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到三节知识点
归纳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到三节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其中无脊椎动物约占95%,脊椎动物约占5%。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
2、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会附着在水草上,身体几乎透明,顶端有多条细长的触手 (触细胞大多分布在口和触手),呈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的意义)
3、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和胶状物质),中间的空腔叫消化腔。
4、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
扁形动物
1、涡虫背面呈褐色。
背腹扁平,体形象一片柳叶。
身体呈左右(两侧)对称。
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
(感光) 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他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
3、扁形动物的代表——涡虫
4、大多数扁形动物是营寄生生活的。
蛔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属于营自由生活的.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
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它可以起保护作用。
消
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
2、线形动物的代表——蛔虫
3、如何预防蛔虫病?
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
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环节动物
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刚毛和肌肉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 13 节,环带可辨别蚯蚓的前后端,具有生殖的作用。
(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并协助运动。
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
(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蛭也叫水蛭,它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的物质叫蛭素,可以生产抗血栓的药物。
蚯蚓的作用: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饲料
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河蚌、扇贝、文蛤等软体动物,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
它们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双壳类动物用足运动,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
(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
低。
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可入药,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
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节肢动物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 3个单眼, 1 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气管呼吸。
体表有外骨骼。
(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
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 1对触角,一般有 2 对翅, 3 对足。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
(如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昆虫的外骨骼不仅是能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经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