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禽流感的医院感染管理

人禽流感的医院感染管理


4、确诊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从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 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它方法,禽流感 病毒亚型特异抗体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 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 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 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 病毒,或采用其它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 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 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4倍或以 上升高,可诊为确诊病例。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 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20。C 可长期存活。
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如在pH4.0的条件 下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人禽流感
人禽流感(又称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 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其临床表现与人流感相似,病情发展迅 速,病死率高。目前发现能感染人的禽流感 病毒亚型是H5N1、H7N7、H9N2三种亚型, 其中以H5N1引起的感染传染性强,病情危
甲型抗原变异性最强,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 是在野鸟以及家禽、猪、鲸、马和海豹体内 发现的最危险和最普遍的病毒,可引起中、 重度疾病,侵袭所有年龄组人群,常引起世 界性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 球形,直径80----120nm,基因组为单股
RNA,根据它的病毒血凝素(H)和神经抗原 性(N)的不同,分为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 即H有15种,N有9种,以“H*N*” 命名,因此从理论上说,甲型流感可分为1 35种亚型。 禽流感病毒理化特性:对热敏感,560C 30分 钟、600 C10分钟、700 C5分钟、100℃2分 钟可使它失去活性;对乙醚、氯仿、丙酮、 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 等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对紫 外线敏感,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 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 迅速破坏其活性。
死亡率高。所以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又称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1997年以前,人类的流感和禽类的流感虽然都 可以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但是分别由不同的 病毒亚型引起。
人流感—由人流感病毒引起。 人流感病毒:指在卫生学上只在人间传播的流 感病毒,如H1N1、 H1N2、 H3N2。 1918~1920年 “西班牙流感” H1N1 1957年 “亚洲流感” H2N2 1968年 “香港流感” H3N2 1977年 “俄罗斯流感” H1N1
麻疹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分别引起麻疹和
流行性腮腺炎两种传染病。
2、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流感病毒属, 流感
病毒根据结构特征分三类,即甲、乙、丙三 型(又称A、B、C型) 乙型变异性较弱,仅感染人类,一般引起轻 微的疾病,主要侵袭儿童,可引起局部爆 发。
丙型抗原性比较稳定,仅引起婴幼儿感染和 成人散发病例。
副流感病毒和呼吸融合细胞病毒主要是感
染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普通感冒、气管炎和 肺炎;
副流感病毒有四种血清型:Ⅰ型可引起严重的喉 炎(假膜性喉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Ⅱ型与 Ⅰ型引起病症的临床表现相似,但不严重,只有 在感染2~4岁儿童时,才可发生严重的感染病例; Ⅲ型是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婴儿支气管炎和 肺炎的病原体,常引起婴幼儿细支气管和肺炎, 也可导致假膜性喉炎;Ⅳ型引起的病症较轻,多 引起成人和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不引起肺 炎。
流行季节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以冬春季多 发。主要原因目前认为一
是因为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二是因为夏秋 季通风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病毒浓度低的缘故。
(六)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 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诊断 流行病学接触史 1、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 2、有病死禽接触史
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 但在已发现的H5N1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 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四)高危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 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 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
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 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人禽流感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流感病毒 1、常见的导致人类呼吸道疾病的病毒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Ⅳ 四种血清型)、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 呼吸融合细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 病毒等。
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副流感病毒和
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均被认 为是引起普通感冒的病原体;
1997年 香港 禽流感病毒→人 H5N1
1999年 香港
H9N2
2003年 香港
H5N1
2003年 荷兰
H7N7
还出现H7N2、H7N3亚型感染人的病例。
从2003年开始,全世界发现禽流感病毒感染
人的病例越来越多,根据WHO的统计,从
2003年12月到2005年11月17日,全球共发生
人禽流感病例130例,死亡67例。
1999年11月~2000年4月 欧、美、亚 最严 重为法国 H3N2 禽流感—由禽流感病毒引起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指在卫生学上只在禽类等动物间传 播的流感,由除人流感病毒以外的甲型流感 病毒的其它一些亚型引起的禽类流感,常见 的有H5、H7、H9等组成的亚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指H5N1病毒亚型引起的禽 流感。 1997年以后出现人禽流感
(一)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
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
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
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 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 毒株也可被感染。
(三)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
3、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 4、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者 诊断标准 1、医学观察病例 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 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2、疑似病例 符合医学观察病例的基础上, 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M1 或NP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阳性 者。 3、临床诊断病例 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但无法 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证据,而与 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 排除其它诊断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