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文献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一直看到有人发帖子询问关于考古典文献学(或国学与汉学)研究生的事。
我就想起几个月前的自己。
当开始决定考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後,也是到处求人,想了解这个专业的相关要求和参考书目,包括怎么考的问题。
但这个专业一直属冷门中的冷门,本来学这个的人就很少,因而少有人回答。
有回答的不是蜻蜓点水,太过简略,就是神吹乱侃,不切实际。
当然,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蒐集到了一些资料。
後来又有幸得到武大古籍所师兄(特此向师兄表示感谢)的指点,豁然开朗,也了解了大致的复习方向。
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出来,公之于众,以免同道“望尽天涯路”之苦。
在说专业课之前,先说一下英语。
英语毋庸置疑,一定要过它所划定的线(相信多数学校都是这样)。
否则,总分再高也不收。
除非专业课能考130以上,那么可以考虑英语降7分左右录取(以武大为例)。
但这7分也是很少的,对英语太差的人来说也无济于事。
所以,要想考上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就必须抓英语。
政治就更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再说专业。
专业课,被问得最多的是该看什么书,或该怎么复习。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有困惑,总感觉学校推荐的那些书好像不够(所以自己就盲目买了不少书,主要跟着人气走)。
在请教古籍所老师後,了解了更多的信息,也确定了大致需要购买和阅读的书。
以下先列出学校官方公布的参考书目(以武大为例):一、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文化史的基本知识都囊括了,难度好像还有点大。
总之认真看,勤记忆没错。
我还没开始看这本书(自己之前在图书馆借了老版的,大致翻了一下,然后决定买了一部新版的插图本上下册,RMB一百多块啊~~寒~不过还没开始看。
惭愧~)二、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北大修订版)。
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是武大指定的书,必看。
专业课部分就靠这个了。
近期在看此书,发现书中不少错别字,如“黄帝”讹为“皇帝”这类错误频现。
待我读完,会将勘误表整理贴出。
此书绝对是所有书中最大的重点,重中之重。
考试题目大多都从这里来。
师兄的建议是不仅要仔细看正文,还要着重看每章的概述,把握各朝的学术脉络。
三、陈鼓应《老子评介及译注》(中华书局),这是“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之一。
之前很困惑这书怎么列在参考书目里,请教了师兄後,才知道原来是为了训练文言阅读的,考试无直接的题目。
时间紧迫的话,可以不看,但最好了解下老子的基本思想,看此书的序言就够了。
四、杨伯峻《论语译注》和《孟子译注》,这两本同上面《老子》一样,也是“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之一。
这两本书很好,杨伯峻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注解和翻译都很准确,作为初级入门教材非常合适。
当然,这两本书,个人认为比较重要,最好能够读一遍。
尤其是《论语》,不仅要看内容,还得联系当时各家学派看,尤其是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要着重理解儒家的思想内核,如“仁”“忠恕”“礼”等概念。
我自己是配合了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丛书”之一)看的,感觉很好,强烈推荐。
这两本书,考试的要求是熟练掌握《论语》,大致程度是要随便抽一段,即能够准确无误地翻译,且能阐发义理。
每年好像都会从《论语》中抽一条出来考义理阐述。
《孟子》虽然不考,但还是建议通读。
其实《大学》《中庸》也应该看的,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关于杨伯峻的两本书和朱熹《四书集注》,可以参照本空间的《暑期读书志》一文(见侵晓窥檐语分类)。
五、中华书局“三家注”十册本《史记》。
个人认为这不是重点。
《史记》之所以选择这个本子,目的是为了方便以後的学习。
初学大概掌握《史记》的常识和经典篇章就够了。
这套书没买,囊中羞涩啊。
我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王伯祥的《史记选》,还不错,注释非常详细。
另外,“前四史”有时间也可以大致翻翻。
考试好像没有大题,只有些常识填空类的。
如请写出《史记》“三家注”的作者和相应名称(裴骃《史记集解》、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
以上就是专业课要考的内容,一是经典释读(文化常识,标点断句,翻译,对经典的理解);一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用王力编的四册本,重点是第一、二册的“文选”,及书中所有“通论”和“常用词”部分。
每年“通论”部分都有题目,值得注意。
但还得注意多练习基础题,保持手感。
(按,个人感觉《古代汉语》第三册之《史记》《汉书》选文,如时间不算太紧,最好还是仔细看一遍。
另外,所选骈文,《哀江南赋序》《文选序》等至少要选择两篇精读)再列两本启发较大的,自己感觉不错的书。
(注:不是考试要求的,没时间可以不看)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教你怎样阅读古籍,张舜徽先生的作品,书中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学功底,应该认真体会。
张舜徽先生是古文献学界的前辈,真正的国学大师。
学习古典文献学,若没看过张舜徽的书,那也真叫作“孤陋寡闻”了。
此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现在恐怕不好找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新出版的《张舜徽文集》,包含了此书。
云南人民出版社也有此书单行本,当当或卓越上应该能买到。
柴徳赓《史籍举要》。
非常好的书,柴先生是上世纪著名的史学家,陈垣先生的入室弟子。
