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期末复习知识点大汇总含全部重要知识点Word版含解析.doc

(完整版)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期末复习知识点大汇总含全部重要知识点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化学选修 5 第五章期末复习一点通【本章重点】1. 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判断高聚物单体的方法。

3. 掌握有机推断题的解答方法。

【考点归纳】考点一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线型高分子体型(网状 )高分子分子中的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构成一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还有许多共价键交结构条很长的卷曲状态的“链”联起来,形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溶解性能缓慢溶解于适当溶剂很难溶解,但往往有一定程度的胀大性能具有热塑性,无固定熔点具有热固性,受热不熔化特性强度大、可拉丝、吹薄膜、绝缘性好强度大、绝缘性好,有可塑性常见物质聚乙烯、聚氯乙烯、天然橡胶酚醛树脂、硫化橡胶1.高分子化合物(1)高分子化合物:有许多小分子化合物以共价键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高(通常为104~106)的一类化合物。

也称聚合物或高聚物。

(2)单体:用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

(3)链节:组成高分子链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以重复的最小单位。

也可称为最小结构单元,是高分子长链中的一个环节。

(4)链节数:高分子链节的数目,也称重复结构单元数,以n 表示。

2.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1)按照高分子化合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

(2)按照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链分类,可分为线型高分子、支链型高分子和体型高分子。

(3)按照高分子化合物受热时的不同行为分类,可分为热塑性高分子和热固性高分子。

(4)按照高分子化合物的工艺性质和使用分类,可分为塑料、橡胶、纤维、涂料、黏合剂和密封材料。

3.加聚反应(1) 加聚反应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之一,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具有不饱和键( 双键或三键 )。

(2)高分子化合物由链节和聚合度共同构成。

加聚产物的链节与对应单体组成相同。

(3)链节上只有碳原子的聚合物为加聚产物。

(4)加聚产物寻找单体的口诀为单键两两断,双键四个碳;单键变双键,双键变单键。

加聚物方法单体CH 2===CH 24.缩聚反应(1)缩聚反应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之一,发生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含有两个能相互发生反应的官能团。

(2)缩聚产物的链节与对应单体的组成不相同。

(3)链节上存在或结构的聚合物为缩聚产物。

(4)缩聚产物寻找单体的方法为将链节上的或分解,在上补充— OH形成—COOH,在— O—或— NH—上补充 H,形成— OH或— NH2,即可得到对应单体。

①产物中含有酚羟基结构,单体一般为酚和醛。

②链节中含有以下结构:,其单体必为一种,去掉中括号和n 即为单体。

③链节中含有部分,将中 C— O断开,去掉中括号和n,左边加羟基,右边加氢,单体为羧酸和醇,如的单体为HOOC— COOH和 HOCH2CH2OH。

④链节中含有部分,将中 C— N 断开,去掉中括号和n,左边加羟基,右边加氢,单体为氨基酸,如的单体为H2NCH2COOH和。

【考点练习】1.下列单体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是( )C. CH3CH===CH2和 CH2===CH2D. CH3CH===CH2解析:根据高聚物分子的链节,采用箭头法解题,如图所示,可得其单体为CH3CH===CH2和 CH2===CH2。

答案: C2.下列单体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是( )A.丙烯B. 2 甲基 1,3 丁二烯C.乙烯和丙烯D. 2 甲基 2 丁烯解析:根据链节上的碳原子数目和键的类型可判断其单体是二烯烃。

答案: B3.下面是一种线型高分子的一部分:______ ,由此分析,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至少有 __种,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合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

解析:从高分子化合物的长链结构中可以看出多次出现酯结构的结构单元,所以这种高分子化合物是由酸与醇缩聚而成的聚酯。

据长链可以得知结合处为,则断裂处亦为,断裂后部分加羟基,其余部分加氢,从左到右得出的结构依次为:其中③和⑤结构相同,则合成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至少有 5 种,即①②③④⑥。

答案: 5缩聚反应4. 已知涤纶树脂的结构简式为,它是由_____ 和____ ( 填单体的结构简式) 通过________ 反应制得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解析:由高聚物的结构片段分析,此高聚物属于聚酯,因而属于酯化型缩聚反应。

联想酯化反应的特征即可推出酸和醇的结构片段:,再连接上— OH或— H即得到单体的结构简式。

答案:HOCH2CH2OH 缩合聚合5.功能高分子 P 的合成路线如下:(1)A 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2)试剂 a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E 的分子式是C6H10O2。

