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反思
1、两种对比和算帐方式
中国密集农业水稻9600卡|人·小时(每个劳动者每小时生产的粮食所含的卡里路)
其他热带作物地区混合作物7000卡|人·小时
美国机械化农业水稻670000卡|人·小时。
英国机械化农业小麦730000卡|人·小时
可以看出,在机械化时代一个农夫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粮食是前工业时代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能生产的粮食比前工业时代大大提高。
由此看来,现代机械化农场一人劳动力生产出来的粮食可以养活的人数也应当比前工业时代成几十倍几百倍地增长。
然而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乐观。
如果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牲口、农具、化肥、农药、机械、灌溉等投入折合成卡路里,那么计算一下其能源投入|产出比,情况就不一样了。
前工业时代:中国密集型农业(30年代)水稻能量产出|投入比率为41卡
前工业时代:非洲、墨西哥玉米能量产出|投入比率14—38
机械化农业:美国机械化农业水稻能量产出|投入比率为1.5-2.5卡机械化农业:美国机械化农业大豆能量产出|投入比率为4卡从以上可以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在能源效率方面要比前工业时代落后许多。
在英美等现代化国家的农田里投入一个卡路里,只能回收1.5—4个卡路里的回报。
而在前工业时代,这个比率高达1比14,甚至是1比41。
可见前工业时代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能源效率,要比现代机械化农业高出十几甚至几十倍。
2、深度算帐——被假象遮蔽的现代化生活方式
看上去机械化农业投入一个卡里路还能得到3—4个卡里路的回报,好像还不太坏,至少不是得不偿失。
然而事实比这更糟糕。
在前工业时代,田里生产出来的粮食大部分经过简单的加工便直接供人消费,利用率比较高。
而在英美发达国家,田里生产出来的粮食并不直接供人消费,而是先让动物们吃,由它们转化为肉、蛋、奶,然后再供人消费。
经过这个过程,能量又要损失掉十分之九。
这样算起来,其能量的投入与产出比就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总之,现代化农业较前工业化农业,是一种能源投入极大,而能源利用率极低的生
产方式。
如果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将对全世界的能源产生怎样的影响,可想而知。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用美国的那样消费动物蛋白的方式,而这动物蛋白质又用美国的现代化方式生产出来,那么整个地球的石油储藏,会在短短的十一年内消耗殆尽。
除上面说的以外,在现代化社会里,食品从生产出来直到端上人们的餐桌,这当中还要经过许多还要消耗大量能源的环节。
现代化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并非在当地自产自销,因此需要运输。
现代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产品不仅需要加工,而且还要深加工,精加工。
还要包装在铁的铝的、玻璃的、塑料的各种各样的包装中,不少食品还要冷冻保鲜,人们把从商场买回来的食品要放在冰箱,吃前又要用微波炉化冻加温……所有这一切,都成了现代化社会食品体系中不可少的环节。
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据测算,最终送到人们口中一卡路里能量的食品,所消耗掉的能量大约为7—9个卡路里。
表面上看现代化农业提高了生产率,把许多人从农田里解放了出来,但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人们整天为养家糊口而劳作的命运。
只不过是从农田里解放出来的人变成了粮食运输工人,食品加工工人,研发、生产农业机械的工人,食品店里的员工等。
据统计,美国大约人20%的人从事与食品有关的行业。
如果把这此在农田以外从事与食品相关的人算进去,其实一个现代化农业工人,也只能提供十几个人的吃喝。
其它行业其实也可以如此算账。
这种以高能源消耗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造成了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的高度发达、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却不得不呼吸有害空气,饮用被污染了的水,食用含有毒素的粮食、蔬菜和水果,忍受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的侵害,承受电磁、噪音的干扰,还有土地沙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人口爆炸等。
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警示人们,人类有必要对自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加以反思,有必要对所谓现代化和人类中心主义加以反思,一此前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生存经验可以为现代社会人们的这种反思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