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坚强品格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一、导语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15岁至34岁和60岁以上是自杀的高峰年龄段,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青少年的自杀呈明显低龄化趋势。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老一辈的人都说他们是生活在蜜罐子里,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轻生、厌世,那么多孩子忧郁、不快乐呢?专家普遍认为,年青一代中不少人的抗挫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太差了,才造成不少悲剧。
这些是我们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尽量不让这些悲剧发生,我们需要增强孩子抗挫折、抗压的能力。
本节,我们就这话题进行讨论。
二、授课目的1、提高家长对培养孩子坚强品格,增强孩子抗压能力的认识。
2、帮助家长掌握引导孩子增强抗压能力的方法。
三、授课主要内容各位家长,从孩子呱呱落地,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成人。
但是近几年自杀的孩子不断增多,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一名中专学生在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
据分析,可能与找工作受挫有关。
这名学生成绩不太好,曾有两门功课不合格,而接收单位要求出示成绩单,这可能使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选择轻生。
一名高中生在家吞食化学药品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学生的死令学校和家长均感不解,他的老师回忆说,这名学生只是最近的考试成绩有点下降。
另外,一个星期前因打碎课室的玻璃赔过10元钱。
所有的人都不明白这男孩为什么要自杀。
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因为与同桌发生矛盾,老师对两人进行了批评,并打了他两个耳光,这名小学生跑回家后服食敌敌畏死亡。
一名初二学生在家中悬梁自尽。
据他的伯父分析,可能是他三天没交数学作业,老师要他回家叫家长到学校,孩子不敢告诉父母,思想压力过大,超过了孩子的承受力,故采取了如此偏激的行为。
一名初三男生为了一台游戏机而上吊身亡。
这名学生向同学租借了一台游戏机,但是被爸爸藏起来了。
当晚,妈妈让他早睡,告诉他明天一早爸爸就会把游戏机还给他。
但是夜里这个孩子就上吊自杀了,他留下遗书:“......你们把我逼上绝路......可恶的爸爸......”这一个个令人痛心的悲剧,确使我们惊心。
上面讲的自杀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只有18岁、16岁、15岁、12岁,最小的一名只有9岁。
这些本应无忧无虑的花季少年,为什么会自杀?这确实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但是,在他们的同龄人中,有一些人同样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有些还曾经历一般人无法承受的苦难、挫折,但他们没有垮,而是变得更坚强。
顺德区一名初中的女孩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没过多久她妈妈又车祸身亡,寄居在伯父家里,但后来她又遇车祸,失去了一条胳膊,成了肢体不全的残废人,在一个个不幸降临她身上时,她选择了坚强,不但学习好,而且积极练习游泳,在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她的脸上,总是透露出自信、快乐的微笑。
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点点挫折、小小压力都受不了,而有些孩子却如此坚强呢?很重要的是父母要和老师一起,加强在我们的孩子中进行抗挫折教育,把他们坚毅的好性格培养起来。
那么,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努力:(一)教孩子学会乐观对待挫折有这样一件事:应届高中毕业生小李高考考了486分,与原先估计的560分相差很远,结果上吊自杀,他留下了4封遗书,3封是写给3个同学的,鼓励同学要好好学习,一封是写给父母的,信中说:“这次高考考得这么差,我实在对不起你们,我实在太累了,我想休息……我不是不想读书,我在阴间还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这个小李是懦弱的,一点点的挫折就使他选择了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自杀。
小李的父母也是失败的,他们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没有告诉孩子要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父母要告诉孩子人的一生道路坎坷,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挫折,梅艳芳选择继续斗争,张国荣则选择自杀。
遇到挫折,是选择总结经验,继续进取,还是沉溺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呢?经验告诉我们:挫折是必然的,你必须吸取教训,纠正缺点,弥补不足,增强自信心,方能成功。
这些道理.父母都要在适合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渗透。
父母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感受到挫折时往往会有消极反应,如垂头丧气,唉声叹气等,如果父母再呵斥孩子,打骂孩子,他往往会更沮丧,对于挫折的抵抗能力就更弱了。
在这个时候,父母更要理解孩子,同时采用调整、挑战、承诺的方法。
“调整”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困难不等于绝境。
“挑战”是让孩子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
“承诺”是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比如孩子物理考试考差了,父母发现时,应该跟他说:“考试考不好心里难受是吧?怕我们骂你,是吧?”当孩子跟你说出心里感受时可顺势开导他:“我们理解你的心情,虽然这次考不好,但你能主动找原因,我们很高兴。
”然后还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教育他尽量不要再出类似的问题。
比如可以说:“我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认真学习,尽管这次考得不好,但是下次你一定要注意,考试前充分准备,特别是平时就要做好积累,这样会学得较轻松,效果又好。
”接着,父母还可以跟孩子说:“你考不好让我们很失望,但是爸爸妈妈一直希望你健康快乐,不管怎样,只要你尽力了,爸爸妈妈是不会介意的。
”总之,孩子是肯定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的,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乐观对待,父母首先要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这没关系,不怕!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鼓励孩子不断提高抗挫能力。
