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当一个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带着疾病来到医院时,总时处于一种陌生、恐怖、痛苦、焦虑,接触的都是陌生事物,远离家人,与不相识的人同处一室,没有安全感,而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
因此,准确分
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成败意义重大。
本文浅谈手术病人
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
1焦虑和恐惧反应及其护理
焦虑和恐惧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
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没有
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务人员、医疗环境的刺激和对既往刀割创伤
的心理体验、对既往心理挫折的联想等。
这种反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可见到,是手术病人
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尤其多见于较大的手术和无住院史或无手术史的病人。
病人往往焦躁
不安,顾虑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意外和发生并发症、后遗症。
对手术目的、施
术医生和术后效果也极为关心,想方设法地询问和探究。
同时还怕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动作
粗暴。
对此,一定要认真进行术前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等,使病
人对手术和疾病有适当的了解。
要亲善和蔼地安慰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
们的提问。
术前所做的各种检查,要及时给以解释。
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应在术
前予以说明。
术中尽量减少物品和器械的碰击声,避免高声喧哗和窃窃私语。
手术之后经常
访视病人,观察病情,在生活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处理问题。
2悲观和绝望反应及其护理
术后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容易
存在这种反应。
病人的精神负担常常很重,对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考虑较多。
其表现,
有的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的病人则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严重
者违犯院规和法纪。
前者多见于内向性格的病人,后者多为外向性格病人的表现。
无论哪种
病人,都要体谅他们的心境,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地对待疾患,增强生活
信念。
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密切注意语言的真正涵义,注意语调的平和、言
语的清晰、明了,还要注意语言的效果。
行动的真正意图,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
手术
以后,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尤其在生活上多方照顾,从而使之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3疼痛反应及其护理
手术以后的病人,几乎100%都有疼痛的主诉。
这种疼痛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
镇痛剂应用恰当与否有关,而且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为反应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
例如,注意过分集中、情绪紧张、意志
脆弱以及兴趣索然、犹柔寡断和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加剧。
所以,要耐
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千方百计地使他
们精神爽快,情绪稳定,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思想压力。
护士要懂得谈话的艺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所处的家庭、工作环境,智力和疾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语言文字以求恰到好处。
保持病房安静,床铺舒适。
在一切
操作中,动作要准确、轻柔、迅速,避免疼痛刺激,必要时可应用镇痛剂,也可以争取得到
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
4变态心理反应及其护理
变态心理反应是指手术本身没有问题,而病人术后却有剧烈的心理反应。
例如:子宫切除、
截肢术后的病人或者心理上对手术准备不足,而社会对手术评价又不高,可能导致术后忧郁。
表现为缺失感和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
而术前严重失眠加上手术创伤可能引起术后谵妄。
病人有答非所问、定向不全和恐惧等症状。
术后病人发生变态心理反应,尽管与病人的素质
关系密切,但不应排除环境因素的作用。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医德,给病人以有效的心理引导,使他们的“医学知识”科学化。
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早给病人说明,使之心理上有充分准备。
对于已经出现的变态心理反应,更应体贴和照顾,及时处理,防止发展成为精神病。
总之,对手术病人必须做好心理护理,护士语言的好坏、语言的效能,取决于护士细心的观察和具备广泛的知识。
南丁格尔指出:“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
做为一名护士只会机械地进行护理操作,是满足不了临床需要的,还需要深刻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激发他们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取得他们在护理工作中的配合,以促使我们做好护理工作,以上粗浅地概述了手术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在临床上远不止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不断提高手术病人的护理水平,减轻病人痛苦,是你和我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