中学时初读此书,当时年少懵懂,囫囵吞枣。
近来重读,受益良多。
此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史籍应该说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所以对重要史籍要熟悉。
另外,说到历史,古文献学对此也有一定要求。
至少要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帝王的庙号、年号等,曾有一年(2008?)考题就是要求写出清圣祖和清高宗的年号(康熙和乾隆)。
当然,干支纪年法要熟悉(关于历法的部分,可以参看王力《古代汉语》中的“通论”部分,欲详细了解,可参看《中国古代文化史》)。
如果是跨专业考,还要注意学习一下中文系的基础课程,如古代汉语,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等等(我不是中文系的,臆测应该是这几种为基础课程)。
了解就行。
另外,还有一个“重量级”的书目,也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是武大古籍所的老师开列的: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略读,三百多页,读起来也很快。
但这门课实践性太强,建议买本《墨子间诂》之类的经典之作学习下前人的校勘经验和考证方法。
这是後话。
按,中华书局“国学入门丛书”有陈垣《校勘学释例》,此书通篇皆古书讹误之例,适合入门之后作经验读本。
此书前面的胡适序倒很值得一读,可在网上下载到)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可暂时不看,难度较大,且不易读懂。
我囫囵吞枣看完一遍,茫然。
看来还是得专门下功夫研究才行。
当然,也不是没收获,至少对音韵常识如双声叠韵、反切等以及方言的语音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武汉大学出版社。
(可用周大璞主编《训诂学初稿》(第二版)代替,是书以《要略》为基础,稍加增订删改,内容充实,虽有部分内容稍显陈旧或者说不合时宜外,其余都非常好。
我读完后受益匪浅,实在是训诂入门必备参看书。
另外,陆宗达《训诂简论》名气较大,但较为简略,可以参看,有中华书局本,好像是“国学入门丛书”之一。
按,更正,陆宗达《训诂简论》是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之一。
“国学入门丛书”收录的则是齐佩瑢的《训诂学概论》。
《训诂学概论》确实非常经典,但难度较大,之前在图书馆借了看的,最近准备买一本。
我以为得具备点传统小学知识和语言学知识,读起来才比较容易明白,不然会被里面的“对转”转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略读,最好买一本,此书是清稿本影印,其内容、价值自不必多说,非常经典。
但我实在看不习惯手写本,感觉阅读起来非常不方便。
希望商务印书馆考虑下最好能出新的排印本,可请裘锡圭教授重加修订。
以现有的技术条件而言,出版排印本是不难的。
另有人推荐“国学入门丛书”中的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亦可,只是稍嫌简略。
不过此书只九十多页,还是值得一观的。
另,《中国古代文化史》之第七章《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与《古文字学初阶》侧重点不同,须仔细阅读。
感觉与《文字学概要》内容有重叠)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略读,专家出的书,不同于一般的教材。
娓娓道来,全是经验之谈,让人非常信服。
读着也一点都不感觉累,且配有大量插图。
此书非常经典,必备一本)董治安《经部要籍概述》,江苏教育出版社。
(略读,此书不好找,详後《子部要籍解题》)黄永年《史部要籍概述》,江苏教育出版社。
(此书不好找。
我选用的张舜徽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名著题解》代替,好处是详细而全面,但内容太多,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二百七十多本书的解题。
对照上面的柴徳赓先生的《史籍举要》看,效果似更好,二书各有千秋。
个人以为可以侧重《史籍举要》)黄永年《子部要籍概述》,江苏教育出版社。
(此书不好找。
经部子部解题类书籍,鉴于上面两本都不容易找到,我自己选用的是吕诚之先生《经子解题》,配合梁任公《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另外,经学史选用的是周予同先生《中国经学史讲义》并任公《清代学术概论》《庄子天下篇释义》《汉志诸子略考释》等(见东方出版社“民国学术经典文库”之《清代学术概论》附录部分)。
个人感觉,诚之先生的《经子解题》较适合初学者,详细全面,且写作初衷亦为方便初学计,可仔细阅读几遍。
而周予同先生的讲义则适合初学粗略了解经学发展史,前人一般选用皮鹿门《经学历史》一书,我翻了几页,始终没看下去,计划近期阅读。
所以还是推荐周先生的讲义,语体文,似更适合现代人作入门读物)曾枣庄《集部要籍概述》,江苏教育出版社。
(此书不好找。
集部要籍解题,外间盛传金开诚《古诗文要籍叙录》(实为葛兆光教授所作)一书,但我没买到。
之前看过此书的序言,葛兆光教授以自己求学治学之经历强调了文献功底是做学问的基础,对後学有所勉励。
集部解题这一块儿,对我而言目前还是空白,他日看到好的本子再推荐,或大雅君子赐教一二,亦我之大幸)师兄的建议是:以上书目主要是为了补文献学本科的课程的,如果时间紧迫,可以暂时不看。
对考试影响不大。
但下列两本书是必看的:杜泽逊《文献学概要》。
这本书适合文献学入门,可帮助我们快速而较全面地了解文献学的内容。
现在又出了修订版的,中华书局出版。
这本书是重点,必看,且要详细看。
看完这书感觉挺好,作者很有功底。
并且提供了大量常用书目,非常有帮助,至少指明了往后哪些书是常备参考书。
同时,文献学也差不多借此入门了。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
这本书不好找了,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版的。
后来中华书局有“国学入门丛书”收有来新夏的《古典目录学浅说》,可以用来代替《古典目录学》,应付考试足矣。
我买的就是这个版本。
目录学每年都会有题目,所以此书要认真看。
说实话,看完感觉此书比较一般。
可能我这样的连门都没入的人感觉是如此的吧。
其实书中应该还是颇多创见的。
关于书中讲版本的部分,我建议一定要参看黄永年的《古籍版本学》,黄的书更具体详细,且配有很多插图,这对版本的认识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