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1803
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36
开课部门:市中医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生
考核方式:撰写论文80%,平时成绩20%
预修课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主讲教师:虞坚尔等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资料:
1、汪受传.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
2、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掌握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厌食、胃炎、腹泻、肾炎、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川崎病、佝偻病等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
医诊治和研究进展,熟悉相关病种的西医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开阔学生思路,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病因与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2、小儿哮喘研究进展:发病机理,诊断标准,GINA方案,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3、小儿肺炎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分类,西医诊治常规,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4、小儿厌食研究进展: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5、小儿慢性胃炎研究进展:诊断标准,HP检测方法,三联疗法,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6、小儿腹泻研究进展:分类,发病机理,诊断标准,液体疗法,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7、小儿抽动症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8、小儿多动症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9、小儿肾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10、小儿性早熟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11、小儿川崎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
12、小儿营养性疾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诊断,中西医治疗进展。
(3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