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试 题

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试 题

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试题行政法部分(100分)一、概念比较(解释概念并比较异同,每题5分,共20分)1.行政滥用职权与行政越权2.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3.行政先例与行政判例4.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越权无效”是(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E.日本2.自19世纪以来,学者们援用宪法学及民法学的解释方法用以解释行政法律规范,其解释方面主要包括( )。

A.文义解释 B.论理解释和体系解释 C.历史及起源解释D.目的论解释 E.合宪性解释3.德国1977年1月1日生效的《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内容是( )。

A.行政手续的一般规定 B.行政行为 C.公法契约D.特种手续 E.法律救济程序4.以下属于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

A.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 B.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C.西安市人大常委会D.宁波市人民政府E.无锡市人民政府5.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受害人有权提起国家赔偿。

A.某公安局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刘某行政拘留20天B.某镇政府设立禁闭室,将违法超生的妇女李某某禁闭5天C.某县人民政府在抗洪抢险中征用了公民张某的货车一辆,张某驾车前往指定地点时因交通事故而使该车辆报废D.某公安干警在执行公务时,用警棍将口出秽言的何某打伤E某交警执勤时违法行使职权侵害了驾驶员徐某某的合法利益三、判断分析(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1.国务院所作出的抽象行政行为都是行政立法行为。

()2.法律可以设定任何行政处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被推定有效,非经法定机关按照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4.行政相对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的同时,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复议审查。

()四、简答题(共30分)1.简答行政权的性质及特征。

(10分)2.不宜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主要包括哪些?(8分)3.简述“二战”后,外国行政法的发展近况。

(12分)五、论述题(20分)试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2行政诉讼法部分(共30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1.下列错误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有( )。

A.在行政诉讼中,原告不负任何举证责任,完全由被告负举证责任B.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除此之外的事项,大多实行“谁主张,谁举证”C.过分重复或不必要的证据不可采信D.传闻证据一律不可采信E.被告之举证要受诉讼时间限制2.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为( )。

A.卫生机关对卖淫妇女的强制检查B.技术监督机关对企业的技术检查C.审计机关对县政府的审计行为D.监察部门对行政机关人员的处分E.政府没有依法发给失业保障金的行为3.下列属于行政诉讼证据的有( )。

A.某月某日某行政机关禁止某条路通行的通告B.对某人不遵守依法治市条例的罚款收据C.食品卫生监督机关对猪肉是否变质的鉴定意见D.刘某向公安机关所作的与李四一起偷砍了三棵树的陈述E.某化工厂违反环境保障法而污染它物的场所二、概念比较题(解释概念并比较异同,每题4分,共8分)1.行政诉讼与法审查2.可诉行政行为与不可诉行政行为3三、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10分)1.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既不能为原告,也不能为第三人。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出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四、简述题(每题7分,共14分)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请阐述该条规定的意义。

2.简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所规定的确认判决及其适用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4分,共12分)案情:1996年原告孙某从甲市某县城关镇某村购买了房屋一栋,地基一块,并办理了公证。

1998年原告在未向该县城市规划、房屋建设等部门申请办理建房许可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动工,在其购买的土地上扩建了三间房屋,把余下的空地用围墙围住,其围墙和三间房屋正压在该县修筑公路规划的红线内,将有碍公路规划建设的实施。

1999年该县政府公路建设指挥部两次向原告发出拆除三间房屋及围墙的通知,原告却拒绝执行。

2000年6月19日,该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条例》下达了一个通告:(1)通知原告限期拆除三间房屋及围墙;(2)原告房屋前面的空地属闲置用地,无偿予以收回。

原告不服,于是向该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在县政府的压力下,县法院认为此通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作出了不予受理的裁定,原告于是向甲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

问:1.该县人民政府下达的通告是什么性质的行政行为?理由是什么?2.本案的被告是谁?甲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否可以受理本案?3.某县人民政府的行为是否合法?法院该如何判决此案?45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综合(法理学、中国宪法、中国法制史)试题法理学部分(90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3分)1.在西方,最早将法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来讲述和研究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边沁C.奥斯丁D.萨维尼2.古汉语中“法”一词包括的含义有( )。

