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2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2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2.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3.下图中,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4.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漏时,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5.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6.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森林失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7.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能力提升
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下列措施不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1.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12.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3.张华同学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1)
请你帮助张华同学进一步完善其防火措施,你的建议(任选一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灭火措施中,少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⑤和⑥中的空白。

(不要填在表上的空白处)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中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为什么用扇子扇燃着的煤炉,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火焰,一扇就灭?
参考答案
1.D点拨:加油站内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汽油分子,A可以防止明火将空气中的汽油引爆;B可防止手机接听产生电火花引爆汽油;C可降低空气中汽油的浓度,且可以降低周围的温度,防止爆炸;燃料的着火点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且着火点越低,燃料越容易着火,因此D项不合理。

2.A点拨:用水灭火的原理是利用水自身较低温度吸收热量以及水蒸发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

3.A点拨:吹灭蜡烛是利用呼出的气体使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C、D都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

4.C点拨:A中浇水灭火,可能会导致锅内油飞溅,滴到火焰上而引起火灾,故A错;B中煤气泄漏,如果打开抽油烟机,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导致爆炸,故B错;C中,用湿抹布既降低了温度又隔绝了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 正确;D中用大量水灭火会使没有被烧毁的图书遭到破坏,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D错。

5.B点拨: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是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正确。

6.A点拨:设置隔离带灭火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与隔绝氧气无关。

7.D点拨:有些物质的着火点较低,不经点燃或加热很容易自燃,如白磷,A 错误;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B错误;能燃烧的物质很多,这些物质可能含碳,也可能不含碳,如CH4、H2等,C 错误;灭火只需要消除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D正确。

8.D点拨:物质充分燃烧的方法是增大氧气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将木柴架空,只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与其他选项无关。

9.C点拨:用扇子向煤炉内扇风,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液体酒精变为气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很多倍,燃烧产生的温度高很多,故A、B、D都是使燃烧更剧烈的措施。

而用嘴吹蜡烛,由于蜡烛的着火点很低,空气流动带走的热量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会立即熄灭。

10.A点拨:由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将蜡烛放出的热量很快吸收,故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这是蜡烛熄灭的原因;若将金属丝加热,
金属丝会很快释放热量,使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故蜡烛不会很快熄灭。

因而,以上说法中只有A是错误的。

11.B点拨: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

实验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都接触氧气,所处的温度一样,但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实验2中水下的白磷能燃烧是因为通过导管向水中通氧气,使其接触了氧气,如果停止通氧气就会熄灭。

12.A点拨: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符合的条件是:要有可燃物,这与打火机中的⑤有关;要跟氧气接触,这与打火机中的③有关;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这与打火机中的①有关。

13.(1)人走灯灭,安全用电
(2)打报警电话119
(3)②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更大,火势加大
(4)⑤切断电源⑥关闭天然气阀门
(5)防止吸入烟尘中毒
点拨: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制定灭火措施,同时灭火时要拨打火警电话119;由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多少有关,当打开门窗时会使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旺;电器失火要切断电源再灭火,煤气泄漏应先关掉阀门。

在逃生自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人体内引起中毒。

14.由于炉火燃烧面积大,产生的热量多,用扇子扇时,虽然散失了部分热量,但不会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炉火也就不会熄灭。

相反,在扇子扇的过程中,加速了空气流通,增加了氧气的浓度,因而越扇越旺。

蜡烛火苗小,产生的热量少,扇子扇动时,空气流通,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