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创新与科技强》PPT课件

《科技创新与科技强》PPT课件


从环境容量看,江苏单位面积污染 负荷居全国各省之首。
研究表明,江苏省水资源所具有的价值1983年为678亿元,到19 96年就降到了376亿元,价值降低了近一半。
测算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给江苏全省居民健康造成的损失在10 0亿元人民币左右,给全省粮食、蔬菜和瓜果生产造成的损失, 上世纪90年代为20亿元,2002年增加至60亿元。
• 集成电路
江苏省级财政将投入1亿元设立 软件和集成电路业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研发 及产业化扩大规模项目建设 , 江苏省级财政将投入1亿元设立 软件和集成电路业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研发
及产业化扩大规模项目建设
波纹管制造
根据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中国国民阅读率六年来持续走低,现在只有 不到一半的人在读书,我国识字的人每年每人阅读图书只有4.5本。
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步伐,文化大省建设成就初步凹显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积极推进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
社会事业的不足之处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人口资源和环境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美国将高技术制造作为政府重点资助领域之一 出台多个旨在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战略分析报告和行政令 、法律 《高技术制造与美国竞争力》报告 “鼓励制造业创新”总统行政令 《2004年制造技术竞争能力法》 《国家创新法》加大对制造业创新的财政资助 (制造技术;纳米技术;信息与网络技术)
日本力保本国制造业优势 ➢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优势 ➢ “制造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 ➢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 ➢ “新产业创新战略” ➢ 《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 率先大力发展燃料电池、信息家电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是: 1、美国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并不高。据统计,消费类工业新产品设计、研制的 成功率约为50%,新产品工业化生产的成功率为45%,新产品市场消费的成功 率为70%。 2、美国的新产品多数是改进型的,全新的产品是少数。统计表明,真正填补世 界空白的新产品占10%。 3、美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 4、美国新产品开发费用中,产品推广宣传费大于产品研制费。统计表明,开发 一代消--费类新产品与宣传它的费用之比为l:4,而对于+工业类新产品,费用 之比为1:6。 5、美国非常重视对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品开发的投入,越是高新技术产业,投入 越大。 6、美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用技术开发与研究费用的相当部分来自企业资助
江苏的瓶颈约束
从资源上看,土地、水、矿产已成为江苏发展的硬约束。
从能源消耗看,能源自给率低。
当前,能源短缺也给江苏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投下了阴 影。尽管江苏的能源生产和建设也在发展,但能源的消费 却受到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拉动而大量增加。今年以来,能 源市场上煤、电、油严重地供不应求,尤其是全省电力需 求继续保持高幅增长,电力供应量严重不足。江苏能源紧 缺的严峻局面是由来已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全国性的能源资源不足,江苏能源资源更加贫乏。 (2)高耗能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 资源浪费大。(3)市场机制不顺和价格机制不健全,煤电产 生价格之争是电煤紧缺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与 重点任务
建设创新型江苏的战略目标 •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 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
建设创新型江苏的重点任务
• 全面实施《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集中力 量突破重点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
➢ 制造业投资重点转向国内,将国内工厂建设成为高附加值 产品生产品生产基地。
从经济增长方式看,江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不够快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 伐不够快。经济结构 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 解决,服务业发展相 对滞后,经济增长主 要依靠资本投入和资 源、能源消耗的格局 尚未根本转变,资源 环境压力加大
从科技创新态势看,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
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 未完全建立,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动 力不足,创新机制不活,缺少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科技创新与科技强省
常州市委党校 单松
科技改变生活? 教育改变命运?
