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及图片PPT幻灯片
17
18
19
20
【功能主治】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 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苍耳草: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苍耳子3~9g;苍耳草1~2两。 【备注】 苍耳蠹(dù)虫为寄生于苍耳草茎中髓部的
一种小虫。外用治疔疮。取苍耳蠹虫浸麻油中,用 时取出虫2~3条,捣烂外敷。
夏枯草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 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 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肝、胆经。
1
2
3
4
5
【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 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 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 乳腺增生,高血压。
36
鸭舌草
【来源】 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以全 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甘,凉。
37
38
39
40
41
4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 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
【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 处。
43
鬼针草
【来源】 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夏、秋 间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 煎汤熏洗患处。
16
苍耳子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 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 去梗、叶等杂质。全草亦可入药。
【炮制】 苍耳子:除去杂质。 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黄褐色,去刺,筛净。 【性味】 辛、苦,温;有毒。 【归经】 归肺经。
【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干燥。 【性味】 辛,温。 【归经
34
35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 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 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 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发散风 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44
45
46
47
48
49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 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 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 伤。
50
【临床应用】 ①治疗阑尾炎
取鬼针草干品0.5~1两(鲜品1.5两)煎服,或加冰 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1剂。治疗35例(并发 其他症状者,临时配用对症药物),其中亚急性阑 尾炎21例,痊愈16例,有效5例;慢性阑尾炎14例, 痊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 40剂,半数以上1~3剂。22例发热,半数以上1~3 日退热,最长1例12日后体温始降至正常;右下腹 疼痛平均约5天左右减轻或消失,消失率为80%。 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23
24
牵牛花(牵牛子)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 干燥成熟种子。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 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炮制】 牵牛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
至稍鼓起。用时捣碎。 【性味】 苦、寒;有毒。 【归经】 归肺、肾、大肠经。
【用法用量】 6~15g。
11
蒲公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 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 苦、甘,寒。 【归经】 归肝、胃经。
12
13
14
1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 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51
②治宁小儿腹泻 取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
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洗患 儿两脚。腹泻轻者每天熏洗3~4次,较重者 熏洗6次。1~5岁洗脚心,5~15岁冼至脚面, 腹泻严重者熏洗位置可适当提高。民间有熏 洗超过内踝将引起便秘之说,有待证实。
52
覆盆子(乌泡子)
【用法用量】 9~15g。
6
金银花
【来源】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 山银花(毛萼忍冬). 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 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肺、心、胃经。
7
8
9
10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 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 温病发热。
21
狗尾巴草
【来源】 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的全草,花穗、根和种 子亦入药。秋季采收,分别晒干。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
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 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22
狗尾巴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主风热感冒;黄疸;小儿疳积;痢
疾;小便涩痛;目赤涩痛;目赤肿痛;痈肿;寻常疣;疮癣。[3] 1、《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
转目险,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 2、《纲目拾遗》:治疔痈癣。面上生癣,取草效茎揉软,不时搓之。 3、《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治目疾。又用治麻(疣)子。 4、《陆川本草》:去湿,消肿。治黄水疮。 5、《重庆草药》:治目疾流泪起雾。[4]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25
26
27
28
【功能主治】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 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 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用法用量】 3~6g。 【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
用。
29
鹅不食草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 的干燥全 草。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 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