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瓦斯抽放的意义

瓦斯抽放的意义

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瓦斯灾害严重。

近年来,随着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开采深度的延伸,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同类事故的70%以上。

2004年四季度,相继发生了死亡148人的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0·20”煤与瓦斯突出造成的爆炸事故,死亡166人的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11·28”瓦斯爆炸事故,今年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矿海州立井又发生死亡超过200人的瓦斯爆炸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国内外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煤矿瓦斯灾害虽然严重,但瓦斯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煤矿瓦斯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在2001年召开的铁法现场会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总结提出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

十二字方针是系统的、完整的,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

而“先抽后采”,则是从源头上防范瓦斯事故的治本之举,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贯彻。

一、瓦斯抽放是解决我国煤矿瓦斯问题的根本途径
采取抽放措施,将富含于煤层中的瓦斯抽放出来,是解除瓦斯事故威胁、保障煤矿安全最为有效的措施。

瓦斯抽放是指在进行采区、工作面布置前,以及工作面回采前、开采中和开采之后,通过矿井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将开采煤层、临近煤层和采空区中的瓦斯抽出加以利用,或直接排放到矿井外大气、矿井回风系统中,确保矿井生产过程中不受或少受瓦斯因素影响、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手段。

采取瓦斯抽放、尤其是采取“先抽后采”的技术措施后,由于极大地降低了煤层和采空区中的瓦斯含量,尤其是降低了煤层中的瓦斯压力,因而可有效防止采掘空间的瓦斯积聚现象的发生,防止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

辽宁铁法、安徽淮南、四川芙蓉、河南平顶山、贵州盘江等煤矿企业,都属于高瓦斯或突出矿井,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瓦斯事故,近几年通过加大瓦斯抽放力度,提高抽放率,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事故隐患,已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重大瓦斯事故。

二、搞好瓦斯利用,不断扩大瓦斯抽放规模
煤矿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的一种共生或伴生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纯瓦斯的热值大于33000kJ/m3,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是一种洁净的能源。

我国开采的煤层大部分为石炭二叠纪煤层,瓦斯赋存十分丰富。

据2000年煤科总院西安分院提出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我国煤层瓦斯资源总量为314600亿m3,平均吨煤瓦斯含量为28m3。

较高的煤层瓦斯含量,既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和危害,同时又为瓦斯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进行煤矿井下瓦斯抽放试验,我国瓦斯抽放量已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原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大都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

截至2003年,全国共建有203处矿井瓦斯抽放系统,抽出瓦斯15.21亿m3。

各煤炭企业根据各自实际,在把瓦斯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和化工原料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截至2003年,我国实际瓦斯利用总量为62921万m3。

瓦斯的抽放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开展瓦斯抽放工作的积极性,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矿井瓦斯灾害,有效地改善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同时还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提高煤矿瓦斯利用率,通过利用规模的扩大促进抽放规模的扩大,以利用促抽放、以抽放保安全,已成为当前瓦斯防治工作的一个特点。

三、影响我国煤矿瓦斯抽放利用的几个重要因素
2003年,我国煤矿的瓦斯抽放量仅为15.21亿m3,相对于每年直接向大气排放的120亿m3瓦斯而言,瓦斯抽出比例十分小,抽放率极低,而62921万m3的利用量相对于当年的抽出量而言,利用率也只有41.35%,利用比例明显偏低,尚难以起到促进煤矿瓦斯抽放的作用,不利于瓦斯抽放技术、措施的进步、提高和推广,还难以消除煤矿瓦斯灾害,难以起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作用。

当前,在瓦斯利用方面突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瓦斯抽放技术与装备比较落后。

近年来虽然在瓦斯抽放理论与工程实践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我国矿井瓦斯平均抽出率仅有23%,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的矿井瓦斯抽出率均在50%以上。

我国煤矿瓦斯抽出率低,虽然有煤层自然条件差、透气性低等原因,但抽放技术、抽放方法、抽放设备落后即抽放效果差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如我国自行开发生产的钻机远不能满足要求;钻进工艺落后、钻进设备不配套等。

二是投入不足。

1979年国务院曾以国发〔1979〕100号文规定了企业每年应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费用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用于改善劳动条件。

