兽首流拍,本人认为这一行为得不偿失。

(《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明确提出自已的观点)在法国举行的拍卖会上,蔡铭超先生以天价拍下圆明园文物——兔首、鼠首,但拒绝付款。

有人认为这是一出闹剧,但我要为蔡先生鼓掌。

蔡先生的这一行为无疑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

(《为蔡先生鼓掌》——适度描述事件主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关于观点,一定要掷地有声,拒绝平庸。

一个平庸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观点,是没有太大价值的。

相反,如果我们从一些常人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提出新颖的观点,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观点。

▲主体部分则应结合观点,剖析事件,开掘本质,辩证分析:(1)可适当解释事件的关键词,解决“是什么”问题。

但不能泛泛而谈,尽量通过具体的实例剖析出事件的本质。

(2)分析问题。

(为什么)A. 要紧紧扣住论题本身。

如:赞扬蔡铭超的做法,从头到尾都应该围绕赞扬这一行为而展开论述。

做到中心明确,否则就会有偏题或离题之嫌。

B. 要研究问题本身。

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单一现象后面的本质、形成的原因、现阶段的影响、今后发展的结果、自己内心的感受。

C. 在文章的行文组织上,要做到思路清晰,尽量将论据、论点等分项列出,让人一看就能理清头绪。

(3)怎样做:▲结尾要呼应形头,收束总结,这样才能保证论述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例文1:拒绝“二次抢掠”佳士得拍卖我国国宝,是无耻的,是公开的“二次抢掠”。

蔡铭超智破佳士得阴谋,他的拒绝是中华民族的觉醒。

曾几何时,国民以天朝上国自居,来者不拒,去者不拦。

当英法轻松掠走数以万计的非常不容易攒得的文物,有谁敢直面他们的抢掠,站出来拒绝,说一声“不”。

我们只听到慈禧的一道诏书——“量中华之物力,结余国之欢心”。

而时光流转到今日,面对同等性质的抢掠,倚仗更为强大的祖国,还是无人站出来,说一声“不”。

澳门赌王何鸿燊出巨资刚得马首,本为爱国义举,却用错了方法,助长了英法侵略者后代们的贪欲。

十万,不多,百万,不多,千万,仍不足以填满他们的血口,这就是纵容的恶果,这就是没有严词拒绝的悲哀。

幸而,有了不同于何鸿燊的蔡铭超——这位神秘的电约竞拍者。

当罪恶的拍卖会落下了黑幕,当拍卖行的经理仍在黑暗中窃喜,正如他们的祖辈们掠得这至宝时的肮脏心态一样,他们如掠食者一般,静待猎物的出现。

他们,正编织着冠冕堂皇的“二次抢掠”。

可见,民族的觉醒是不可避免的洪流,一旦它喷涌出来,任何阴险的算盘都无济于事。

蔡铭超就是民族觉醒的领军式人物,他敢于运用正当的方式抨击那些非法的行为,他巧妙地运用拒绝的声音阻退这浩浩荡荡而来的“二次抢掠”。

蔡铭超的拒绝,远不只是捍卫了国宝仍在屈辱的国度中坚持操守的尊严,也远不只是为国人出了口恶气,给以佳士得为首的“二次抢掠”者们一次严肃的警告,他的拒绝,促成了民族在对文物保护上的新觉醒。

如今,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我们的力量正在蓄积。

百年国耻,不是单凭战争就能雪洗的,祖国的文化保护,并非用金钱就能捍卫的。

它需要新的认识、新的手段,在面对变相损害我国利益的人们面前,得掷地有力的说“不”。

圆明园的烈火仍记忆犹新,佳士得的拍卖仍惊魂甫定。

一次明抢,一次暗夺。

烈士的鲜血还在我们心中燃烧,战火已消弥,战斗仍在继续。

当“二次抢掠”在今后重现之时,我们要异口同声说“不”。

例文2:理性爱国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深受诗书礼仪熏陶的大国。

这大国不仅仅是地域广阔的“大”,更是宽厚大度,海纳百川的“大”。

生为这悠悠古国的一份子,也理应在为人处事方面体现我国人民的大度与理性。

蔡铭超的做法却没有让我们看到理性的光辉。

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我国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却拒绝付款,以此捍卫我国的利益。

他的行为确实让所有中国人感到他浓浓的爱国深情,也甚至有人拍手称好,称其为民族英雄,但我却对他的做法不敢苟同。

首先,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世界对于中国商人的看法,更有损我国的大国形象。

众所周知,在商人的世界里,诚信为基础。

很久以前,中国商人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便是诚信缺失,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尊重,爱贪小便宜。

近几年,这样的情况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脚步有了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