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 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 .被动扩散B .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E. 膜动转运3. 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8. 药物在体内以原形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吸收 B .分布 C.代谢 D 排泄E .转运 9.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胆汁 B .汗腺 C.唾液腺 D.泪腺 E 。
呼吸系统 10.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链霉素 C.菊粉 D.葡萄糖E.乙醇 11. 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乳汁排泄A .逆浓度梯度转运 C .消耗能量 E .饱和现象4.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 •有部位特异性C .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E .以上都是 5.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 •胃 B •小肠 C.大肠 6.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 .人体总体积C .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E .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7. 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 A.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 B. 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 C. 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D •可以经肝脏代谢E .药物跨血脑屏障分布较多 B .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D.需要载体参与 B.需要载体 D.逆浓度梯度转运 D.直肠E.均是 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D.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D.肺部排泄E汗腺排泄12.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A•隔室模型B. 药动一药效结合模型C.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D. 统计矩模型E.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13.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A .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B. 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C. 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D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E. 药物体内分布随时间的变化14.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 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 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C. 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E. 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很长的路要走15. 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A. 肾小球滤过率B.肾清除率C. 速率常数D.分布容积E.药时曲线下面积16. 关于药物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具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B. 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C.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途径有关D.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释药速率有关E.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关17. 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A. 给药剂量B. 尿药浓度C. 血药浓度D. 唾液中药物浓度E. 粪便中药物浓度18. 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有A. 表观分布容积最大不能超过总体液B. 无生理学意义C.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的真实容积D. 可用来评价药物的靶向分布E. 表观分布容积一般小于血液体积19. 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A. 半衰期长B. 半衰期短C. 表观分布容积小D. 表观分布容积大E. 吸收速率常数大20.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A. t1/2 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B. t1/2 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C. t1/2 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D. t1/2 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E. t1/2 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21. 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A. 分布速度常数B. 半衰期C. 肝清除率D. 表观分布容积E. 吸收速率常数22. 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A .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 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 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 .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 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23. 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 .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B. 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 液中的药物C. 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D.清除率的表达式是 Cl= (-dX/dt)/C E. 清除率的表达式是 Cl =kV24 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B. 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C. 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D. 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E. 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2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l ,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A .单次静脉注射给药A. 0.693hB.1hC.1.5hD. 2.OhE.4h 26.某药静脉注射经 A. 1/2B.1/4 3 个半衰期后,其休内药量为原来的C.1/8D. 1/16E.1/32 27.某药静脉滴注经 A. 50% B.75% 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C.88% D. 94%E.99% 28.静脉注射某药物 A. 5L B.10LlOOmg ,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 1pt,g/ml ,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C.50L D. 100L E.1000L 29.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B. 多次静脉注射给药C. 首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D. 单次口服给药E. 多次口服给药30.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 kB. kaC. vD. ClE. AUC二、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 与( )项有关A. 药物的有效渗透率B.药物溶解度C.肠道半径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E.药物的溶出时间2. 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A. 吸收数B.剂量数C.分布数D.溶解度E.溶出数3. 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B. I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 川型药物透过足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 剂量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 溶出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4. 以下可提高川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 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5. 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 组织流动室法B.外翻肠囊法C.外翻环法D•肠道灌流法E.肠襻法6. 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A.解离度B.脂溶性C.溶出速度D稳定性E.晶型7. 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B. 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C. 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D. 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8. 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 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B. 生理因素C. 药物的理化性质D. 制剂因素9.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以下哪些部位中A.肝B肠c.肾D•肺10.药物代谢I 相反应不包括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 c •水解反应 D.结合反应11.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葡萄糖醛酸B•乙酰辅酶AC.S.腺苷甲硫氨酸D.硫酸12.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A. 药酶有一定的数量,因此可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B.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C. 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D. 盐酸苄丝肼为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入脑量13.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B•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内法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C.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D•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皮肤、鼻腔、直肠、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14.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A. 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的药物B. 用量太小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的药物C. 用量太大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小的药物D. 血液中干扰性物质较多E. 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15.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A. 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B. 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C.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E 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三、填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______ 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____ 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 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_________ 或______ 扩散池。
3 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其空气动力学粒径范围一般为_____ .4 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给药的部位主要包括__________ 、 _____ 、 ___ 等。
5 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有________ 、_____ 等。
6 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_________ 、___ 途径吸收。
7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运送至的过程。
8.某些药物接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
9.人血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10.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与药物的 ________ 有关。
分子量在______ 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
11.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__________ 性,另外药物与____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