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第一课人民防空和防空袭行动第一节人民防空与人民防空教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含义、任务,以及学校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了解人民防空教育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掌握该学科的学习方法3.德育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二、教学重点:1. 人民防空的基本含义和任务;2. 学校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辅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时间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人民防空的意义和作用(播放相关录像)提问:看了以上片段介绍,你对人民防空有什么认识?(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是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法律依据(课前印发资料给学生学习,课堂上进行复习巩固。

)分组研讨:(出示课件制作)为什么要制定人民防空法?(明确:制定人民防空法,对在和平时期做好人民防空准备,防范和减轻战争空袭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防建设的方针是什么?我国人民防空实行什么原则?(答案: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贯彻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三、开展人民防空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1、扎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2、有利于形成和提高城市人防的整体防护能力。

3、人民防空技能能在平时灾害事故中直接发挥作用。

4、人民防空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个人的人民防空的权利和义务教学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学生的责任。

国家国防力量强大,我们才能放心搞经济建设,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学习《防空法》,激发爱国情。

希望同学们懂得更多防空知识,长大以后更好地为我们的祖国服务。

(全班同学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束本课)第二课时第二节防空袭行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树立高技术空袭理念2.能力目标:了解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特点,掌握防空袭的基本措施3.德育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二、教学重点:1. 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特点;2. 高技术空袭的防护措施。

三、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四、时间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现代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理念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而发展,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始终起着物质的、客观的和主导的作用。

而今,高新技术融入军事领域,又一次使战争发生了质的变化。

高新技术系统工程,应用于战争的各个领域,使武器系统、军队结构、战争方法、指挥手段及战争样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运用高技术手段(如CI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和使用高技术武器作战,是战争史上继冷兵器、热兵器、热核兵器之后的高技术兵器阶段,称为高技术战争。

以空袭为先导并贯穿于始终,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且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

信息化常规空袭带给我们新的思维。

当今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现代空袭的特点和影响,为打赢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讲述)(一)高技术空袭的特点1、重点目标多遭袭,防护情况复杂2、空袭范围大,没有“安全”地域3、空袭距离远,空袭之前有侦视4、无警报遭袭可能性增加,个人应急防护要求提高(二)高技术空袭的防护措施1、人员对常规空袭的一般防护方法(1)牢记防空袭警报信号①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

这类警报是预先告知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防空袭的各项准备工作。

②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

这类警报是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兵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经开始时实施放的,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

③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这类警报是在空袭或空袭情报消除后施放的,告知人们空袭情况已经解除,可以按防空袭计划进行清理和消除空袭后果,恢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熟悉周围环境,听从指挥(3)突然袭击时的快速防护(4)遵守防空信息管制规定2、城市重点目标遭袭时的人员受害因素及防护要求教学小结:通过学习信息化空袭的特点、防护措施,同学们增强了国防意识,懂得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他人及国家。

第三课时第二课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第一节核武器及其防护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核武器、核事故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核武器简介2、对核武器的防护3、对核事故的防护三、教学方法: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围巾、防风墨镜、三角巾等。

四、教学过程:一、核武器简介1、核武器(一)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二)核武器的特点: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三)核武器的分类: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按作战使用范围: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按配用的武器: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

2、核武器的威力及其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一)核武器的威力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

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两种。

(三)核武器空爆时外观景象主要特征为火球不接触地面,初期为球形,很快变为扁球形。

几秒或几十秒后,火球冷却成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烟团,并继续上升,不断扩大,同时地面上掀起一股尘柱。

最初尘柱和烟云不相连接,随后尘柱迅速追及烟云,形成爆炸特有的蘑菇状烟云。

二、对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1.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杀伤特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

(一)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

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

(二)冲击波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

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

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

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

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三)早期核辐射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

(四)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

它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其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而增大。

(五)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带到烟云中的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其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

2.人员对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措施(一)人防工程防护(二)室内防护(三)室外防护三、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

1.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在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

2.“扎三口”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简称“扎三口”或用雨衣、塑料布、床罩等身边容易得到的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或直接躲进可掩蔽的装备或建筑物内,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活动。

3.关门、堵孔立即关好门窗,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

四、对放射性沾染的清除1.消除衣服上的放射性灰尘的方法是自己或相互拍打和抖动。

2.人员皮肤受沾染后,要尽快洗消。

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水进行擦洗。

3.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消除的方法(一)对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

(二)对包装不紧密的粮食,要除去表层后,其余用清水淘洗2—3次。

(三)蔬菜、水果受沾染,应采用清水反复冲洗或剥皮的方法进行消除。

(四)对饮水沾染的清除,可以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第二节核电站及核事故的防护一、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的发电站。

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与火力发电厂相比,除使用的燃料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

核电站与火力发电厂相比具有节省能源、减轻运输负担、安静和环境清洁、降低发电成本、兼生产各种放射性核素等多种优越性。

核电站具有安全可靠性。

二、对核事故的防护核电站等核设施,由于技术和责任等原因,造成放射性物质泄露致使人员受到超过规定限值照射的事件,称为核泄露事故,简称核事故。

发生核事故后所应采取的应急防护行动:1.隐蔽2.交通管制3.服用碘片4.临时疏散人口5.做好个人防护6.做好食品和饮用水的管理工作教学小结:学习核武器的基本知识和有关防护方法,不仅适用于对付核袭击,而且对于认真做好可能出现事故的防护是有现实意义的。

第三课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第一节毒剂种类及化学武器杀伤特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毒剂种类及化学武器杀伤特点;了解工业毒物及化学事故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能力目标:掌握对化学武器、化学事故的防护措施3.德育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二、教学重点:1. 对毒剂种类及化学武器杀伤特点2. 对化学武器、化学事故的防护三、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辅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时间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

一、化学武器的特点1.杀伤途径多2.杀伤范围广3.作用时间长4.制约因素多一、毒剂的种类和性能1.神经性毒剂2.糜烂性毒剂3.全身中毒性毒剂4.窒息性毒剂5.刺激性毒剂6.失能性毒剂第六课时第二节工业毒物及化学事故化学事故是指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在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出现泄露、污染、爆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和损失的事故。

化学事故根据危害程度分为两大类:一般性中毒事故和灾害性化学事故。

一、化学事故形成的原因1.自然因素2.战争因素3.技术性因素和人为因素4.意外因素二、化学事故的特点1.突发性强,难以预防2.扩散快,受害面广3.对人员伤害的途径多,形式特殊4.持续时间长,消除困难第七课时第三节对化学武器、化学事故的防护一、发现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

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