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下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互通主线桥下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RY-DB4标八百桥互通主线桥起点桩号K12+412.6,终点桩号K13+169.04,全桥长756.44米,主桥上部结构采用(12×25+5×35+3×25)m部分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箱梁+(4×25+4×25)m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全桥六联28孔。

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引桥下部为柱式墩,肋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二、施工组织:1、人员准备项目经理方银喜、邵伯贤全面协调、调整、宏观控制整个项目的施工,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负全责。

项目总工朱蕊全面负责下部结构的技术工作,解决施工中技术问题。

项目经理部设工程、机料、财务、综合、计划合同五个管理部门,一个工地试验室,施工队伍由我总公司专业施工队组建,主要负责八百桥互通主线桥的施工。

工程科长庄晓波负责下部结构的技术工作,安机科科长凌爱俊负责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的组织、调度及后勤安全保障,试验室主任李会峰全面负责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检验及试验资料收集整理,现场施工现场由王厚林负责实施。

附:施工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图2、主要施工仪器和机械设备的配臵施工中使用的施工仪器和机械设备采用汽运的方式进场,具体机械及数量见《进场设备报验单》。

3、施工材料的组织供应材料的组织供应对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堆料场地硬化及对水泥的存放做了必要的措施,以免水泥受潮结成团。

为确保工程质量,设专人负责料场场管理。

目前临时建设已全部结束,已开始正常备料。

针对本工程材料用量情况,我们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着重抓住以中几个关键环节:项目部经理亲自抓材料,材料科全面负责管理材料的供应、运输、装卸、贮备工作。

采购人员及试验人员相结合尽早多头定料源,使所定料源数量及质量都能满足工程要求,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

同时由试验室加大对材料的抽检频率,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三、计划安排:0#~6#墩承台、系梁、立柱:2011.2.28~2011.3.310#~6#墩墩台帽:2011.3.10~2011.4.107#~15#墩系梁、立柱:2011.2.10~2011.3.107#~15#墩墩帽:2011.2.20~2011.3.2016#~20#墩系梁、立柱:2011.4.1~2011.4.3016#~20#墩墩帽:2011.4.20~2011.5.2021~28#墩承台、系梁、立柱、台帽:2011.3.20~2011.4.20四、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实行过程控制为主,工程检测为辅的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

1、人员(1)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定机、定人、定岗、定责。

对现场施工和质检人员进行培训,从干部到职工都强化质量意识,凡参加施工的人员上岗前首先要了解、掌握、重温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明确岗位责任,做到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2)充分发挥质检人员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对完成后的每道工序实行施工队、项目部全过程工地自检,全部合格后方可报请监理组抽检。

项目部质检人员和监理人员对质量具有一票否决权。

2、设备配备精良的施工设备,广泛应用成套的机具,充分发挥机械作用。

配备性能良好、高效先进的施工机械。

在施工中加强保养,保证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实行机械化作业。

重要设备及易损设备有一定的储备,作为设备损坏及维修时的替代,保证施工连续。

在施工中制定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3、材料我标段主要材料实行准入制度,从业主规定的准入厂家、品牌中择优选择供应商。

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保证合格的工程,施工中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台帐,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材料需经过自检后方可进场,进场后的相应材料应按批进行报验,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水泥、钢材采用甲供的三证(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的材料,进场后按规定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料。

(3)现场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

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理出现场。

4、施工操作控制措施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

工程质量的好坏,单就工序质量来说,施工操作者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1)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3)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5、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1)建立严格的检测制度为把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程序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一套工作程序管理制度和专项质量检验、验收制度。

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进行。

(2)重视测量工作项目经理部组建测量班,各施工队配测量员。

组成强干的测量队伍,根据本合同工程施工的特点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从中线、高程和几何尺寸上确保工程质量。

选派技术水平高、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两级测量队伍。

项目经理部测量班主要负责控制测量、放线定位测量和对工程进行复核、检查及其他抽查性测量工作。

施工队测量员由经理部测量班派人进行帮助和监督,负责检查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自检工作。

