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美文两篇
感悟 品读 积累
探究
如果你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科学家美文两篇 不要听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
白天的科学与夜晚的科学
弗朗索瓦·雅各布
感悟
朗读
白天的科学与夜晚的科学
科学家美文两篇
弗朗索瓦·雅各布
爱因斯坦常说:“如果你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不要听他 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对于科学研究,大部分人看到的是一个合 乎逻辑的过程。在科学论文中,理性沿着一条康庄大道前进,从黑暗走向 光明,没有一丁点儿错误,没有混乱,只有完美的推理。 然而,当人们更仔细地察看科学家所做的,就会惊讶地发现科学研究 其实包括两个方面——有个俏皮的作者把它们称作“白天的科学”和“夜 晚的科学”。 “白天的科学”使用的论证过程像齿轮一样啮合,在光亮和荣耀中向 前发展。相反,“夜晚的科学”盲目地游荡。“夜晚的科学”像一家制造 可能性的作坊,生产出将会成为科学的建筑材料。在这种作坊中,假设仍 是不明确的预感和模糊不清的感觉,现象也只是一些互不关联的孤立事件。 在一个充满信息的迷宫中,各种思想起伏不定,四处奔走,试图寻找其中 出乎意料的密切关系,寻找成为“白天的科学”的契机。引导思想的并不 是逻辑,而是本能和直觉,还有那种要把事情弄清楚的激情。
其中《伊甸园里的飞龙》荣获 1978年普利策奖(在文学艺术 届和新闻界颁发的世界著名奖 金)
科学家美文两篇
萨根经常利用电视传播科普知识并亲任主持。1980年他拍摄了一 部13集的电视片《宇宙》,曾在60多个国家播放,有超过5亿观众
科学家美文两篇
感悟 品读
地球,我们的家园 卡尔· 萨根
积累
探究
感悟
感觉,现象也只是一些互不关联的孤立事件。在一个充满信息的迷宫中,各种思想起 ⑥[直觉]一般指不经充分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 能力,它是以已有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的。 伏不定,四处奔走,试图寻找其中出乎意料的密切关系,寻找成为“白天的科学”的
契机④。引导思想的并不是逻辑,而是本能⑤和直觉⑥,还有那种要把事情弄清楚的 激情B。
品读
品读第2自然段
科学家美文两篇
2. “上演”同前面哪些词语呼应?
答案
同“剧场”、“舞台”呼应。
品读
品读第3自然段
科学家美文两篇
3. “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无法迁居别处。去别处 访问是可以做到的,定居还不可能。” ——删去“至少”行不行?将“可预见的将来”换成 “现在”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
“至少”表示“最低限度”, 含有“也许永远 也不能迁居”的意思,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如果删去,意思有变化。不可以将“可预见的将 来”换成“现在”,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 都无法“迁居别处”,用“现在”则不能准确表达 这个意思。
然而,当人们更仔细地察看科学家所做的,就会惊讶地发现科学研究其实包括两
B 科学工作者的本能、直觉 ④[契(qì)机]指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 “白天的科学”使用的论证过程像齿轮一样啮合②,在光亮和荣耀中向前发展A。 和激情,是推动科学研究 关键。 相反,“夜晚的科学”盲目地游荡。“夜晚的科学”像一家制造可能性的作坊③,生 和发展的动力。 ⑤[本能]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产出将会成为科学的建筑材料。在这种作坊中,假设仍是不明确的预感和模糊不清的
品读
品读第1自然段
科学家美文两篇
1. 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所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
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都在 它上面有过自己的欢乐和痛苦。”——用颜色标出的 三个分句的次序可以打乱吗?
答案
不可以。这三个分句是按与“你”的关系 的近远顺序来写的,由近及远地引出地球上 所有的人。
答案
不管怎样,就目前而言,地球还是我 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更加珍 惜和爱护这个我们迄今所知唯一可居住 的家园。
感悟
3. 为什么把地球说成是“家园” ?
科学家美文两篇
答案
把地球说成是“家园”,既揭 示了人类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又显 得很亲切。
作 文 , 要 取 个 好 标 题
感 悟 :
感悟
朗 读
品读
品读第3自然段
科学家美文两篇
4. “我们有责任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个我们迄今所知唯一可 居住的家园。” ——将“珍惜”和“爱护”换位好不好?能不能将“迄 今所知”删去?为什么?
答案
不好。“珍惜”是态度,“爱护”是行动,应该 先有态度后有行动,因此两个词不能换位。“迄今所 知”准确地说明了现状,同时还包含“不排除今后可 能发现另一个可居住的星球”这一层意思。
你觉得为此可以做点什么?
现在有哪些破坏“家园”的行为?
