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2页,总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试题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
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纸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乌-马德里专线”货列到达了终点马德里。
“义新欧”全线通行,是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从构想走向落实的重要标志,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新的生命与活力。
读图1回答1—3题。
1.该“新丝绸之路”所经过地区的自然带分别有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②温带草原带 ③温带荒漠带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⑤热带草原带 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2.该货运列车出发时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A .高级医药用品B .永康小五金C .9月10日刚问世的iPhone6D .欧洲人爱吃的牛肉3.与以往海运相比,义新欧铁路通车对义乌小商品出口到欧洲的影响有①加快运输速度,缩短货物运输时间 ②缩短运输距离,提高出口货物的运输效率 ③减少货物“通关”环节,降低货物出口成本 ④提升小商品的质量,提高在欧洲地区的市场竞争力A .①②③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 ①②④ 图2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
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 装置)充电,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C .东北平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近年来增长迅速,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 B .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为太阳能资 源更丰富C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 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D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 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xx 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图3)和“袖珍”小国卡塔尔(图4)举办。
读两国简图,回答6-7题。
图4图3图26.近年来卡塔尔出现外籍人口大量迁入的现象,导致人口增长迅速,其产生的影响有 A .劳动力充盈,就业困难 B .使卡塔尔环境人口容量变大 C .促进文化与观念的交流D .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城市化发展受抑制7.两国的经济结构中,农业比重都不高,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导自然原因A .不同,俄罗斯地广人稀,卡塔尔地少人多B .相同,都是水资源缺乏C .不同,俄罗斯热量不足,卡塔尔气候干旱D .相同,都是地形崎岖 图5为“鄱阳湖xx 年—xx 年间枯水期不同水位的天数统计图”,回答8—10题。
8.据图可知鄱阳湖图示年间 A .枯水期天数波状上升 B .丰水期天数不断减少C .丰水期呈现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D .枯水期水位不断上升9.xx 年初,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
下列对鄱阳 湖出现近极枯水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阳湖水被长江拉空 B .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沉积泥沙减少 C .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D .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减少10.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江西省将实施鄱阳湖水利 枢纽建设,这是鄱阳湖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该项目建成 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 .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增加湖区面积B .导致鱼类江湖交流减少,增加生物多样性C .调蓄长江洪水的能力下降,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增大D .减少与长江水体之间的交换,影响鄱阳湖自身的水质 图中M 表示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状况。
读图回 答11题。
11.此日在距该地6660千米的A 地比杭州(30°N)日出晚1小时(提示:杭州一年中昼最长约为14小时),那么 半年后,杭州比A 地日出约早 A .2小时 B .3小时 C .4小时 D .5小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图 5 图7鄱 阳 湖长 江图6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2B 铅笔,确定后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3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区自然环境示意图材料二:巴尔喀什湖A 、B 处盐度分布与变化材料三:阿拉木图、阿斯塔纳气候统计图材料四:甘草在中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方面有较高使用价值,适宜生长在45°N至50°N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中亚国家是野生甘草的盛产地,且当地人没有使用甘草的习惯。
xx 年 2011年 A 1.48‰ 1.52‰ B10.4‰10.6‰·B·A 阿拉木图◎阿拉木图阿斯塔纳mmmm℃℃中国野生甘草资源的枯竭制约了加工产业发展,一些药企纷纷转移投资地。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巴尔喀什湖盐度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14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阿拉木图与阿斯塔纳的降水差异。
(8分)(3)结合材料,简析我国药企纷纷到哈萨克斯坦投资加工甘草的有利条件。
(8分)37.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
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3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50座城市。
材料二: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材料三:渭河平原区域某要素地理特征(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加强经济合作的主要途径。
(8分)(2)读材料三,联系区域实际,可知该地区抽水井突出的分布特点是,分析出现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10分)(3)西安是关中城市群的核心,说明其在经济圈发展中的优势条件。
(8分)文科综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 A2. B3. A4. B5. C6. C7. C8. A9. B 10. A11. D 12. B 13. C 14. A 15. D 16. C 17. D 18. B 19. C 20.A21. C 22. D 23. D 24. C 25. B 26. B 27. C 28. C 29. B 30.D31. B 32. C 33. C 34. B 35. D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160分)36.(1)特点:①湖区盐度西部比东部低(2分);②湖区盐度呈上升趋势(2分)。
原因:西淡东咸:①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注入,对湖水盐分稀释作用明显,盐度低(2分);②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盐度高(2分);③巴尔喀什湖东西狭长,中部窄,不利于东西两边水体交换,加剧东西盐度差异(2分)。
盐度上升:①气候日趋干旱,增发旺盛(2分);②周边工农业不断发展,大量引用河流淡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2分)。
(2)差异:阿拉木图年降水量大于阿斯塔纳(2分);阿斯塔纳夏季降水稍多,阿拉木图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且雨季降水量更大(2分)。
原因:阿拉木图位于地形迎风坡,冬春季节来自北冰洋、大西洋的冷湿气流遇到山坡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2分),而阿斯塔纳位于平原地形区,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2分)。
(3)哈萨克斯坦地处北半球中纬内陆,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有利甘草生长且当地人没有使用甘草的习惯,盛产甘草,加工原料丰富;甘草使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明显;哈萨克斯坦劳动力丰富廉价;甘草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等。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每点2分,总分8分)37.(1)西三角为长三角提供能源、矿产等资源;提供充足廉价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内地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长三角为西三角提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充裕的资金;提供便利的出海通道和广阔的东部市场。
两地产业进行有效分工合作,构建产业链;共同培育品牌,抱团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两地交通建设,完善投资渠道,扩大人才交流。
(答出4小点即可,每点2分,总分8分) (2)特点: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或集中分布在渭河平原)(2分)原因:中部平原地区为地堑,地下水资源较丰富(2分);中部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产业发达,需水量大,地表缺水严重。
(2分)问题:抽水井集中分布,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加剧灌区盐碱化。
(每点2分,总分4分)(3)处于陇海铁路干线上,交通便利;省内及周边地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聚集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科研力量雄厚;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工业基础好等等。
(答出4点即可,总分8分)38.(1)政策:改土归流。
(2分)。
内容: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员的政治措施;(2分)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已经开始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实施,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官被废;(2分)中央政府的统治大大强化。
(2分)(内容、过程、影响各2分)(2)原因:新疆战略地位重要(保卫蒙古和京师的价值);英国和俄国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新疆面临危机。
(4分)方式:①军事斗争,史实:左宗棠击败入侵的阿古柏,收复新疆。
②外交谈判,史实: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收回伊犁。
③行政管理,史实: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加强控制。
(方式和史实各1分,共6分)(3)原因:历史传统:自秦朝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历代王朝实行的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统治策略。
(2分)现实国情:中国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分)39.(1)问题:人口拥挤,住房条件差,空气污染严重,健康受到威胁。
(4分)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蒸汽机的推广使煤炭资源大量开采使用,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4分)(2)原因:斯大林模式下农业发展迟缓,造成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赫鲁晓夫选择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4分)影响:农业形势一度有所好转,粮食产量有所提高;盲目种植玉米,农业再度出现危机,造成很多地区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破坏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