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摘要:企业的危机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是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危机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它主要应用于危机发生时,而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企业危机预警的时候。
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首先他可以帮助企业以最经济的方法预测潜在的损失;其次他可以减轻企业和个人对潜在损失的烦恼和忧虑;再次它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事件,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一)企业危机管理的概述及对企业的重要性凡是可能给企业的声誉、信用及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都应被看做是企业危机,危机有他的必然性,他无所不有,无时不在,无事不入,无人难免。
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就全球范围来看,企业处理危机的手法已经开始走向专业化,并且正在日益的成熟。
比如肯德基的“禽流感事件”,显示出了成熟企业处理危机的本领。
当时禽流感在亚洲部分地区肆虐,以经营炸鸡和鸡肉汉堡为主的肯德基连锁店生意曾经一度一落千丈。
中国肯德基正面应对危机事件,对负面消息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首先是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营养专家和畜牧业专家做示范性品尝。
随后宣布,将在国内7个主要市场同时推出一款非鸡肉类产品“照烧猪排堡”,当然,从源头上出发,肯德基还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应急计划。
从整个KFC处理危机的过程来看,肯德基已形成了一套危机管理反馈和处理机制,主要分别从产品、供应商、公众、危机预警等多方面进行危机处理,从而保证了肯德基在非常时期的运营正常。
但同时大部分企业却还是存在着生搬硬套,缺少专业性的弱点,这点在国内企业中尤其明显,由于国内对于危机管理尚未有成型的模式,使得国内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表现出不知所措,病急乱投医等等症状:首先就是缺乏经验,临时生搬硬套。
比如在“巨能钙含双氧水事件”中,巨能钙显露出复制杜邦危机处理手法的痕迹。
其实两者在很多方面的情况不尽相同。
如此简单的复制,不是合理的方法,最后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反而扩大了。
企业危机的产生,往往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媒体失实报道。
2、经营决策失误。
3.不注重企业信誉。
4、不可抗因素。
危机会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声誉受到明显的损害;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业绩下降,利润减少等等。
危机的多发率导致管理的必要性,无论是国际企业在中国的经营还是中国企业的成长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不断变革和完善中的市场秩序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带来了为全世界所看好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越来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变革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凸现出来,使由于各种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造成的危机事件屡见不鲜。
危机管理的涵义:危机管理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管理活动。
危机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方面:1.危机管理者对危机情境防患于未然,并将危机影响最小化。
危机管理是一种使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最小化,并有助于控制事态的管理,它是一系列有助于防范,管理和成功应付危机管理步骤和行动。
2.危机管理者未雨绸缪,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出响应和恢复计划,对员工进行危机处理培训,并为组织或社区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其冲击。
危机管理的首要一环是对危机进行监测,在企业顺利发展时期,企业就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建立一套危机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检测。
企业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刻越应该重视危机监测,在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杀机。
3.当危机威胁紧逼,冲击在即时,危机管理者需要面面俱到,不能小视任一方面。
这意味着此事要运用与危机初始期不尽相同的资源、人力和管理方法。
4.危机过后,管理者需要对恢复和重建进行管理。
这也意味着此时运用的资源、人力和管理方法会与危机初期和中期有所不同。
危机管理的本质是危机管理需要一个既使用权威又使用民主的决策程序,在此环境中激发出一个富有弹性但又极具力度的决定。
在危机发生时,能否临危不乱保持冷静的头脑,是衡量企业领导人素质的一条重要标准。
企业领导人的执行是对其下属工作的最好担保,而这种执行源自平时的准备。
危机管理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组织前对其进行控制。
制定危机处理计划有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危机管理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见的给企业带来利益损失的种种问题,若是企业没有危机管理,那么他必定在社会上难以发展。
(二)、企业风险管理概述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风险主要是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
而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是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机会的可能性。
企业风险具有客观性、偶然性、复杂性、可变性等。
所谓的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面对风险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便用最凶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利益的管理活动。
目前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企业管理者当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模糊、风险管理缺位的现象比较普遍。
具体来讲,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上的风险,成功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变成失效的模式。
同时,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理论素质偏低。
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改革滞后。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
