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张翠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检测预习,掌握学情
(1)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及更.刮目相待()(3)、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
3、小组互相评价,自主更正记忆
4、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5.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字音,卿(qing)涉(she)孰(shu)遂(sui)(为wei更geng)多音字;
6.齐读课文;
7.小组内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8、指名朗读,其他人倾听评价
9、学生结合注解自主疏通文意,教师观察、巡视、指导
10.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
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

11.重点句子,找出,画出,对不懂的字句或字义,用黑色加粗的笔画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12.师生一起研读课文,研讨:怎样读出语气?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生1答:第一句,严励、关心的语气;
生2答:第二句,怒气;
生3答:第三句,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师问:这一段,孙权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吕蒙,我们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生4答:孙权,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我们再看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鲁肃,论职位、论才能都高于吕蒙,爱才、敬才、有礼;
师问: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呢?(师生之间互动)文中出现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生5:【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

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13、拓展升华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请找出一两则。

生6:“读书破尤卷,下笔如有神”,
生7:“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8:“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4、思考我们所学的《孙权劝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学习。

生9:活到老,学到老
15、当堂训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两个成语是:
意思分别是1、
2、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及更.刮目相待()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5、蒙辞以军中多务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六、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并加以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七、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板书设计:
孙权------劝------吕蒙-------赞-------鲁肃
爱才坦诚爱才
关爱部下豪爽敬才
善劝知过能改文人雅士
好学有礼
教学反思:《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在人物描写方面,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学习习惯,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句理解基本内容,教师只激发,点拨。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读的训练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意,整体把握课文,朗读效果很好。

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在朗读中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在师生共同研读朗读语气时,有些学生在揣摩句子、人物身份的基础上进行朗读,颇有些许味道,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水到渠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