E 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 由已知信息① A 可作为水果催熟剂可知其为乙烯。

(2) 结合 A 为乙烯和目标产物为可知 B 为 CH3CH2OH。

(3) 由已知信息②结合目标产物可知 C 为,再由已知信息③可知该物质与 Cl 2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由F生成“+”可知 F 中含有醛基,结合目标产物可知 F 为G 的条件①银氨溶液、②H,逆推E为生成为取代 ( 水解 ) 反应,反应条件 ( 试剂 ) 为 NaOH的水溶液。

(5) 由题目要求可知该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醛基、羧基和酚羟基,醛基和羧基处于邻位时,羟基的位置有 4 种;醛基和羧基处于间位时,羟基的位置有 4 种;醛基和羧基处于对位时,羟基的位置有 2 种。

故符合题目要求的同分异构体为 10 种。

这 10 种同分异构体中,每种中 6个氢原子环境均不同,即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均为 6 种。

答案:(1) 乙烯(2)CH 3CH2OH (4)NaOH 的水溶液取代 ( 水解 ) 反应(5)10相同6. 有机物 F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下图为由 A 制备 F 的反应过程:已知: 1,3 丁二烯能与具有双键的化合物进行1,4 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这类反应称为双烯合成,例如:,回答下列问题:(1)在 A→ B 的反应方程式中, A 和 B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

(2)基本反应类型: B→ C 为 ________; D→ E 为 ________。

(3)D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E 与足量的H2在镍的催化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若 F 的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核磁共振氢谱上有 4 个峰,其面积之比为9∶ 2∶ 2∶ 1,则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6) 写出以乙烯和1, 3 丁二烯为原料,经 3 步合成1, 2 环己二醇的流程图。

解析:(1) 根据已知信息双烯合成原理,可知A―→B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 A 和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2)由 B、 C 两物质的结构可知,→C、 O环状结构B C 是 B中环上的双键断裂形成了一个,故该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也为氧化反应,D到 E 为氧化反应。

(3) 根据 D的结构简式,可知 D 中含有 2 个醇—OH和一个 C===C。

(4)E 中的碳碳双键,羰基和醛基在镍的催化作用下都可以和H2发生加成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能与 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酚羟基,核磁共振氢谱有 4 个峰,其面积比为 9∶ 2∶2∶ 1。

说明该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 4 种氢原子,且其个数比为 9∶ 2∶ 2∶ 1,由此可知该同分异构体具有较大的对称性,故其结构简式为。

答案: (1)2 ∶ 1 (2) 加成反应 ( 或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3)羟基、碳碳双键(4)(5)(6)考点二有机框图推断1.利用性质与结构巧解推断题性质结构代表物质酸性水解反应含有—含COOH、酚羟基有— X 、— COOR乙酸、苯酚、CH3CH2Cl 、乙酸乙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及二糖、多糖;其中在酸性及碱性溶液中均能水解的物质含有酯基或肽键含有CH2===CH2或— C≡C—或— CHO或是酚类物质4溶液褪色≡使溴的 CCl CH CH或— C≡C—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含有—OH、—CHO、CH3CHO或— C≡C—及苯环上含有侧链的物质与 FeCl 3溶液作用显紫色含有酚羟基苯酚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或与含有— CHO 乙醛新制 Cu(OH)2 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与钠反应放出2含有— OH或—COOH 乙醇、乙酸H与 Na2CO3或 NaHCO3反应放出 CO2 含有— COOH 乙酸2.利用新信息破解推断题(1)读信息:题目给出教材以外的化学反应原理,需要审题时阅读新信息,即读懂新信息。

(2)挖信息:在阅读的基础上,分析新信息所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条件、反应物断裂化学键类型及产物形成化学键类型、有机反应类型等,掌握反应的实质,并在实际解题中做到灵活运用。

(3)用信息:在上述两步的基础上,利用有机反应原理解决题目设置的问题,这一步是关键。

一般题目给出的“新信息”都会用到,根据框图中的“条件”提示,判断需要用哪些新信息。

3.利用准确答题的破解推断题(1)获取有效信息:题干中、转化关系图中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转化路径均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信息,在审题阶段必须弄清楚。

(2)确定官能团的变化:Ⅱ卷有机题一般会给出产物、反应物或某些中间产物的结构等,在解题过程中应抓住这些信息,对比物质转化中官能团的种类变化、位置变化等,掌握其反应实质。

(3)答题规范表述:按照题目要求的方式将分析结果表达出来,力求避免书写官能团名称时出现错别字、书写物质结构简式时出现碳原子成键数目不为 4 等情况,确保答题正确。

【考点练习】1. 有机化合物X、 Y、 A、 B、 C、 D、 E、F、 G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已知以下信息:①RCHO R—R—②RCOOH R—RCOOR'(R、R' 代表烃基 ) ③ X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 H2反应生成化合物 Y。

④化合物 F 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只有一个吸收峰。

(1) X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X 与 HCN反应生成 A 的反应类型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