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第三节城镇职能结构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区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第二节行政区划第三节自然条件第四节资源条件第五节历史沿革第六节社会经济第三章城区建设现状分析第一节建设用地现状第二节主要存在问题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二节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空间管制第二节布局原则第三节布局结构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第二节居住用地第三节工业用地第四节仓储用地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说明泗阳县的现状表明泗阳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
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
因此,泗阳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泗阳为核心、镇乡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规划指导思想1、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2、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市辐射力;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5、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泗阳县近四年来已批准实施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8、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9、《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0)298号)10、《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号)1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四、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30年规划范围:泗阳县域,泗阳县区、城市规划区、泗阳中心城区,本规划调整重点为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内的范围。
泗阳县域辖十六个乡镇,分别为众兴镇、王集镇、裴圩镇、爱园镇、里仁乡、庄圩乡、穿城镇、张家圩镇、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临河镇、卢集镇、李口镇、高渡镇和新袁镇,泗阳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包含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GDP年均增长率、总量;人均GDP;三次产业比例。
二、县域人口控制目标县域现状、近期、远期总人口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一、城镇体系发展总体目标形成以淮安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二、发展战略县域城镇发展采取“中心极化,择优发展”的总体战略。
坚持效率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非均衡发展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扶持培育重点城镇,推动各项制度的创新,加强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城市化的总体水平。
三、城市化途径一是要加大中心县城建设力度。
二是提高县城镇的建设水平,增强县城经济的辐射能力。
三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全县小城镇均衡、有序、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点规划建设好16个重点中心镇。
四、城市化水平泗阳现状、近期和远期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指标区域分配如下表。
泗阳县域、县城及各乡镇城市化水平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城镇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1、城镇密度适当,且分布比较均衡经过几轮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泗阳城镇密度基本适当,其城镇密度为10.5个/千平方公里。
有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城镇密度为15个/千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为13个/千平方公里,江苏全省平均为13.3个/千平方公里,从市域城镇空间分布来看,比较均衡,相距大多在8-10公里。
2、城镇分布交通指向明显,城镇基本上分布在主要公路附近,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水平。
城镇分布格局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经济的强烈影响,各城镇分布相对分散,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串联了主要城镇,形成交通指向特征,S245、泗斐公路等,成为城镇的主要集聚区。
此外,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水平,如王集、新袁、李口等镇区位条件较好的城镇则发展较快。
3、城镇规模正形成一定的等级序列,中心城市与其在市域的中心地位基本相称,但乡镇规模总体仍然偏小。
按城镇人口规模,目前泗阳县已经形成大于1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1个(泗阳城区),1-2万人口的建制镇2个,1万人以下的建制镇12个。
泗阳中心城市首位度为 2.72,既不是规模偏小的弱中心,也不是规模很大的强中心,与其在市域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相适应。
但目前乡镇规模总体仍然偏小,除中心城区外,乡镇中镇区人口基本不超过2万,从城镇的规模经济效应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而言,只有当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时,才能配套较完善的公共设施,这样规模的小城镇比较经济。
4、城镇多样化职能初步显现,但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整体。
按城镇职能类型,目前除城区为综合型外,其它的基本可以分为工贸型、商贸型和农贸型三类。
反应在地域上,一般沿高速公路的城镇基本为工贸型;县域边缘各城镇由于具有边缘优势而多表现为商贸型;其余城镇尤其是西部和北部由于二、三产业欠发达,基本职能仍以农业生产和交换为主,多表现为农贸型城镇。
此外,以行政中心为主要职能的城镇较为普遍,各规模等级城镇间的联系以纵向行政管理和商业服务为主,横向的经济联系不密切,导致城镇的职能存在较大的趋同性,发展方向和分工不明确,城镇网络体系不健全。
第三节城镇等级规模一、城镇等级层次二、撤乡并镇的原则和目标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整体规划布局、促进发展、提高小城镇素质。
撤乡并镇应有利于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市域城镇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行政管理,尊重地缘关系。
目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精简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
加强中心城市作用的同时,提升全市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使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形成数量的金字塔分布格局。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第四节城镇职能结构一、城镇职能调整思路二、城镇职能结构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二、规划区范围泗阳县城(众兴镇):为所辖3个乡和11个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262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第二章城区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泗阳,地处古泗水之阳。
位于江苏省北部,在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
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滨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南和西部与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接壤。
县境东西距50公里,南北距70公里,全县面积1418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62%。
县境平原广阔,无山脉丘陵,古黄河堤内滩地为河床高漫滩,自西北向东南,横亘于平原之上,成为县境自然河流分水岭。
总的地势以黄河故道为脊背形分别向北、向南倾斜,县境大部分地面高程在12~17米之间。
穿城、三庄附近及成子湖东侧有低矮的垄岗。
淮阴——响水断裂延伸至泗阳黄圩——高渡境内。
县境中部和北部属华北地台区,南部黄圩——高渡的部分地区属扬子准台地的北缘地带。
第二节行政区划泗阳全县总人口97万,辖11个镇、5个乡:众兴镇、爱园镇、王集镇、裴圩镇、新袁镇、李口镇、临河镇、穿城镇、张家圩镇、高渡镇、卢集镇、庄圩乡、里仁乡、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2个场:泗阳农场、棉花原种场;共有252个村(居)委会。
县人民政府驻众兴镇。
第三节自然条件泗阳境内无山丘,一片平原,只有个别地区有低矮垄岗。
总地势西高东低,属黄淮冲积平原。
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米~17米之间。
土壤分三个类型:潮土、砂礓土、黄棕壤土。
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83.2%。
土壤质量较差,四、五级占87.5%,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京杭大运河横穿泗阳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的“分水岭”。
运河以南,北高南低,境内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
泗阳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9.62%。
目前,全县境内杨树活立木蓄积量已达500万立方米,年木材加工量突破10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00万立方米,速生杨树覆盖率42%;泗阳拥有保持纯自然生态的水面65万亩,年产甲鱼、螃蟹、青虾等绿色水产品10余万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畅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泗阳棉花原种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泗阳大棉花享誉大江南北。
第四节资源条件1、交通条件宿淮高速公路的开通结束了泗阳县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条件得到大大的提升,宁连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改善了泗阳的外部交通环境,缩短了与南京等苏南地区的空间距离;新(沂)长(兴)铁路从县域东北角穿过,规划的两淮铁路从县城北部横贯县域,同时城区南部将规划建设宿淮高速公路与安徽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京杭大运河从城区穿过,泗阳西距徐州观音机场100公里,水陆空交通方便。
2、农副产品资源丰富(1)种植业发达。
泗阳是全国粮棉大县,盛产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等,粮食年产50万吨,棉花1万吨,油料2万吨。
“泗阳棉花”称雄全国,“泗棉3号”优良品种遍植大江南北。
(2)林木资源丰富。
现有蓄积量50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50万立方米。
随着“意杨”的普遍推广种植,将建成著名的“意杨之乡”。
(3)水产资源丰富。
洪泽湖为全国第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鳖,蟹,其60万亩水面属泗阳,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