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讲义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讲义
经过研究认为是引起个体入院的主要 状况
门诊患者 主要诊断
个体此次就诊接受门诊医疗服务的主要 状况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4. DSM-5包含的疾病
(1)神经发育障碍
(9)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17)神经认知障碍
(2)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10)喂食及进食障碍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
症状学分类
依据 特点
亚型 优点
根据病因、病理生理学建立诊断 根据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
病因不变,症状可变,诊断不变; 症状或综合征改变诊断也变;病因不
同一病因可有不同的症状,类似 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
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的诊断
同一病因可有不同综合征,如酒 精急性中毒与酒精戒断表现完全 不同。
伴有分别的对重要的心理社会和背景因素的注解(先前的轴Ⅳ)和残疾评估(先前的轴V
)。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3. 诊断要素
诊断标准和描述:作为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应根据临床判断来使用。在评估完诊断标准 之后,临床工作者应适当考虑障碍的亚型和(或)标注的应用。只有当疾病满足全部诊断标准 时,严重程度和病程的标注才能用来描述个体目前的临床表现。
由WHO颁布了《国际疾病分类第6版(ICD-6)》,首次包括精神障碍分类。 读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即ICD纸质版、在线工具和本地软件使用ICD-11,提供了更便捷 ,更高效的使用体验。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 系统)
2. ICD-11 的应用范畴 ICD-11中提出了两个概念,即“基础组件”(foundation component)和“线性组合”(
只有当疾病满足全部诊断标准时,严重程度和病程的标注才能用来描述个体目前的临床表 现。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3. 诊断要素 亚型和标注:亚型是互相排斥的,各种亚型联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某个诊断的现象学,这时
标书在诊断标准中的“标注是否是”下面。 标注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各标注联合起来也不能完全描述某个诊断的现象学,所以可以给予
(18)人格障碍
(3)双相及相关障碍
(11)排泄障碍
(19)性欲倒错障碍
(4)抑郁障碍
(12)睡眠-觉醒障碍
(20)其他精神障碍
(5)焦虑障碍
(13)性功能失调
(21)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其他不良反应)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其他状况
(7)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15)破坏性、冲动控制即品行障碍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2. 多轴系统
轴Ⅰ:临床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它情况
既往DSM-Ⅳ采用多轴诊断
轴Ⅱ:人格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Ⅲ:一般医学情况(指精神科以外的各科疾病
)
轴Ⅳ:心理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DSM-5不再需要DSM-Ⅳ的多轴系统轴,Ⅴ改:为全非面轴功性能的评诊估断记录(原轴Ⅰ,Ⅱ和Ⅲ),
精神障碍的 分类与诊断
标准
第一节 精神障碍分类 第二节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重点难点
掌握 精神障碍的分类原则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熟悉 ICD-11 和DSM-5包含的主要疾病。
了解 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 ICD-11 精神与行为障碍的类别目录。
第一节
精神障碍分类
linearization)。基础组件是所有ICD分类单元的总和,包含了ICD的全部内容。由于ICD分类单 元具有不同的用途属性(分类属性),可以根据使用目的不同从基础组件中衍生出不同的子集 ,这称为线性组合。
可根据不同资源配置的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线性组合。因此与ICD-10相比,ICD-11的结构 体系和应用范畴要大得多。
一、概述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1.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原则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和(或)病理改变建立诊断。此种分类有
利于病因治疗。 2. 症状学分类原则
症状学分类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症状或综合征发生改变时,临床诊断会作 相应改变。此种分类有利于对症治疗。
一、概 述
1个以上的标注。标注的作用是有助于对具备共同特征的精神障碍的同质性亚群进行准确划分( 如,重度抑郁障碍,伴混合特征),并能提供与个体的障碍管理相关的信息,如在睡眠-觉醒障 碍中“伴其他躯体共病”的标注。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3. 诊断要素 住院患者 主要诊断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1. DSM-5诊断的维度方法 DSM-IV对疾病进行分类诊断时主要是按照症状学进行分类的,与其不同,DSM-5是按照
疾病的谱系障碍进行分类,对相关障碍进行了新的分组。
对DSM-5章节结构进行改变主要基于11个指标(共享的神经机制,家族特质,遗传风险因 素,特定的环境风险因素,生物标记物,气质的前瞻性,情绪或认知过程的异常,症状的相似 性,疾病的病程,高的共病和共享的治疗反应)。
同一症状或综合征可有不同病因,如 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痴呆综 合征,幻觉妄想综合征
有利于病因治疗
有利于对症治疗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 系统)
1. ICD-11 的修订、维护及使用
ICD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英文书名的缩写,简称国际分类。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从目前情况看, 影响最大的精神疾病两大分类系统,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 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与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主要按 照症状学分类原则,兼顾可能病因学、病理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一、概 述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与症状学分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