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1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练习题一、选择题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游览、观光、购物B .娱乐、享受、拍照C .旅游者、交通、食宿D .旅游者、旅游服务业、旅游资源 2.某校师生由旅行社组织去北京游览,这次旅游活动的客体是( )A .旅行社的导游人员B .教师与学生C .旅游点的服务人员D .北京的旅游景观2016年“五一”小长假某校为获奖教师推出暑假带薪免费旅游。

很多老师觉得马不停蹄地游览多处名胜过于劳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某处旅游胜地小住一段时间以代替大范围的游览。

3.按照旅游目的划分,该校教师的旅游属于( ) A .观光型B .度假保健型C .购物型D .公务型4.对于我国的工薪阶层来说,下列旅游形式中最适合在双休日进行的是( ) A .地方性旅游B .区域性旅游C .全国性旅游D .洲际旅游5.泰国推出的保健型旅游,以泰式药膳、泰式按摩和桑拿等为特色。

关于保健型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健型旅游是依据游览区域划分的 B .保健型旅游多是国际旅游C .我国旅游者开始步入保健型旅游的行D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正脱离保健型旅游类型瑞典北部边陲有个小镇叫洛布尔,由于纬度高,冬天天寒地冻且地广人稀。

当地人们用冰块砌成圆形的小屋,名曰“冰砌旅馆”,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投宿。

6.年轻人到“冰砌旅馆”旅游的目的是( )A .增长知识B .科学研究C .探险寻古D .娱乐消遣 7.洛布尔小镇吸引游客的要素是( )A .民俗活动B .名胜古迹C .旅游纪念品D .住宿人们日常的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如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变化情况,8.第一阶段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A .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B .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C .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D .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空间可能有如下的变化( )①逐渐与住宅空间分离 ②数量由少到多 ③规模逐渐变大 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 ⑤种类日趋单一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10.下列有关旅游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古代旅游业不以赢利为目的B .产业革命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C .南极旅游是现代新兴的旅游形式D .20世纪初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旅游时期 11.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B .自然景观多具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景观多具科学价值C .旅游资源的使用会产生经济价值D .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价值不具有经济价值 12.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B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两大类C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的地质地貌景观D .宗教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中的一类 13.下列各组事物,均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A .杭州西湖、长江三峡、乐山大佛B .北京故宫、“锦绣中华”、苏州园林C .鼓浪屿、日月潭、路南石林D .韶山、敦煌石窟、万里长城 14下列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哪些是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所特有的( )A .位置相对稳定性B .历史文化属性C .非消耗性D .美学属性 15.下列现象与所反映的旅游资源的特性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想体验北方草原文化最好去内蒙古草原——位置相对稳定性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学属性 C .游故宫,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属性D .登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感叹人类的智慧——物质景象组合性 16.下列旅游景观与所属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 .腾冲火山群——地质地貌景观B .苏州园林——皇家园林C .九寨沟——建筑与设施D .山顶洞人遗址——古城遗址 17.一般说来,旅游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 .旅游动机 B .旅游伙伴 C .闲暇时间D .经济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跨入旅游、旅行的行列,也有部分人有了去国外走走的念头。

北京的教师张先生一家三口就打算今年暑假到著名的旅游胜地夏威夷群岛去领略美丽的海滨风光、火山奇景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

据此回答2~4题。

18.旅游活动中,张先生一家三口属于( ) A .客体 B .旅游服务业 C .主体 D .旅游资源19.按照旅游目的划分,张先生一家的旅游属于( ) A .观光型B .度假型C .公务型D .购物型20.按照旅游游览区域来说,张先生一家的旅游属于( ) A .国内旅游 B .度假旅游 C .事务旅游D .国际旅游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

据此回答5~6题。

21.傣族的泼水节属于( )①旅游活动 ②旅游资源 ③具体的资源 ④抽象的资源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2.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 )A .游览观光B .度假休闲C .科考探险D .宗教朝觐 23.黄山四绝:云海、奇松、怪石、温泉没有能体现旅游资源的( ) A .位置相对稳定性B .物质景象组合性C .美学属性D .历史文化属性224.黄山位于( ) A.长江以南 B.安徽省的中部 C.地势第二级阶梯 D.温带季风气候区 25.黄山“四绝”中属于气候景观的是( ) A.奇松 B.怪石 C.云海D.温泉 26.黄山从地质构造上来看属于( )A.背斜B.向斜C.褶皱山D.断块山自然环境中保存下来的文化遗存,在环境景观区内占据主导地位,就形成了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7.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28.黄果树瀑布属于( )A .地质地貌景观B .山水组合景观C .生物景观D .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29.我国民间竞技体育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赛龙舟——水量大、水流急的河流上游 B .赛马、摔跤——内蒙古高原 C .赛骆驼——黄土高原 D .赛牦牛——东北平原 30.关于下列风景区地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海南岛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 B .山东泰山——花岗岩地貌 C .日本富士山——火山地貌 D .挪威峡湾——海水侵蚀地貌31.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峰林地貌成为旅游资源的基础条件是( )A .岩浆活动B .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体C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D .石英砂岩的长期风化侵蚀 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 32.下列关于四种民居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所示的建筑格局反映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 B .②图所示民居反映了干热的自然地理条件 C .③图所示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D .④图所示民居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矛盾冲突33.图中②和④,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风情,下列选项中与图片所代表的民族及其传统节日组合正确的是( ) A .②傣族——泼水节,④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B .②土家族——对歌节,④蒙古族——摔跤节 C .②纳西族——火把节,④哈萨克族——赛马节 D .②苗族——亚努节,④维吾尔族——古尔邦节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4.“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大提高了 中国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 的是( )A .旅游饭店B .西安兵马俑 B .C .黄果树瀑布D .陕西华山35.上图为广东韶关丹霞山有名的茶壶峰,它能成为著名旅游36.地的优势在于( )A .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 .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C .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 .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36.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与“中国丹霞”同类型的是( ) A .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C .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D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37.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喷出岩38.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

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是中国境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

材料二 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北京四合院、四川乐山大佛、万里长城的景观图片。

(1)材料一、二中所涉及的四处旅游资源类型都是____ ____景观旅游资源。

其中被中外游客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

(2)四处旅游景点位于四川盆地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北京及河北省北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反映了我国旅游资源的什么特点? (3)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逐年增多,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