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家庭教育)
为什么人们在谈论孩子的个性时经常喜欢着眼于性格特征?因为最能体现一个孩子个性的莫过于性格了。
所谓性格,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它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是一个孩子精神面貌的主要标志。
孩子的性格包含复杂的心理成分:(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对周围人的诚实或虚伪、助人或自私;多属于道德品质范畴。
(2)性格的理智特征。
如思路较宽或爱钻“牛角尖”。
(3)性格的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淡、暴躁或任性。
(4)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无自制力、是否勇敢等。
可见,性格几乎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即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参加到性格中来。
因此,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最基本的是良好性格的塑造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巴甫洛夫曾指出:“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哪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二者之间的混合物了。
”就是说,孩子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特性影响到性格,但决定性格的还是后天环境,对学前儿童来说主要是家庭环境。
那么,怎样通过家庭生活来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呢?
第一,正人先正己:孩子的性格常常是父母性格的写照。
老舍分析自己的性格的时候就说“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
第二,讲究教育方式和态度:父母应该常备理智这个家教的“节制器”,因为孩子的有些性格就是父母家教方式和态度的副产品。
第三,把握好教育内容: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孩子的性格,这就需要把握好性格培养的内容,性格不同于气质。
性格有社会评价意义,也就是说性格有好坏之分,它标志一个人的为人方向。
比如善良、勤奋是好的性格特征;虚伪、懒惰就是不良的性格特征。
第四,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具有活泼、开朗、热情、乐观等良好性格的孩子,都生活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中,他们的父母家人之间关系正常良好。
第五,注意家庭地位、条件的影响:
第六,注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的影响:
第七,增进父子接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家里和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其体力、智力就越发达,个性品质就越健全。
第八,要考虑到孩子的自身特点:
孩子年龄越小,其性格特点越多地受到先天数值及生理发展的影响。
因此,无论孩子的性格发展如何,主要看家庭生活给他奠定了何种基础。
家长观念的转变
1、从多方面评价孩子。
评价孩子不要只盯在考试成绩上,要从多方面评价孩子。
注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如:文明礼貌、热爱劳动习惯、动手操作、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
学知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学习。
不光学书本是学习,学习书本以外的有用的东西同样是在学习。
如大风车节目是学生非常喜欢看的,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2、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可以使孩子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使其受益无穷;同时也会使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和睦,心境愉快,生活目标高尚,生活质量高,充满安全、幸福的感觉。
家庭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方面,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居室宽大、明亮、整洁,是最好的。
但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居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体,也同样可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墙壁上悬挂着字画(或者是名人的、或者是朋友赠送的、或者是自己创作的字画)、地图、
照片等,书架上放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和当前的畅销书刊,等。
只要有可能,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一间光线充足、安静而不受干扰的学习室,至少也要在房间一角给孩子摆一张书桌和一个小书架。
应该认识到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现在有些家庭拼命追求居室装修的富丽堂皇,高档家具和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家里一天到晚是打牌声、喝酒猜拳声和吵吵骂骂声,却没有读书声,似乎是不可取的。
精神文化方面,一要建立文明、科学的现代家规,形成文明民主家风。
家规不是单纯约束孩子,而要全家共同遵守。
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要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传统的家规要批判地继承。
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着巨大的力量。
二要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心,讲文明礼貌,讲理解宽容,无论何时不说过头话,不采取过激行动。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励孩子关心、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不仅要做他们的老师,而且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家庭关系更加亲密融洽。
须知父母的专制只能使孩子变得懦弱无能或蛮不讲理。
三要形成愉快的氛围。
家庭成员在劳作和学习之余,不妨在一起讲讲见闻、故事、笑话,语言风趣幽默些;可养成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如读书看报,写字画画,种花种草,打球,郊游,下棋,欣赏音乐,收藏,等等,都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健康。
要
认识到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现代科技、不会操作电脑的人。
家庭要有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这样的家庭才能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有用之材。
3、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众所周知,田径场上运动员起跑动作的好坏,会影响到比赛成绩。
新学年的开始,也正是孩子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热情帮助他们做好各项准备,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的开始呢?
a.学习态度的准备。
孩子从幼儿期做游戏为主变为入学后的学习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要鼓励他们按时到校,遵守纪律,专心听讲,大胆发言,认真做作业,做个好学生。
在评价孩子学习成果时,要以期待的亲切眼光鼓励他们:“我相信你能改正粗心的毛病。
”“我相信你能完成学习的任务。
”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用冷漠的语言训斥孩子,说什么:“你真笨!”“我看你是不会学好的。
”
b.学习习惯的准备。
学习习惯是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
要让孩子入学后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用品要准备好,带齐全;听到铃响要按时进课堂;认真做作业,按时交作业;保护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和爱惜书籍簿本和学习用品的好习
惯。
在家中家长应配合我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这里我想就孩子的写字姿势与家长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