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总体情况说明
中级财务会计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 6 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期。
所用教材为张宗强、段贵珠主编的《中级财务会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年1 月第一版)。
中级财务会计业务内容多、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扎实的基础会计功底,是会计专业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专业课,历年的考试及格率都比较低,成为本专业的学习瓶颈课程之一。
二、课程考核设计思想说明
1.考核改革的目的
目前,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为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制,由于本课程涉及的业务内容繁多、规则复杂,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掌握,尤其是没有会计经验的普专班学生,更是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经常出现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没有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容易造成学生平时过于松懈而考试又过于紧张局面,不利于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整体素质。
(2)注重应式考试,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恰恰是会计教学的最薄弱环节,这一环节如果不改善,将来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3)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东西不一定都要背过,熟能生巧,会用就可以了。
鉴于以上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
2、考核原则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摒弃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以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程考核总体方案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做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 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1、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双重考核,目的是对教育全过程提供反馈信息,进行质量监控。
有助于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
水平。
合理、科学地确定形成性考核内容及相应的权重,科学规范地进行操作,以便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2 效果及课程考核综合成绩的可信度。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 40%。
由以下四次实训作业组成:(1)第二至四章课后的实训题;
(2)第五至七章课后的实训题;
(3)第八至十章课后的实训题;
(4)第十一、十二章课后的实训题。
四次实训作业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四分之一。
市电大和教学点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增设形考内容,成绩比例自定。
实训作业要求学生按真实的会计证、账、表来编制,市电大和教学点教师在开始布置时要讲清楚填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学生交上作业后,教师要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对典型问题还可以进行公开点评,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安排实训作业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会计知识,还掌握了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2、期末考试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的形式,即在考试时除了发放试卷以外,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考生可以将自己对全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包括重点、难点、不好记忆的公式、定理等写在这张A4纸上,作为参考,除此之外学生不得带与考试有关的其他东西。
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
学生答题时限为90 分钟。
试题类型及结构如下:
(1)单项选择题。
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面的覆盖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比重为10%。
(2)多项选择题。
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辨别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比重为10%。
(3)简答题。
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原则、方法的识记和掌握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比重为30%。
(4)业务核算题。
考核学生分析、处理会计问题的能力及其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比重为50%。
四、质量监控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市级电大及教学班任课教师判定,每次作业按百分制给分。
教师对作业成绩的判分要客观公正,坚决杜绝人情分的出现。
没有进行形成性考核或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各市电大要保存好学生的实训作业,以备省电大检查。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题由省电大责任教师根据教材、大纲和考核说明统一制定。
考试后由省电大组织专业教师进行阅卷,评定成绩并进行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