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1-03-14T11:03:54.373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12期作者:王艳文[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
(灵璧县下楼镇王集小学安徽灵璧234220)《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是重点。
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采取灵活多样恰到好处的阅读方法。
我认为低年级要提高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爱上朗读
朗读既是阅读能力,又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
既然是能力,只有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既然是理解内容的有效方法,就要经常运用指导朗读来理解课文。
为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1.1 示范朗读,训练表情。
示范朗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怎样训练学生表情朗读,这都需要示范的作用。
而范读不是孤立地一味地去范读,而是将多种读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范读的示范作用。
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表情朗读能力,往往训练这三步。
第一步:试读。
让学生各自练习表情朗读。
完全凭着自己的想象,夸张地表演着自己的表情、动作。
第二步:听读。
学生在试读后很想知道自己读得怎样,究竟怎么读才好。
这时,老师的范读效果会最好。
第三步:随读。
学生将自己试读的情况跟老师的范读进行比较后,有表情地读好课文的欲望一下子提高了。
1.2 表情朗读,感悟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表情朗读并不是为朗读而朗读,而是要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课文《看电视》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
那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重点训练了表情朗读。
首先,看课文插图,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其次,让学生再把图联系起来观察,同时,再读课文,说说想到了什么。
通过观察插图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2.重点词句的理解,注重整体把握在低年级教科书中,除了句子和片段,也还有相当数量成篇的课文,但无论是读句、读段还是读篇,理解的重点都是词和句。
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是这样教学的。
同学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第一自然。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活的游来游去。
(贴蝌蚪图)师: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快活的……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生:甩着。
生:游来游去……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生:读出高兴劲。
生:读出很快乐。
此外,一年级下学期还要教学生认识自然段。
到了二年级,还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词句、注意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学习读懂一段话。
3.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低年级要着重培养哪些阅读习惯呢?这一环节教学我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3.1 读书要集中注意力,要把书读进去。
只有注意力集中,朗读,才能读正确;默读,才能一边读一边想。
学生一旦养成专注、认真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到其他方面,对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非常有利。
3.2 读书要勤查字典。
到了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把方法转化为能力,靠训练。
要求学生每学一篇新课文,要从字典中查出生字。
学生造句、写话遇到不会写的字,鼓励他们从字典中查找。
3.3 读书要边读边画,做到读、想、画结合。
低年级学生可以边读边画:一段话有几句、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重要的词语、重要的句子、自己读不懂的地方等等。
一边读,一边勾勾画画,可以促进思考,有助于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总之,恰到好处的阅读方法,会使你在驾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收稿日期:201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