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计算
分析:
①、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 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其建筑面 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 围水平面积计算。 ②、建筑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是面 积分割法,对于矩形面积的组合图 形,可先按最大的长、宽尺寸计算 出基本部分的面积,然后将多余的 部分逐一扣除。在计算扣除部分面 积时,注意轴线尺寸的运用。 29
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20
(1)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
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
算1/2面积。
(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
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
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净高不足1.20m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21
(1)为何强调“应按建筑物其外墙勒脚
以上各层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原因:勒脚是墙根部很矮的一部分墙体
加厚,不能代表整个外墙结构,因此要
扣除勒脚墙体加厚的部分,建筑面积只
包括外墙的结构面积(抹灰材料厚度、
装饰材料厚度不计算在内)
22
例:建筑面积为(层高3m):
23
例:建筑面积为:30.24×15.24=460.86m2
是编制设计概算和计算某些分项工程量的重要参数。
是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内部经济核算、投标报价、编织施工 组织设计等的重要数据。
18
二 、 建 筑 工 程 建 筑 面 积 计 算 规 范 (GB/T50353-2005)
(一)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9
(一)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
15
四、工程量计算原则
1.列项要正确 2.工程量计算规则要一致,避免错算。 3.计量单位要一致 4.工程量计算精度要统一
16
一、建筑面积的概念及作用
(一)建筑面积的概念 1. 建筑面积是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各层结构外围水平面积 之和。结构外围是指不包括外墙装饰抹灰层的厚度,因 此,建筑面积应按施工图纸尺寸计算,而不能在现场量 取。 建筑面积包括 :使用面积、结构面积、辅助面积。 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作为生产和生活 使用的净面积之和。(建筑物的各个居室、客厅) 结构面积:是指结构构件(墙、柱)所占的面积。 辅助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面中为辅助生产或辅助生活 所占面积之和(楼梯、走道、厕所、厨房)
第十四节
装饰工程
金属结构制作工程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
建筑工程垂直运输
建筑物超高增加人工、机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工程量计算的依据和方法
掌握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掌握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4
三、工程量计算的一般方法
(一)项目划分
一般先划分为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安装工程三个部 分,每一个单位工程又应根据预算定额规定的项目按先分 部后分项顺序划分,分部工程的划分如下:
31
(4)同一建筑物如结构、层数不同时,应 分别计算建筑面积。 在同一建筑物中,若一部分为框架结构, 另一部分为砖混结构时,应分别按框架
结构以柱外边线,砖混结构以墙外边线
分开计算建筑面积。
32
例2:某五层建筑物的各层建筑面积一样,底层 外墙尺寸如图所示,墙厚均为240,试计算建筑 面积。(轴线坐中)
24
2.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两层及 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 算,无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 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 1/2面积。
建筑面积(每层的超过2.5m)计算面积S
25
2.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两层及 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 算,无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 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 1/2面积。
33
解:用面积分割法进行计算: 1、②、④轴线间矩形面积 S1 = 13.8×12.24 = 168.912(㎡) 2、S2 = 3×0.12×2 = 0.72(㎡) 3、扣除S3 = 3.6×3.18 = 11.448(㎡) 4、三角形S4 = 0.5×4.02×2. 31= 4.643(㎡) 5、半圆S5 = 3.14×3.122×0.5= 15.283(㎡) 6 、 扇 形 S6 = 3.14×4.622×150 /360 = 27.926(㎡)
5
1.建筑工程
1)土石方工程
2)桩基础工程
3)砌筑工程
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5)木结构工程
6) 金属结构工程
7)屋面及防水工程
8)保温隔热工程
6
2.装饰装修工程
1) 楼地面工程 2) 墙柱面工程 3) 天棚工程 4) 门窗工程 5) 幕墙工程 6) 细部装饰栏杆工程 7) 家具工程 8) 油漆涂料裱糊工程 9) 广告牌工程 10) 景观工程 11) 石作工程 12) 其他工程 7
此法按照各类不同的构配件,如柱基、柱、 梁板门窗和金属构件等的自身编号分别依 次计算。
12
3.1 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一、建筑面积的概念及作用
二、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13
二、工程量的作用
1.是概预算的原始数据,是编制工程预算的重要依据;
2.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资源供应计划的依据;
3.是进行工料分析、编制人工、材料、机械台班需要
3 .多层建筑物按各层建筑面积的 总和计算
(1)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
积计算。
(2)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
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
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
(3)多层建筑物在计算建筑面积时应注意外
墙外边线是否一致,当外墙外边线不一致 时,应分层计算建筑面积。
38
地下室S=?
39
地下室 S=(5.1*2+2.1+0.12*2)*(5*2+0.12+2)=128.41m2 出入口S=6*2+0.68*(2.1+0.12*2)=13.59m2
40
5.坡地的建筑物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
设计加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的,层高在2.20m 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 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设计加以利用、无围护 结构的建筑吊脚架空层,应按其利用部位水平 面积的1/2计算;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 坡地吊脚架空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 台下的空间不应计算面积。
51
10.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 走廊、檐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 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 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1/2计算。
17
2.
(二)建筑面积的作用
1. 是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物质生活的重要经济指标。计
算建筑物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系数、有效面积系数,以及
开工、竣工面积,优良工程率等指标的依据。 2. 是设计方案比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可通过其计算各经济指 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单方造价、人工材料消耗指标 等。
3.
4.
○ ○
34
总建筑面积: S = (S1+S2-S3 + S4 + S5 + S6)×5 =( 168.912+0.72-11.448+4.643+15.283+27.926 )×5 = 1030.18(㎡)
35
分析:
①、多层建筑物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 之和计算,其首层建筑面积按外墙勒脚以上 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 按外墙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同一建筑 物如结构、层数不同时,应分别计算建筑面 积。(本题各层建筑面积相等,故总建筑面 积等于底层建筑面积乘以层数) ②、当平面图形中含有圆弧形、三角形、梯 形等非矩形的图形时,基本部分仍按矩形计 算,而非矩形部分单独计算,然后再加(或 减)到基本图形的面积上。 ③、关于其他有关建筑面积计算的现行规定 36 请按定额执行。
第三章 土建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工建筑面积计算 工程量的概念及有关规定 土方工程
第四节
第五节
桩基工程
脚手架工程
1
第六节 第七节
砌筑工程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第八节
第九节
构件运输及安装工程
门窗及木结构工程
第十节
楼地面工程
2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屋面及防水工程 防腐、保温、隔热工程
第十三节
8
(二)计算工程量的方法
1.计算工程量的顺序
按施工顺序计算工程量:是指计算项目按工程施
工顺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并结合定额手册中
定额项目排列的顺序依次进行各分项工程量的计
算。
按定额编排的顺序计算工程量。
9
10
1)按顺时针方向计算
从平面图左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逐步计算,绕 一周回到左上角。
建筑面积S=A×B+a×b
26
例1、某单层建筑物外墙轴线尺寸如图所示,墙 厚均为240,轴线坐中,试计算建筑面积。
解:S =?
27
例1、某单层建筑物外墙轴线尺寸如图所示,墙 厚均为240,轴线坐中,试计算建筑面积。
解:S = S1-S2-S3-S4 =20.34×9.24-3×3-13.5×1.5-2.76×1.5=154.55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