后来,我国实行新的财务制度取消了这项规定,导致不少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瓦斯抽放系统的建设、使用及更新改造。

据统计,目前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单井投资在500万元以上。

由于前几年安全生产欠账较多,需补欠和改造的技术装备和安全设施较多,虽然2004年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提取安全费用和煤矿维简费用的通知,但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筹集较多资金用于建设完善瓦斯抽放系统。

三是瓦斯利用渠道不畅。

虽然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给予煤矿瓦斯抽放与利用多方面的支持,但在瓦斯发电上网方面等仍存在较多障碍,有的地方不允许上网,有的地方虽允许上网,却压低上网电价,这事实上将瓦斯发电拒之网外。

有些地方的市政燃气管网宁可用高污染的煤气也不用煤矿瓦斯,导致开采利用瓦斯的煤矿企业处于一种亏损状态。

四是缺乏必要的统一与协调。

目前我国在煤矿瓦斯的抽放与利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自行发展,形不成规模、形不成产业,地方与企业参与研究与开发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着煤矿瓦斯抽放与利用工作的发展。

五是税收、财政等鼓励政策力度不足。

为有效地提高瓦斯抽放率、减少煤矿瓦斯事故,国家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煤矿开展瓦斯抽放利用工作。

但由于
税费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加之瓦斯抽放利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尤其是在勘探、开发的初期,投入资金较大,不仅难以吸引外部资金来矿区投资开发,就连煤矿本身积极性也不高,影响了瓦斯利用工作的广泛开展。

四、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推进煤矿瓦斯综合利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针对煤矿瓦斯利用和以用促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支持政策,调动煤矿企业及社会的积极性,扩大煤矿瓦斯抽放规模、提高利用率,促进瓦斯利用产业的形成,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一是要提高财税优惠幅度,保护和调动企业和社会开发利用煤矿瓦斯的积极性。

煤矿瓦斯抽放及利用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应将煤矿瓦斯作为新型洁净能源来对待,在税费征收、科技投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给予免征资源税、所得税、增值税、设备进口关税、矿区使用费及探矿权税等税收,提供财政补贴和低息贷款、折旧优惠等优惠政策,大力鼓励民间投资,吸取国外和社会投资,以保护和调动企业、社会开展煤矿瓦斯抽放与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积极性。

二是要实施奖励制度。

为实现“以用促抽,以抽保安全”的目标,可借鉴美国等主要产煤国家的做法,对实施瓦斯抽放并实现资源化的煤矿企业实施奖励制度,按照煤矿企业的实际瓦斯抽放利用量给以一定的资金补贴,鼓励煤矿企业积极开发利用煤矿瓦斯。

同时,清除体制与政策上的障碍,支持煤矿瓦斯发电上网,引导煤矿瓦斯进入城市天然气管网,以提高瓦斯利用率,有效地促进瓦斯利用的快速发展。

三是要建立示范工程。

煤矿瓦斯抽放与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投资大、风险高,煤矿企业和社会力量在进入这一新的领域时,存在一定的主客观障碍。

因此,国家应通过出台支持和鼓励性的政策,重点支持建设示范工程,用生动现实的实例向有关部门、地区、企业说明开发和利用煤矿瓦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煤矿在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问题,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投入产出效益,推动煤矿瓦斯抽放利用不断上台阶,促进瓦斯开发利用产业的迅速兴起。

作为示范工程的一部分,还可建立全国瓦斯抽放利用促进中心,国家委托其研究提出煤矿瓦斯抽放利用的技术方案、产业规划和政策建议,为
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技术支持等,以有力地促进煤矿瓦斯抽放与利用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保障安全、控制污染的双重目标。

四是要加大投入。

鉴于目前我国在瓦斯抽放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如缺少有效提高煤层透气性技术、水平长钻孔技术、地面采动区抽放井技术、瓦斯提纯技术等基础性的技术问题,国家应加大对瓦斯抽放利用方面的投资力度,解决技术难题,尽快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矿井瓦斯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同时,国家科技部门应将对煤矿瓦斯抽放与利用的研究开发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每年列入专项科研项目,拨付专项费用,专门用于矿井瓦斯抽放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与科技攻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