你在保护“家园”方面有什么建议?
(请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积累
抄写
科学家美文两篇
浩瀚 缔造 迄今 德高望众 臭名昭著
科学家美文两篇
弗朗索瓦•雅各布简介
弗朗索瓦·雅各布,法国生物学家,1920年生于法国默尔特。1938年,考 入巴黎大学医学院。1940年流亡英国,后参加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兰西”运 动,成为一名军医。二战后,因战争期间争过重伤,不得不放弃医生职业,改 行从事微生物研究。直到34岁,雅各布才获得博士学位。与一般科研人员相比, 这算是起步较晚的了。不过,这时恰好是微生物学从单一的分类学变成遗传学 的时期。由于发表了有关生物体蛋白质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制方面的操纵子学 说、DNA复制中的遗传性调节机构的模型、复制子学说等,弗朗索瓦· 雅各布荣获 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朗索瓦·雅各布认为,在“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健康之后,如 果你能改变初衷,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那么,你有可能获诺贝尔奖”。
地球,我们的家园
科学家美文两篇
卡尔· 萨根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小小的发蓝光的星球,那就是我们的地 球家园。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所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 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都在它上面有过自己的欢乐 和痛苦。 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每一个文明的 缔造者和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 个德高望重的教师,每一个臭名昭著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每一 个圣人和罪犯,都在这个舞台上演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幕。 地球是目前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星球。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人 类无法迁居别处。去别处访问是可以做到的,定居还不可能。不管怎 样,就目前而言,地球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更加珍 惜和爱护这个我们迄今所知唯一可居住的家园。
② [ 啮(niè)合]像上下牙齿那样咬紧,这里指两齿 乱,只有完美的推理。 轮的吻合。
论文中,理性沿着一条康庄大道前进,从黑暗走向光明,没有一丁点儿错误,没有混
与成功的荣耀中向前发展 从而给人类带来福音。
③ [ 作坊(zuō fāng)]手工业工场。 个方面 ——有个俏皮的作者把它们称作“白天的科学”和“夜晚的科学”。
科学家美文两篇
卡 尔 萨 根 著
暗 展淡 望蓝 人点
类 的 太 空 家 园
——
出 处
·
感悟
科学家美文两篇
就是这幅照片触发萨根写作《暗淡蓝点》
图片:美国“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从40亿 英里外的太空拍摄的地球
感悟
朗读 地球,我们的家园
பைடு நூலகம்
科学家美文两篇
卡尔·萨根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小小的发蓝光的星球,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你所 爱的每一个人,你所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了 自己的一生,都在它上面有过自己的欢乐和痛苦。 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和毁灭 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每一个 臭名昭著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每一个圣人和罪犯,都在这个舞台上演了属于 自己的那一幕。 地球是目前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星球。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无法迁居别 处。去别处访问是可以做到的,定居还不可能。不管怎样,就目前而言,地球还是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个我们迄今所知唯一可居住的 家园。
科学家美文两篇
卡尔·萨根
(1934-1996)
• • 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 饮誉全球的科普大师
萨根:最伟大的科普作家
• 他一生写了600多篇科学论文和 科普作品,至少出版了12本书
•
• 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 起过重要的作用 • 在行星科学、生命起源、外星智 能的探索方面有诸多成就 • 2709号小行星命名为“萨根星”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21课
科学家美文两篇
科学家美文两篇
你见过三只眼睛的人吗?
美国《每日新闻》:萨根有三只眼睛
想看他的照片吗?
——明明是两只眼睛,为什么说有三只呢?
科学家美文两篇
《每日新闻》评卡尔· 萨根
萨根有三只眼睛: • 一只眼睛探索星空, • 一只眼睛探索历史, • 第三只眼睛探索现实社会。
感悟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地球,我们的家园①
科学家美文两篇
卡尔· 萨根
在浩瀚①的宇宙中,有一个小小的发蓝光的星球,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你所 A 把“宇宙”和“地球”分 ① [ 浩瀚] 此处形容广大。 爱的每一个人,你所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了自 别比 作“剧场”和“舞台” 己的一生,都在它上面有过自己的欢乐和痛苦。 ② [迄(qì)今] 到现在。 形象而生动。 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A。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和毁灭 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每一个臭 名昭著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每一个圣人和罪犯,都在这个舞台上演了属于自己 的那一幕。 B 一段之中用两个“唯一”实 地球是目前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星球。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无法迁居别处。 在有巨大的警示作用。我 去别处访问是可以做到的,定居还不可能。不管怎样,就目前而言,地球还是我们赖以 们是破坏这“唯一”,还是 守护这“唯一”呢? 生存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个我们迄今②所知唯一可居住的家园。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