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分含义深刻的句子分析

小学语文分含义深刻的句子分析

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有这样几类:1、含义深刻的句子,深沉储蓄有哲理;2、言约意丰的句子,读后让人回味不已;3、表现中心的句子,画龙点睛,揭示本质。

理解这些句子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

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这是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之一。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熟读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内容,并在阅读中找出句子的关键词语。

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耐心”这两个关键词去理解课文。

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到灵车绝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些句子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这种句子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只有联系上下文,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才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如果从句子本身看,我们会认为这句话是写作者初次看到草原美景时的心情的。

但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一读,就会明白,这种理解虽然正确,但却很肤浅、笼统。

草原的景色奇异而美丽,是作者从未见过的,景色的美丽出乎他的意料,所以他才感到惊讶,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景色。

“愿久立四望”反映了作者想尽情欣赏的心情,此时作者的感情已由初见草原时的激昂豪放转为细腻深沉,心中充满了遐想,他被这“奇丽”的美景陶醉了,所以“低吟”一首小诗最能表现此时的心境,而不再是“高歌”一曲。

通过贯穿前后,上下联系,就会由浅层次的认识发展到深层次的理解,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含义以及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内外联系,通过联想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内外联系”是指在理解句子意思时要围绕句子的关键点,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必要的思维补充,产生具体感觉,领悟句子含义。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身达半个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这样一联系更让我们觉得遵守纪律、意志坚强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四、通过修辞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些句子可以通过分析作者修辞手法的运行进行理解,这些句子一般都要首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面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动”形容就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掌握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步骤和顺序。

一般来说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分以下四步:1、分析句子的字面意思。

2、分析重点词语,从句子的内容出发,理解词语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意思和感情色彩,为理解句意打基础。

3、分析句子的层次,领会语言内部的逻辑关系。

有些句子逻辑关系比较复杂,还需要分层次,弄清前后几个句子的内在联系。

4、分析句子表达的意图,一要联系篇章或段落的整体,二要从结构内容实际出发。

1、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轻蔑”一词,把帝国主义国家瞧不起中国工程人员,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的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

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

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

渔夫回家了,渔网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也不说话了。

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去世的消息告诉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

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3、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可爱”是形容人的外表或者行为的,用“可爱”来形容地球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养育着人类,孕育万物;而“破碎”一般形容玻璃、陶瓷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对地球的伤害。

与生活实际联系,这种的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4、从比喻、象征意义去理解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对“我”来说,不仅是痛苦,还是恐惧。

为了化解“我”心中的悲痛,不让死亡给我留下阴影。

苏珊采用了一种美好的说法。

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多么美好的事情。

苏珊的善良,可见一斑。

5、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重点句子理解句子是读懂文章的基础。

一篇课文,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学生一一去理解,那些应该重点理解的句子有难易之分,难懂的句子大致有这样几类:①内容距离生活实际比较远的;②结构较为复杂的;③含义比较深刻,对表达文章情感、思想有较大作用的。

句子的内容距离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可以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的课外资料,以加深理解句子。

句子的结构较为复杂的,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构句间架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

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对表达文章情感、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平时考试常出现的考查内容。

根据对学生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情况的了解,我发现即使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完成理解此类句子的任务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总的来说,一是不懂怎样去理解——面对眼前的句子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体会理解它的意思;对句子的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二是不懂怎样去表达——自己心里知道是什么意思,却不知道如何说清楚,写清楚等。

针对学生在这一方面学习上的困惑,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将相关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在运用中不断巩固深化。

下面简要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理解句子的几种常用方法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对句子的含义正确的理解,说得再多,写得再具体恐怕也是南辕北辙。

常用方法之一:抓关键词语理解。

例如理解《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神机妙算”和“真比不上”,接着弄懂“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再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然后大家讨论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相照应,意思是说诸葛亮具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略,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常用方法之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例如《白杨》一文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联系上文爸爸对白杨树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的特点以及忠诚无私、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精神的介绍,再联系下文所交代的爸爸是一名边疆建设者,他把自己的两个幼小的儿女也从内地接到了边疆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自己和战友,在借树喻人,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常用方法之三: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理解句子的含义。

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去揣摩作者写句的目的,想想这句话作者要表达所写人或物什么思想感情,或是要表现所写人、物、景的什么特点,还是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写,此文中的重要句子无一不是体现了这一中心思想,比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一句说的是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课文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

只要学生从“中朝军民的深情厚谊”入手来理解该文中的重要句子,都能八九不离十了。

现在整册书已教完,学生对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也都了然于心,那么在总复习阶段不妨引导学生运用“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这种方法,再次研读曾学过的重要句子,必定能丰富学生的认识,深化对句子的理解。

这三种方法往往要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地组合运用。

比如,理解《草船借箭》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一句,在抓关键词语理解的时候,也要用上联系上文的方法。

又如,理解《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除了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也要抓住“这样高的代价”这个关键词来理解。

二、表达的技巧。

理解得对,还要表达得好。

一般来说,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以及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例如写对“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一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会根据字面写出诸如“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骆驼队走了又来了,但童年却不会再回来了。

”这一类的句子,但这只是字面意思,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又来”和“一去不还”这两个关键词的对比,将体会到的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写出来,比如:这句话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这样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才算表达得比较完整。

对于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最好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例如写对“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一句的理解,要点明这句话是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理解蕴含哲理的句子,题目中往往会要求“联系实际”谈理解,如果有这样的要求,那就要提醒学生别忘了举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印证其阐述的道理。

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或看到的。

短文阅读题《一句话,一辈子》中最后一题是“联系实际,谈谈对文中‘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的理解。

”“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含蓄,内涵丰富。

要答好这道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了“玫瑰”和“蒺藜”这两个关键词的比喻义后,联系上下文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表述出句子的意思及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因某人的鼓励而振作,或是否曾因口不择言而伤害了与同学或家人的感情等等,把事例简要写一写,把自己对“说话的艺术”的感悟也写一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