(二)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当父母的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学会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其实,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而良好的态度是要靠父母去精心培养的。
王宁是一名上初二的男孩,他从小学开始一直担任班的体育委员,但是他比较淘气,上课又会与同学说话。
这些缺点被少数同学抓住,不服从他的管理,而且讥讽他,他气哭了。
妈妈知道后,故意试探地问:“要不要妈妈去找那些同学算帐?”儿子摇头。
妈妈又问:“妈妈去找老师反映?”儿子仍然摇头,妈妈暗暗高兴,让儿子自己去思考,同时加以点拨,指出当千部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心胸宽广。
转眼,春节快到了,在联欢会上,王宁特意邀请反对他的同学同唱一首歌,在歌声中冰释前嫌。
在这过程中,王宁面临的考验既有如何面对荣誉,也有怎样对待挫折的问题,王宁的妈妈胜在巧妙地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战胜了挫折,并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提高了抗挫能力。
现在很多孩于听惯了表扬,只爱自己,不理解别人,很少经历困难和挫折,这样,孩于进入社会后,便很难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残酷事实,在困难和逆境面前会败下阵来,如果到这个时候,我们当父母的日子就会不好过了!为了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我们可以尝试做下面的事:一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可以给孩子讲名人成功前的挫折经历或自己小时候历经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遇挫折,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二是适当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体验挫折。
三是教给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调整目标等。
四是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另外,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要用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并让孩子了解挫折与成功的关系,遇到挫折不一定失败,没有挫折不一定成功。
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
(三)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一个孩子,如果没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承受能力,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素质。
培养承受困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
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
日本的学校常安排学生到户外上课,体验生活,定期向学生供应清汤萝卜、粟米粒煮成的“饥馑午餐”,目的是了解父辈的艰苦生活。
学校还规定穿短裤短裙的日子和穿长衣长裤的日子。
在规定的日子里,无论天气怎么冷,都要穿短衣短裤,无论怎么热,都得穿长衣长裤。
有时候,有父母还会把孩子放到荒岛上,让孩子懂得什么叫饥饿,让他们学会生存。
所以日本孩子身上有一种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靭劲,耐受力极强。
韩国的家长也很注重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会让孩子穿上羽绒衣在冰窟窿里待上一会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
可是在我们国家,挫折教育却做得很不够,由于父母娇宠,一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一点点小挫折或失败就可能酿成一桩惨剧。
一个9岁的男孩,平时在家里很得宠,在学校是个中队长,有一天,他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原因竟然是他向哥哥要糖吃,哥哥没给他,说是留给爸爸的。
大家看,孩子的心理脆弱到何等地步。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娇纵,百依百顺,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能让他一次次地与能磨练他成长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失之交臂,使他们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考验。
一旦遭受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
而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受过挫折并不断地解决困难中磨练出来的。
(四)教会孩子学会变挫折为动力困难和挫折本身当然不是好事,但我们当父母的要学会帮助孩子把坏事化为好事,把挫折作为今后前进的动力。
有一位妈妈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本来一家三口过得非常幸福,爸爸是个企业的部门经理,收入颇丰,女儿乖巧聪明,备受父母宠爱。
但一次车祸,爸爸当场死亡,家庭只能靠在企业当一般职工的妈妈独力承担。
在经济陷入困境,又面对丧夫之痛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女儿,女儿失去父亲后,变得自卑、忧郁、打不起精神,还经常私下哭泣。
这位妈妈强忍悲痛,加强了与女儿的沟通,告诉女儿妈妈需要她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女儿振作起来,要比爸爸在生时做得更好,同时,对女儿更加关心,母女俩经常无话不谈。
在妈妈的努力下,女儿逐渐走出了丧父的阴影,学习更加努力,,对母亲更加体贴,对家庭的事务更加关心。
这个个案给我们一个启示:面对挫折,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使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
各位家长: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要知道,培养孩子学习等多种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
人生中会有很多失败,教育孩子学会承受挫折,不怕挫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努力做到教会孩子乐观面对挫折、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培养孩了的心理承受力,帮助孩子学会变挫折为动力,让我们的孩子在挫折中得到成长,为人生的成功存储动力。
四、思考与实践1.你的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会有什么表现?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吗?2.在引导孩子培养坚毅品格方面你有什么经验、体会?有什么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