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理解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

如何理解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 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 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座谈会 纪要》对规章冲突的选择适用作出明确规定:部门规章与地方政 府规章之间对相同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一般可以按照 下列情形适用: (1)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授权部门规章作出实施性规定的,其规 定优先适用; (2)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部门规章对于国务院决定、 命令授权的事项,或者对属于中央宏观调控的事项、需要全国统 一的市场活动规则及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等事项作出的规定,应 当优先适用;
如何理解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效 力等级??
《宪法》 《立法法》 《行政诉讼法》
中国

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法律渊源依据效力可以分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 等,效力依次递减。
什么是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即地方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其效力不能及于全国,而只能在地方区域内发 生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当代中国, 地方性法规是一种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包括 一般地方性法规与特殊地方性法规。 法律渊源
部门规章的法律渊源


《宪法》第90条第二款规定:“各部、各委员会根据 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 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根据 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决定,在本部门的 权限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调整本部门范围内的行政管 理关系的、并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 规范性文件。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规章等。如国 家科委制定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劳动部发布的 《技工学校招生规定》等,都属部门规章。
《立法法》1

第八十条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 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释义】本条是关于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省级政府规章和 较大市政府规章效力等级的规定。 一、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 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我国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地方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权力机关,地方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 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对本级人大负责。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要负责贯彻实施。在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关系上,地 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制定规章的依据之一,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要高于地 方政府规章。本法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也反映了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之间的关系。但如果地方政府规章是根据 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在与本级或上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发生冲 突时,不能一味否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要看地方性法规是否与法律、 行政法规一致,如果不一致,地方性法规就不能适用。

《立法法》2



一、部门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国务院部门和直属机构都是国务院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 地位是平等的,根据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它们都有自己的管 理权限范围。因此,它们根据自己的管理权限制定的规章的效力 也是一样的。 二、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虽然国务院部门对地方政府相应的部门有指导或领导关系, 但在行政领导关系上,国务院部门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地方政 府是地方行政机关,都属国务院领导,它们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 导关系。因此,它们制定的规章也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效力是 一样的。 本条的规定只是确认了规章之间的效力等级,但没有规定规 章发生冲突该如何解决。如果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 章之间发生冲突,按照本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由国务院裁决。
《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 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 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 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 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 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 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诉讼法》


(3)地方政府规章根据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 授权,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具体 规定,应当优先适用; (4)地方政府规章对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 行政管理事项作出的规定,应当优先适用; (5)能够直接适用的其他情形。不能确定如 何适用的,应当中止行政案件的审理,逐级上 报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
什么是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的解释: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 部门、委员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调整 部门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文件是部门规章。 法律渊源
地方性法规-------法律渊源




《宪法》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 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 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法律和 行政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 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宪法》第116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 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 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地方性法规大部分称作条例,有的为法律在地方的实施细则,部分为具 有法规属性的文件,如决议、决定等。地方性法规是除宪法、法律、国 务院行政法规外在地方具有最高法律属性和国家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立法法》1


第八十二条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 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释义】本条是关于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效力的规定。 规章是国务院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章有两 类,一类是部门规章,即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一类是地方政府 规章,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 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政府制定的。 规章对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范行政管理和社会行为,都起到 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享有规章制定权的机关比较多,规章的数量 也相当庞大,规章之间的冲突也比较严重,给规章的执行带来困 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章的效力和严肃性。因此,必须明确 不同规章之间的关系,建立解决规章冲突的机制。

《立法法》2


二、上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规章制定程序 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在全省、自治区范围内有效。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规章是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按照规章制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在较 大市所辖区域内有效。从规章的效力范围上说,省、自治区政府规章要 比其所辖的较大市的政府规章要广。从上下级政府的关系上来说,上级 政府领导下级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其所辖区内的较大的市的 人民政府。因此,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 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符合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较大的市包括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本法出 台以前,全国人大授予的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的规章制定权 是一般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与授权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特区法规 性质不一样,本法授权其享有较大的市的政府规章制定权,扩大了其适 用范围。因此,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享有的制定规章的权限 是一般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权限,不是特别权限,其效力 比其所在的省级政府规章要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