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融风暴刮倒的“玩具大王”——合俊集团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摘要:本案例介绍了合俊集团公司在金融风暴前期是如何在企业风险管理上疏忽大意,并最终在金融风暴遭受破产命运的。
正如欧洲历史学家奥古斯特所言:“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
”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对于近日的企业家而言,过去那些人们的历史恰好可能就是他们的今天,所以,希望能从案例中有所学习总结,能以败为鉴,知兴旺,正衣冠,明得失。
关键字:合俊集团;风险管理;资金链;目录1.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案例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原因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资金链的断裂...................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风险管理评估应对机制落后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案例启示:......................... 错误!未指定书签。
1.企业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理论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于5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管理科学。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风险管理先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步普及到许多的企业,如企业增设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配备风险管理经理、风险管理顾问,有他们负责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测定和风险处理等工作。
现在几乎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很好地管理企业各个层次的风险。
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能够对企业所有的预期情况进行风险的评估和处理,能够突破模糊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组织之间的界限,能够对所有潜在的重大风险进行预计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所以,按照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定期的评估企业风险及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很多风险管理顾问和风险管理专家都对这种“竖井”式的风险管理方式提出了严重质疑。
进入21世纪,企业风险管理(,简称)已形成了特定的概念,它来自于美国全美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人机构(简称委员会)于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整合框架》,它系统地为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管理层、执行部门和其他员工)提供了一个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逻辑框架,运用于企业战略的多层面、流程化的风险管理过程。
它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除此之外,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 31000标准,即《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导方针》,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流程。
大多数公司在管理财务风险和纯粹风险时是相互分开的。
纯粹风险管理是指财产损毁的损失、责任诉讼的损失、雇员伤害造成的损失等。
(损失控制3和损失融资4)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价格风险,例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
(衍生合约)本文主要通过合俊公司的破产过程,来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风险管理的几大方面及作用分析,希望能对未来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构建有所帮助。
2.案例概述:香港玩具协会主席陈永麟曾说过,由于在内地设厂的成本不断上升,不排除有数百间小型玩具厂,可能会结业收场,更有相关人士大胆预测,09年到明年,将有一半以上的香港玩具商在内地的工厂面临关门。
“许多港企完全依赖海外订单,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但是如果一旦产品出口出现问题,极易造成公司的经营困难。
”不幸的是,这些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甚至像合俊这样拥有数千名工人规模的工厂都难逃厄运,更多的中小型代工企业就更是难以幸免了。
业内人士认为,合俊是金融风暴袭向制造业的一个样本。
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型玩具生产商。
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
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
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
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狗等的小商品。
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
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
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
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
公司将以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
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
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
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
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
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3.09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
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
随着合俊集团资金越来越紧张,为缓解压力,合俊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2500万港元。
可是,“2500万顶多维持两个月的工资”。
为了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合俊开始向银行贷款,但是不幸的是银行贷款的途径似乎也走不通了。
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的贷款银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别是星展、恒生、香港上海汇丰、瑞穗实业、南洋商业、渣打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等7家,内地没有银行贷款。
合俊集团2007年年报显示,其一年内银行借款额为2.39亿港元。
“这其中有一亿七八千万是以公司财产作抵押,剩下数千万主要是老板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担保。
”上述负责人透露。
但是合俊集团2008年上半年并没能拿到新贷款。
可以说,收购矿业孤注一掷的“豪赌”,赌资本应该是合俊玩具用于“过冬”的“粮食”。
没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合俊最终没能挨过制造业刚刚遭遇的冬天。
3.原因分析:3.1资金链的断裂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合俊集团旗下东莞樟木头合俊樟洋厂一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
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
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要维持运转,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良性的不断运转。
“脑白金”的巨人集团史玉拄的失败,后来的德隆集团、三九集团倒闭,原因是惊人的相似: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可见,在企业的经营中,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失败的占了很大比例。
玩具巨头香港合俊控股集团同样也逃不过资金链断裂的噩运。
投资失败一:收购雅田玩具厂 2006 年 7、8 月份,收购一家名为雅田的快倒闭的玩具厂,后来这家厂没能救活,合俊因此亏损数亿元。
投资失败二:收购银矿致资金紧张 2007 年 10 月,合俊集团以 3.09 亿港元总代价收购了福建省大安银矿,但是直至合俊破产,该银矿也没有拿到这家银矿至今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而给公司带来收益, 3.09 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双方约定 2008 年 4 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
此后合俊资金越来越紧张,不得不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 2500 万港元。
为了挽救因投资错误而招致的失败,合俊集团的应变措施措施一:向银行贷款根据公开资料,合俊集团的贷款银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别是星展、恒生、香港上海汇丰、瑞穗实业、南洋商业、渣打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等 7 家,内地没有银行贷款。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在 2008 年上半年合俊集团的银行贷款并没用明显增加,一直贷款给合俊的银行已经不再贷款了。
银行贷款的途径已经也走不通了同时寻求德昌帮助 2008 年7、8 月份,合俊的资金严重不足,只好找来销售额上百亿的德昌电机帮助,承诺从 8 月份开始,合俊集团生产的美泰、的产品由德昌垫付材料款。
以此来稳住供货商,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德昌的出手并没能让合俊起死回生,资金链亦无法续接。
合俊也曾经想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降低单纯依赖欧美订单的风险。
08年10月与福建天成矿业签订正式协议,收购福建天成矿业45.51%的股权,总计金额为2.69亿元。
合俊在一份公告中称,收购金额中,其中4000万元透过认购目标公司发行的零息可换股债券支付,合俊最终持有目标公司约48.96%股权。
09年1月,合俊正式宣布,这项收购已经成功。
合俊试图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募集资金来启动采矿业务,以期待能够滚动开发。
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合俊资金链的断裂。
福建天成矿业的负责人曾表示,预计09年4月可取得开采权,2009年中开始投产。
不过,若天成未能如期于4月取得采矿许可证,此次交易将会终止,并需向合俊退还所有支付的现金代价。
昨日,福建天成矿业公司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并不愿意谈及与合俊的相关业务。
显然,合俊尚未等到这一项业务产生收益的时候,已经轰然倒塌。
据财务专家的分析,合俊的倒下并非“突发事件”。
09年8月出售公司资产,以及近日的人事变动,使得合俊的财务危机露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