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力学考试的题目复习重点

岩石力学考试的题目复习重点

岩石力学考试重点题型分析
第一题:对下列的名词进行解释
1.岩体质量指标RQD
2.岩石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
3.地应力与次生应力
4.岩石的蠕变与松弛
5.地基承载力
6.弹性变形
7. 等应力轴比
8. 极限承载力
9. 塑性变形
10.岩石本构关系
第二题:填空题
1.根据结构面的成因,通常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及次生结构面。

2.同一岩石各种强度中最大的是单轴抗压强度,中间的是抗剪强度,最小的是单轴抗拉强度。

3.岩石的抗剪强度用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来表示
4.隧(巷)道轴线方向一般应与最大主应力平行(一致)。

弹性应力状态下,轴对称圆形巷道围岩切向应力σr径向应力σθ的分布和角度无关,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E、υ无关。

5.岩石的变形不仅表现为弹性和塑性,而且也具有流变性质,岩石的流变包括蠕变、松弛和弹性后效。

6.D-P准则是在C-M准则和塑性力学中的Mises准则基础上发展和推广而来的,应力第一不变量I1=__。

7.边坡变形主要表现为松动和蠕动。

8.边坡按组成物质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9.岩坡的失稳情况,按其破坏方式主要分为崩塌和滑坡两种。

10.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单位面积上承受荷载的能力,一般分为极限承载力和容许承载力。

11.路基一般分为路堤和路堑两种,高于天然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天然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

第三题:简述题
1.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地下水对岩体的物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 简述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4.喷砼的支护特点。

5.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6.岩石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指标是如何定义的?
7.地应力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8.边坡平面破坏计算法的假定条件。

第四题:论述题
1.结合下图,说明重力坝坝基深层滑动稳定性计算中:①不按块体极限状态计算的等K 法;②按块体极限状态计算的等K 法的计算思路(块体中各种作用力可以用符号代表)(图见书上424页图8-14a )(第四题)
2. 推导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图见书上181页图4-2)
3. 根据莫尔—库仑强度理论,推证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 与单轴抗拉强度σt 满足下式:
φ
φσσsin 1sin 1+-= c t 第五题:计算题:
1. 已知岩样的容重γ=2
2.5kN/m 3,比重80.2=s G ,天然含水量%80=ω,试计算该岩样的孔隙率n ,0=+∂∂+∂∂X y x yx x τσ0
=+∂∂+∂∂Y x y xy
y
τσ
干容重d γ及饱和容重m γ。

解:因为,)01.01(ωγγ+=d 所以,10.01d γ
γω=+=20.83 kN/m 3 1d s n G γγ=-水=24.09% m d n γγγ=+水=23.19 kN/m 3 2. 有一岩坡如下图所示,坡高H=100m ,坡顶垂直张裂隙深40m ,坡角α=35°,结构面倾角β=20°,岩体的性质指标为:γ=25kN/m3,c=0,,φ=25°.试问当裂隙内水深Zw 达何值时,岩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解:设滑体定宽为B1,底宽B2,滑体的重量为W,滑动面裂隙水压力为U,张裂隙孔隙水压力为V.
(10040)1001tan 20tan 35B -=-︒︒=22.04m (10040)2tan 20B -=︒
=164.85m 11[(12)][(10060)]22
W B B H H γγ=⨯+⨯⨯-⨯-⨯⨯=109975KN/m 3 1(40)csc 2w w U Z H γβ=-=877.14Zw 2252
1w w w Z Z V ==γ (cos sin )tan W V U ββφ--抗滑力 sin cos W V ββ+滑动力
由岩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可得ββϕββcos sin tan )sin cos (V W U V W +=--
25.540910575.8w w Z Z +-=0 2142w b b ac a
Z -+-==20.3m 2142w b b ac a
Z ---==-94.67m (舍去) 3.将一个岩石试件进行单轴试验,当压应力达到100MPa 时即发生破坏,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平面的夹角(即破坏所在面与水平面的仰角)为65°,假定抗剪强度随正应力呈线性变化(即遵循莫尔库伦破坏准则),试计算:1)内摩擦角;2)在正应力等于零的那个平面上的抗剪强度; 3)在上述试验中与最大主应力平面成30°夹角的那个平面上的抗剪强度; 4)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5)预计一下单轴拉伸试验中的抗拉强度。

解:1) 245ϕ
α+︒= ()︒=︒-︒=4045652ϕ
2) ϕϕσsin 1cos 21-==c R c 因为2cos 401001sin 40c ⨯⨯︒=-︒
dx x
x x ∂∂+
σσ
所以23.30c =MPa 30.23tan =+=ϕστc MPa 3) ασστ2sin 23
1-=
3221.93sin 2tan (1cos 2)c σαφα=-=-++ Mpa 1313cos 216.4522σσσσσα+-=-=- MPa tan 9.50c τσφ=+= Mpa
4) 1313
cos 217.8622σσσσσα+-=+= MPa
13
sin 238.302σστα-== Mpa
5) 2cos 21.731sin t c R φφ
==+ M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