A.公平B.正义C.惩罚D.权利3.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方式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 )。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4.公法和私法的划分起源于:( )。

A.古希腊法B.古罗马法C.英国普通法D.《拿破仑法典》5.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 )。

A.法律调整的对象B.法律调整的原则C.法律调整的范围D.法律调整的方法6.大陆法系又称为( )。

A.中华法系B.民法法系C.法典法系D.罗马法系7.法定解释又称为( )。

A.有效解释B.正式解释C.有权解释D.学理解释8.法律关系的要素有( )。

A.主体B.法律规范C.客体D.权利义务9.法律事实包括( )。

A.法律事件B.法律义务C.法律权利D.法律行为10.西方现代法律正义论包括( )。

A.相对正义论B.社会正义论C.形式正义论D.程序正义论11.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

6A.执法必严B.违法必究C.依法治国D.依法办事12.不具有立法性质的活动是( )。

A.法的修改B.法的废止C.法律汇编D.法律编纂13.法律的社会监督包括( )。

A.司法机关的监督B.政党监督C.人民政协的监督D.新闻舆论的监督二、概念比较(每题9分,共27分)1.根本法律与基本法律2.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3.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成文法相对于不成文法的优点是什么?2.试述法的形成的一般规律。

3.法律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是什么?四、论述题(20分)试举出实例论述科技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中国宪法学部分(30分)一、概念比较(7分)宪法典和宪法性法律文件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我国的国家机构基本上划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种,因此,从根本上说我国也是采取三权分立体制。

72.我国的所有机关都必须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

三、材料题(13分)2002年3月,身高不足1.5米、22岁的某大学历史系应届毕业生小朱满怀热情报名参加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没想到却被人事部门的一纸规定拦在考场外,她在报考广东省地方史志办时,由于所学对口、学习成绩优秀并发表过专业论文,用人单位对她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于是她顺顺利利拿到了该单位的准考证。

可时隔不到1小时,她突然接到广东省地方史志办的电话:要求她立即退回准考证。

小朱随即找用人单位了解情况,该单位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广东省人事部门对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身高有文件规定,身材过矮的人员不允许报考,而小朱身高差了两厘米,按规定不能接受其报名。

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还带小朱到广东省人事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即广东省人民政府26号令)第六章“体检与考核”第21条规定,体检项目合格标准及办法由省人事部门规定。

而广东省人事部门1999年制定的《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第三章第12条第11款规定:男性身高须在1.60米以上,女性身高须在1.5米以上。

广东省人事厅工作人员表示,既然有明文规定就要严格执行,身高不达标绝不会录用,就是差一点也不行。

请问:1.小朱的什么权利被侵害?为什么?2.对于《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录用实施管理办法》这类侵害了公民权利的规范性文件,你认为应当怎么办?3.如果小朱想寻求法院保护,假如你是法官,你将如何处理?中国法制史部分(共30分)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分)1.西周关于司官法律责任的“五过之疵”包括()。

A.惟官 B.惟亲 C.惟货 D.惟反 E.惟内2.国民党政府的法律体系包括( )。

8A.六法全书 B.判例 C.解释例 D.国民党党规党法 E.蒋介石手谕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简述理由。

(每题4分,共8分)1.我国封建法律惩治一切“首匿”罪犯的行为。

( )2.曹魏时期比较重视“法治”,其法律规定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三、概念比较题(8分)唐六赃与明六赃四、简答题(10分)简述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的主要内容。

9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综合(法理学、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试题法理学部分(共70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与交换的一般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

”这段名言说明( )。

A.法具有调整经济关系的功能B.经济关系可只由习惯调整,没有法律也行C.在一定意义上,法律就是经济关系发展及其需求的产物D.有了法律,个人在经济关系中将变得不自由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

”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3.人权与法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

A.权利与法的关系B.一个社会和国家经济、政治与法律之间的关系C.体现人权精神的法律,一般情况都是体现社会进步的法律 D.人权是法的体现和保障4.法系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借此概念可以对各国各地区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渊源进行考察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