装配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精密水准仪等先进的测量仪器,以保证测量精度。

五、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检测1、质量保证体系除了从人员、设备、材料、施工前准备、工程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预控外,还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网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1)组织保证、思想保证措施a、经常宣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

b、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桥梁施工队,选派优秀的施工骨干来组织、协调整个项目施工。

c、制定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实行机长负责制,对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

d、由质管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e、开工前对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负责学习设计文件,体会设计意图,确保施工中实施。

f、定期进行质量评比工作,对质量优良的机组实行奖励,对质量较差的作出批评、警告、罚款、清场等处罚措施,对不能胜任的机组人员将清除出场,并对所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总结,实行“三个放过”,以防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2)质量管理网络(见附件)2、质量检测质量检验施工过程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为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应按下述要求严格执行。

各种原材料根据进场批量检验。

桥梁施工工艺工序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墩柱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凡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四肢有残缺者,不能高空作业,饮酒后禁止从事高空作业。

2、必须正确佩带和使用安全带。

3、戴好安全帽;按规定着装。

4、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如大雨、大雪、大雾、强风)禁止高空作业。

5、垂直交叉作业,应增设防物体打击的隔离层。

6、登高的梯子材质必须坚固,不得缺档,并采取防范措施,梯子斜度以60~70度为宜。

①墩身钢筋模板安装前,必须搭脚手架平台、栏杆及上下扶梯。

②钢筋起吊时,捆绑牢靠;钢筋绑扎时,用力一致,协同操作。

③在带电导线附近进行钢筋作业时,采取防护措施。

电焊钢筋时,防电弧光对眼的灼伤。

④在已安装的钢筋上不得行走,必须架设交通跳板,或另搭脚手架。

⑤整体模板吊装前,使模板连接牢固,内撑、拉杆、箍筋上紧,吊点正确牢固。

起吊时,拴好溜绳,并听从信号指挥,不得超载。

⑥混凝土灌注平台上的减速漏斗,以吊具固定在平台方木或钢构件上,不得用扒钉或铁线拴挂。

减速漏斗外运的缝隙,用木板封闭。

漏斗、串筒之挂钩、吊环,均牢固可靠。

悬挂之串筒,应有保险钢丝绳。

⑦在脚手平台上运送混凝土时,其走道满铺脚手板,并安装栏杆。

⑧使用吊斗灌筑混凝土时,先通知墩柱内作业人员避让,并不得依靠栏杆推动吊斗。

严禁吊斗碰撞模板和脚手架。

⑨使用混凝土震捣器震捣时,必须检查下列内容:震捣器的外壳,接地装臵及胶皮线情况,电缆的端部与开关关闭等情况。

⑩拆除模板之前,必须设立禁区。

拆除模板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拴牢吊具挂钩,再拆除模板。

模板、材料、工具不得往下扔。

施工人员与拆下的模板之间,有一定安全距离(二)模板安、拆安全技术措施1、模板安装1.1模板及支架系统必须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安装时正确无误。

1.2安装模板时,必须按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变动。

1.3新使用模板及支撑材料,应严格进行质量检查,有不合格或有损坏、缺陷的不得使用。

1.4使用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保证支撑、支点牢固,不产生相对移动。

1.5模板支撑系统在必要时,应加适当的侧向斜撑以抵抗水平推力。

1.6钢、木支撑不够长时,可以接长使用,但必须采用措施,保证其强度和可靠性。

1.7支撑杆件除顶紧上下两端和固定外,还应在纵横两个方向适当高度处设臵水平拉杆和斜撑(剪刀撑),以加强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1.8模板支撑不得使用严重锈蚀的钢管及腐朽的木材,在安装支撑时,地面应平整、坚实、垂直安装,在调整时,应用木楔楔紧,并钉牢。

2、模板拆除2.1模板捭除应经过施工人负责人的同意后方准进行,并严格遵守“拆模作业”的规定执行。

2.2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派专人指挥和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地面划定作业范围区设臵诫线,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该区域。

2.3工作前应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可靠,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率挂在身上,工作时,思想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或从高空坠落造成人员伤害。

2.4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高处作业,在雨过后,应先清理施工现场,待工作处不打滑时,再进行作业。

2.5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扶空,踏空而坠落。

2.6拆除模板一般采用长橇杆,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

2.7拆模未完,暂行停止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好,防止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2.8拆除大型模板时,严禁用机械强拉强拽;2.9拆除模板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模板拆除后,不得留有松动悬挂的模板。

放落在地上的模板支撑、支柱,拉杆等对象应及时运到指定的地点按要求堆放。

保持文明施工。

(三)安全用电技术措施⒈施工现场用电必须统一管理,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⒉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各种绝缘防护用品,不得违章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