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翟启耀 (厦门轻工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摘要】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他直接影响着会计上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指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涵义及目的,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发展状况 对策1 会计信息化的涵义会计信息化起始于 会计电算化 。
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为工具,在计算机上模仿会计手工处理过程,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可是会计电算化面向部门等的不足与缺陷,有待于克服。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的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等。
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比,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①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②会计信息的提供能及时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③会计信息的传输空间范围进一步拓宽;④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⑤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组会计流程;⑥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
2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2.1 简化会计流程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网络会计系统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环节。
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网络会计的技术性及其复杂程度大幅度降低。
2.2 收集整理信息会计信息化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相联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2.3 共享数据共同使用数据,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支持决策。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将具有更大程度的开放和公开。
会计部门内部与其他部门之间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变得十分便捷,财务部门的许多工作均可由其他部门完成。
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基于信息化的网络财务软件对所有分支机构实现集中记账、远程报帐、远程审计、集中资金调配等处理。
集团企业总部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信息资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
2.4 动态反馈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账薄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
这样,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的信息,及时作出决策。
3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3.1 网络会计模式的形成和建立,要受到互联网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客观环境和信息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依存于环境和需求的会计就的共生与互动关系,在网络环境下更为彰显与突出。
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日渐成功应用,使我们更加易于看清未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会计模式是对一定环境下的会计实践及其特征进行抽象化和标准化的结果。
3.2 企业管理思想陈旧提倡会计信息化要求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置身于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建立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陈旧,地域主义、保守主义等普遍存在。
这一管理现状势必将妨碍到会计信息化的推行和发展。
3.3 企业财务部门与外部社会及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长期以来,会计信息一直被企业视为 商业秘密 加以保护,对外绝对的 滴水不漏 ,对内其开放程度也有一定限制。
会计工作的组织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大都由财务部门一手把持。
财务部门与企业外部社会成员及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不能进行必要的信息传递。
企业财务部门的 自闭行为 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要求,严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3.4 企业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会计信息化平台是搭建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
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就不可能产生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也不可能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基础。
但是,众所周知,网络安全、信息畅通等问题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解决。
往往是旧的安全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新的安全隐患又层出不穷。
实现网络安全和信息畅通,还有待于技术的不断进步。
3.5 企业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众多的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人才来推动。
但是,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人才供给饱和或过剩,而高尖端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
体现在会计领域,即手工记帐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
3.6 盲目投资目前,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并不理想,有些企业一味强调一步到位,贪大求全,造成员工素质、基础管理和系统需求之间的 巨大鸿沟 ,甚至由于资金问题而使项目难以为继、中途夭折。
究其原因,主要是盲目上马、缺乏规划造成的。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的整体规划,确定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采取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方法。
4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一系列对策4.1 政府需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要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手段,一方面改变无政府主义的产业状况,尽快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市场;另一方面要投入力量,进行帮助扶持,并组织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
同时,为了发展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对我国的会计软件行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4.2 加强软件业之间的联系,加大技术的整合力度由于管理型会计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核算,而是核算基础上的分析与预测,这需要强大的方法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支持,这是会计软件行业所不具备的,因此,单独依靠会计软件公司的联合还不足以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业应与其他软件行业相结合,集中技术力量,共同完成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4.3 吸收国外管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开发技术在我国会计软件发展的初期,会计软件的开发发展落后,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这使得我国的会计软件在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在开发管理型软件的过程中,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国外的管理软件在开发技术上、经营理念上和管理思想上都有很多优势和长处,我们可以充分地借鉴和吸收,洋为中用,这是一种有效的、快捷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
4.4 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实施会计信息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是由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会计理论和会计处理方法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软件只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未来未知的问题;其次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网络、计算机、系统软件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次大的发展,因此,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时,如果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也不能充分发挥软件应有的功能,形成极大浪费。
所以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发展;应从自身情况出发,结合人力、财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会计信息化战略。
参考文献[1] 佘浩.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7(5).[2] 马贞,袁红波.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07(1).[3] 金嵬.浅析会计信息化的几个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7(2).[4] 钟宜彬,王庭华.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条件、现状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5).[5] 戴悦,朱晓东.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7(5).(上接第190页)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哪些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各项内部会计监督营管理和监督需要,不同类型、规模的单位也会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不同的选择。
但是无论如何,各单位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
制度应当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和监督需要,不同类型、规模的单位也会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不同的选择。
但是无论如何,各单位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
3.2 加大执法力度,严肃处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根据《会计法》中明确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对于单位负责和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门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从这一点来看,应建立《会计法》的实施机制,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案例,应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从快从严处理,以形成社会震动效应,并且对那些造假分子形成震慑作用,真正实现用法律的权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鉴于目前与会计信息失真相关联的法律相当混乱,对同一事项的认定,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规定,如对责任主体罚款的规定:《刑法》为2-20万元、《公司法》为1-10万元、《证券法》为3-30万元,而《会计法》为0.3-5万元,相关法律之间的不一致势必造成多头执法,这不利于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因此需要整合现有法律资源,理顺相关法律间的关系。
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必须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 硬约束 ,定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要严肃惩处,决不姑息。
3.3 重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及职业道德的加强反映与计量经济活动的会计工作是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的,经济能否发展、经济增长的预期能否实现,会计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否只是一个方面。
而确保法律体系的有效运行,并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效能,需有两个条件:一是会计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二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加强会计监督,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在运行机制上确保结果不偏离基本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是加强外部监督,即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规,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在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1] 刘茜.会计及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刑法保护[J].中国工会财会,2006(10).[2] 汤宁.对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方经济,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