强国之路来源于科技创新
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
江苏国民经济的发展优势与瓶颈约束
烟花三月下扬州
江苏的发展优势
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2006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48亿元,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500美元 。
电影放映机。
美国新泽西州默里山贝尔 实验室博物馆内的世界第一 部电话。1876年3月10日, 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 姆·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 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 的电话专利
从体制机制看,江苏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 制机制仍不够完善
江苏社会事业的显著进步与不足之 处
社会事业的显著进步 教育事业发展迅猛,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江苏的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尤其以苏锡常地区最为显著。运用恢复费用法估算,如今江苏 省地面沉降损失在16亿元以上。由于采煤造成地面塌陷造成的江 苏经济损失每年在8亿元左右。
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苏资源环境损失的问题不容忽视。20 02年全省水、气、土地污染经济损失高达600亿元。仅扣除大气 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两项损失,就使当年GDP下降2到4 个百分点。再扣除水、大气和土地等自然资本折旧后,当年全省 绿色GDP比传统GDP下降近8个百分点。
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投入不足 38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60.7%没有建立研发机构,近70%的企业没有科研经费,74.5 %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
发达国家大多制定了支持技术创新的专门法规,使得政府 支持行为有法可依。例如美国的《技术创新法》、《技术 转让法》,法国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法》,日本的《科技 基本法》。美国的技术创新法始于1980年,被称为《史 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并经参众两院通过后实施 生效。1996年,对该法进行了修订,改称为《1996年美 国联邦技术转让法》。美国技术创新法的制订旨在促进美 国的技术创新,支持国内技术转移,加强和扩大各科研机 构与产业界之间在技术转让、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同 时它对于提高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稳定物价、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等都起着积 极的作用。
表中数据全部摘自2006年度 全国及各省公布的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 ,常住人口是指在本地居住 半年以上的人口;人均GDP 是当地GDP与当地常住人口 的比值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苏州观前步 行街
2001-2005年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分 别增长2.9%、16%和13.1%,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农业比重由11.6%调整为8.0%,下降了3.6个百分点,非 农产业比重则显著上升。农村劳动力持续从第一产业,向 第二、三产业转移。2005年,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 比重比2001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则分别上升了4和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 系数呈缩小趋势,由2001年的59.8下降到2005年的47.0。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一步改善了就业结构。
高新科技劳动附加值低
一个MP3价格大概80美元,外国的专利费大概占45美元,我们赚不到两美元,这就是我 们引以为豪的背后的状况,钱被人家拿走了。我们制造了多少台电脑,每做一台电脑 ,要给人家英特尔付几十美元,再付微软几十美元,生产一天赚的钱大概是十个苹果 的钱,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 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不够顺畅
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科技,不惜高薪截留外国留 学生、吸纳外国人才移民、重金收买外国专家,并采用资助扶持、 科学旅游、开办讲座、短期聘用等手段争夺人才。据联合国开发署 统计,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正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流到发达国家。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西方大公司的瞄准 对象。在美国硅谷,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中,中国人和印度人几乎 占了一半。硅谷约7000家高科技公司中,由华裔创办或管理的占了 2000家。
美国贝尔实验室博物馆内的世界第 一
美国新泽西州默里山贝尔 实验室博物馆内的世界第 一个晶体管。1947年,美 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等3 位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 一个晶体管,这3位科学家 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
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美国新泽西州默里山贝尔实验室博 物馆,华裔科学家卓以和在介绍1926 年贝尔实验室发明的世界第一台有声
江苏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薄弱环节
江苏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 •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 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要进展 •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 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僵局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 科技实力有了新的提高
2、江苏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
•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 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产业转化
•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 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 探索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产业转 化的长效机制
• 围绕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倾斜支持,努力强占产业技术 制高点,构建经济、科技竞争新优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打造创新人才高 地
• 以重大科技任务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 • 积极参与人才竞争,努力引进一流科技人才 • 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吸收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一大批犹 太裔科学家,直接导致了“曼哈顿”工程的成功,抢先一步在纳粹 德国之前研制出了原子弹,为“二战”胜利赢得军事技术上的主动 。战后,美国大量吸收他国科学家为己所用,使美国的科学技术一 直保持世界领先。新经济浪潮涌起,美国又吸收了包括中国在内的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