企业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可分为以下几点:1、企业的风险管理保证企业的生存和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企业的风险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职能一样,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交叉性、复合性职能,并与企业管理的其他职能紧密相关,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全方位的企业管理职能体系。
他不仅不能被企业管理的其他职能所代替,而且其作用和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企业管理的任何其他一项职能。
企业的风险管理可以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保证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与执行,维护企业的安全与完整。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2、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不会风平浪静的,企业只有正视风险并把握各种机会进行创新、开拓,才有出路,如果一味地忽视或回避风险,就会失去可能的机会,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
这是因为,机会和风险总是并存的。
企业在寻找和利用机会的同时,又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站稳脚跟3、企业风险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即把每一次风险管理活动都看作是一次投资,不仅能够减少损失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且极有可能为企业创造盈利的机会。
北京九恒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洪波认为,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可以达到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的风险可视化和可控下的最优化,进而保护企业不致因灾害或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及时和有效率的内控可以熨平企业运营发展的波幅,增加经营的稳定性,并确保企业内外部实现真实、可靠的增长和信息沟通。
4、企业的风险管理可以整合组织的核心资源(市场扩展战略、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
业内专家曾指出,一套成熟的风控管理系统可提供三个方面的功能,第一,具有资产与负债定义功能,可定义一组资产及负债的取数规则,及该组资产或负债受利率、汇率、准备金率等变量影响的程度;第二,通过调整相关触发变量及定义未来数值变化预测值,系统自动计算财务公司现有资产负债组合的估值变化情况,及相关收益、成本分析;第三,系统可通过测算,估算出财务公司对市场变化等外部因素的最大容忍度。
落到实处的信息化手段对财务公司的流动性管理、成本及收益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相应的指标计量都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控制。
同时,这样的信息化平台也充分实现了在企业风险管理上的要求,即企业在两种风险情况下不可冒进发展:一是看风险评估后最坏的结果可否接受,不能接受则不可冒进;二是风险与收益是否成比例,不成比例则不可冒进。
另外,在管理手段上,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也可以提供对财务公司影响头寸的经营性、投资性、融资性等各类关键业务项下的具体业务定义功能。
财务公司头寸管理人员可根据成员单位预算、财务公司自身投融资计划等经营信息编制具体业务计划,系统在现有实时头寸及业务计划的基础上可自动计算短、中、长期资金缺口,财务公司头寸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计划调整及新增计划等措施完成对未来头寸缺口的弥补。
5、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
信用风险是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信用风险最突出的表现则是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等。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则是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当企业缺乏竞争优势,产品销售不出去,必然造成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呆滞。
企业就会面临着债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
因此,只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分散金融风险。
6、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整个国际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企业的兴衰同国民经济的萧条和繁荣休戚相关,企业的成败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管当今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各种风险如政策性风险、债务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所造成的。
因此,只有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去认识,企业才能摆脱困境,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企业竞争力过去靠成本,现在靠科技,未来靠风险管理。
但管理是软的东西,也是最难实施的,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把管理落到实处才是最管用的。
”这是一位中央企业负责人近日对风险管理的一番感慨。
以中电投为例,其新近建立起来的信息化风险控制平台相对于其以往的风险管理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这套系统的构架完全是根据中电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配置搭建,已经上升至个性化的业务功能。
据中电投相关人士介绍,平台在实施后可相对独立运行,通过业务系统接口模块与财务公司的结算、信贷、投资、授信、拆借、财务等各业务系统进行互联,达到整个集团信息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存在;另外,系统的自定义计量模型还可以实现各类风险的识别、量化、预警等等。
(三)、总结企业危机事件越来越成为媒体和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提高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业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企业虽然危机意识有所提高,但还是在不同程度上暴露出对危机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预警不到位、不及时,危机处理缺乏经验,特别是缺少训练有素的危机管理人员。
所以,企业对于危机管理的理解与处理能力是企业能否在突破中寻求发展的关键。
企业一要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防微杜渐;二要设立职能明确的危机管理机构;三要制订危机管理计划并进行学习培训,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够从容面对,化危机为商机。
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很少有企业有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在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