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四川省成都双流棠湖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届四川省成都双流棠湖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双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理综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Ni-59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能源、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B. “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的氧化物无关C. 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单质硅D. “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答案』B『详解』A. 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的氮气和CO2,A正确;B. 氮的氧化物能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雾霾天气,但与温室效应的形成无关,B错误;C. 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单质硅,C正确;D. “地沟油”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故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D正确;故选B。

2.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mol MnO2与40mL 10mol/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0.1N AB. 0.1mol铁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1N AC. 分子数目为0.1N A的N2和NH3混合气体,原子间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3N A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加入0.05mol的Cu2(OH)2CO3固体恰好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则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 A『答案』C『详解』A. 0.1mol MnO2与40mL 10mol/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减小,反应停止,故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小于0.1N A,A错误;B. 0.1mol铁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高温Fe3O4+4H2,据此计算生成的H2分子数目应为0.13N A,B错误;C. N2和NH3 均存在3对共用电子,分子数目为0.1N A的N2和NH3混合气体,原子间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3N A,C正确;D. Cu2(OH)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CO2,故加入0.05mol的Cu2(OH)2CO3固体相当于加入0.1mol的CuO和0.05mol的H2O,由此推断阴极铜离子放电析出铜0.1mol,氢离子放电放出氢气0.05mol,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05mol2=0.3mol,则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 A,D错误;⨯⨯故选C。

3.下列与NH4Fe(SO4)2·24H2O溶液有关描述及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该溶液中H+、Fe2+、SCN-、Br-可以大量共存B. 该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3NH4++Fe3++6OH-=3NH3↑+Fe(OH)3↓+3H2OC. 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粉:2Fe3++Zn=Zn2++2Fe2+D. 先加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SO42-+Ba2+=BaSO4↓『答案』D『详解』A. NH4Fe(SO4)2·24H2O溶液中存在Fe3+,Fe3+、SCN-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滴入氢氧化钠少量时,铵根离子不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 Fe(OH)3↓,B 错误;C.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粉,铁离子被还原成Fe,正确的反应为:2Fe3++3Zn=3Zn2++2Fe,C错误;D.先加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D正确;故选D。

4.下列①②对应的试剂(或条件)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试剂(条件)A 温度对Na2S2O3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①热水浴②冷水浴B 用Na块检验乙醇分子存在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①乙醇②煤油『答案』D『详解』A.热水浴和冷水浴的温度不同,可以实现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可达到实验目的;B. 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煤油成分为烃类,钠与煤油不反应,可以检验乙醇分子存在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B可达到实验目的;C.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与含有Cl-的自来水反应,会生成AgCl白色沉淀,若将自来水蒸馏除去Cl-,则与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不会生成白色沉淀,C可达到实验目的;D. 0.1mol/L FeCl3溶液或0.2mol/L FeCl3溶液中都含有Fe3+,都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D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照试验,对照实验指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实验,所以要仔细分析题意,找出不同的条件。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 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D.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答案』C『详解』A. 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故A正确;B. 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 在水溶液里,只有乙酸分子中羧基可以电离出H+,故C错误;D. 苯与浓硝酸共热,苯环上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C。

6.水系锂电池具有安全、环保和价格低廉等优点成为当前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

以钒酸钠(NaV3O8)为正极材料的电极反应式为:NaV3O8+xLi++xe-=NaLi x V3O8,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Li x V3O8-xe-=NaV3O8+xLi+,NaLi x V3O8中钒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 充电过程中Li+从阳极向阴极迁移C.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D. 该电池可以用硫酸锂溶液作电解质『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b电极做负极,a电极做正极;充电过程中b电极做阴极,a电极做阳极。

『详解』A. 充电是电解过程,阳极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aLi x V3O8-xe-=NaV3O8+xLi+,钒的化合价发生变化,A正确;B. 充电过程中,阳离子向阴极迁移,阴离子向阳极迁移,Li+从阳极向阴极迁移,B正确;C. 原电池放电时,负极L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Li-e-=Li+,C正确;D. 锂可以和硫酸锂溶液中的水反应,所以不用硫酸锂溶液作电解质,D错误;故选D。

『点睛』二次电池的电极判断可记忆为“负负正正”,即原电池的负极在电解时接外接电源负极,做阴极;原电池的正极在电解时接外接电源正极,做阳极。

7.25℃时,取浓度均为0.1000mol/L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00mL,分别用0.1000mol/LNaOH溶液、0.1000mol/L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滴定曲线,25℃时K a (CH 3COOH)=K b (NH 3·H 2O)=10-5B. 当NaOH 溶液和盐酸滴加到20.00mL 时,曲线Ⅰ和Ⅱ刚好出现交点C. 曲线Ⅱ:滴加溶液到10.00mL 时,溶液中c(CH 3COO -)+c(OH -)>c(H +)D. 在逐滴加入NaOH 溶液或盐酸至40.00mL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分析』根据曲线变化趋势知,当未滴加溶液时,曲线I 的pH >7,说明是盐酸滴定氨水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II 的pH <7,说明是NaOH 溶液滴定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详解』A .根据图象可知,0.1000mol/L 醋酸的pH 约为3,0.1000mol/L 氨水的pH 约为11,据此计算出 K a (CH 3COOH)、K b (NH 3•H 2O),CH 3COOH 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可用三段式计算,溶液中H +浓度为10-3mol/L ,-33-3-3-3-3-3-3++H 起始浓度0.100CH COOHCH COO 10101变化浓度平衡浓度00101010.1- 根据K a =⨯≈--3-3-6-3101010100.10.1 带入数据,K a =10-5 mol·L -1,同理可算出氨水K b =10-5 mol·L -1,A 正确;B .当NaOH 溶液和盐酸滴加到20.00mL 时,二者反应恰好生成醋酸钠和氯化铵,溶液分别为碱性、酸性,所以曲线Ⅰ和Ⅱ不会相交,B 错误;C .曲线Ⅱ:滴加溶液到10.00 mL 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醋酸钠,根据电荷守恒c(CH 3COO -)+c(OH -)=c(Na +)+c(H +)可推出溶液中c(CH 3COO -)+c(OH -)>c(H +),C 正确;D .在逐滴加入NaOH 溶液或盐酸至40.00mL 的过程中,滴定前溶液为酸性或者碱性,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恰好反应时,由于盐的水解,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中和反应之后溶液中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水电离程度逐渐减小,D 正确;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8.为了探究乙二酸的不稳定性、弱酸性和还原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乙二酸俗称草酸,草酸晶体(H2C2O4·2H2O)在100℃时开始升华,157℃时大量升华并开始分解;草酸蒸气在低温下迅速冷凝为固体;草酸钙不溶于水,草酸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乙二酸的不稳定性:根据草酸晶体的组成,猜想其受热分解产物为CO、CO2和H2O。

(1)请用下列装置组成一套探究并验证其产物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____→____→F→E→C→G。

②装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整套装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二酸的弱酸性:该小组同学为验证草酸性质需0.1mol/L的草酸溶液480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