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风力作用【思考】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材料一“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许多地貌往往鬼斧神工。

侵蚀作用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精心“雕刻”,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地貌的影响也不同。

下面是三幅侵蚀地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探究:①上述三种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列举常见的风蚀地貌。

②流水侵蚀作用包括冲蚀和溶蚀两种形式,三幅图所示的地貌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冲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①图B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②图A它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图C其主要分布地区是高温多雨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材料二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不断地把地表沙尘、碎屑等物质吹起后搬走,等风速降低后,这些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当河水的流速降低后,水中的泥沙便逐渐堆积下来,在不同河段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下面四幅图表示四种沉积地貌。

(2)结合材料探究:①冰川沉积物和流水沉积物特点有何不同?②A、B、C三图中表示风力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

在图中画出风向。

③说明B、C两幅图所示的沉积地貌名称及分布地区。

提示:①冰川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流水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②图A沙丘背风坡陡,风向箭头自右向左画。

③图B所示地貌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图C所示地貌为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1.风化作用是侵蚀作用的基础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普遍存在的外力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特别提醒]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它们之间是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统一过程。

岩石经风化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了条件。

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

而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又为风化、侵蚀提供了基础。

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

读图,回答(1)~(2)题。

(1)“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A .风力侵蚀作用B .岩浆喷出作用C .流水侵蚀作用D .岩浆侵入作用(2)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 .海水侵蚀、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C .化学溶蚀、风力侵蚀D .地壳运动、风化作用解析:第(1)题,要注意题干问的是“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石灰岩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第(2)题,“女王头”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

答案:(1)C (2)A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读教材图2-22,思考下列问题。

(1)梯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在低山丘陵地区修建梯田的好处有哪些?提示:(1)江南丘陵、黄土高原。

(2)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②使地势平坦,利于耕作;③扩大了耕地面积。

材料如图所示是一个为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

结合材料探究:(1)假设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

(2)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什么?为什么?(3)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含沙量曲线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提示:(1)见下图。

(2)森林砍伐前流量曲线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森林砍伐后,流量曲线变化很大。

原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的功能。

(3)森林砍伐前,河流含沙量曲线比较和缓,含沙量小;森林砍伐后,含沙量大增,且曲线变得陡峻。

原因:森林能阻挡暴雨冲刷,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对地表径流起到过滤作用,森林能减少水土流失。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未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1)有利影响如缓坡修梯田、填海造陆、植树造林、兴修水库、退田还湖等。

(2)不利影响如陡坡梯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破坏植被等。

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属于趋利避害的是()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②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③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荷兰人民围海造田、澳门人民填海造陆,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利大于弊。

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功能,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

[学生用书P44])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清水断崖位于我国台湾省东部海岸,依山傍海,崖岸壁立,为台湾八大胜景之一。

清水断崖海岸地质作用强烈,其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是() A.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和流水侵蚀作用C.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作用D.岩浆活动和流水沉积作用解析: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此地貌的地理位臵:我国台湾省东部海岸。

由此我们可断定:其地貌形成的内力作用——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岩层露出水面,外力作用——海浪的侵蚀使崖岸壁立。

2.下图为一位旅行者拍摄的某地自然景观的两张照片,照片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解析:选D。

图1为风蚀桥,图2为风蚀城堡,都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3~4题。

3.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冲积平原C.冲积扇D.沙丘4.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解析:左图是河流在出山口时,由于流速减缓,泥沙山前堆积形成的冲积扇;右图是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

答案:3.C 4.B知识点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毁坏植被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解析:该题组考查了由于开垦梯田,破坏植被,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5.D 6.B[学生用书单独成册]下图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精致拱门”景点,年均降雨量为250 mm,约三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据此完成1~2题。

1.“精致拱门”景点的岩石类型为()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2.“拱门”的主要成因为()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风化、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第1题,图示岩层有层理,且材料说几亿年前是海洋,所以沉积作用较强,是沉积岩。

第2题,该地降水较少,所以流水作用较差,“拱门”是受外力风化,然后受外力侵蚀而形成。

答案:1.A 2.C下图为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a——海浪侵蚀B.b——流水侵蚀C.c——风力侵蚀D.d——冰川侵蚀4.b景观中的瀑布为黄果树瀑布,造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第3题,图a为风力侵蚀地貌;图b为流水侵蚀地貌;图c为内力作用形成的山脉;图d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湖。

第4题,若b为黄果树瀑布,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水量越大流水侵蚀作用越强。

黄果树瀑布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水量大,侵蚀强。

答案:3.B 4.B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

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褶皱起伏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沙堆积6.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解析:第5题,此题采用排除法,难度不大。

据图,此题地势平坦开阔,可以排除选项A(起伏)、B(沟谷、断崖)。

河流地貌,流水侵蚀,与风沙关系不大。

故排除D项。

第6题,解读选项中诗文,A描述水的海陆间大循环,大致反映地势地貌的西高东低,未体现堆积地貌,可排除。

B中白鹭洲,江水携带泥沙沉积形成,形似白鹭而得名,故B正确。

C形容长江之长,未体现地貌,可排除。

D中猿、万重山等意象,体现流水侵蚀而成的峡谷地貌,可排除。

答案:5.C 6.B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臵与三幅断面图,回答7~8题。

7.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8.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解析:a位于上游山区,河流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

b位于河流中游,山区与平原转换地带,这里一般有侧蚀现象,也有沉积现象,例如冲积—洪积扇的形成,但河流以搬运作用为主。

而到c处下游和入海口,流水携带物质大量沉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答案:7.D8.A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解析:首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定河流流向及地貌类型,再结合以下三点:①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②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③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