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城市地质

上海城市地质


数据采集
数据解析处
——地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中心、各类应用服务系统 运行的统一支撑环境、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中心
构建“1+X”应用服务体系
“1+X”应用服务体系
“1”是指基于核心数据库的三维可视化地质资料信息平台
地质信息元数据库 地质图文资料数据库
地质专题数据库
“X”是指依托该平台构建的多元化应用服务系统,面向政 府、企事业和公众三个不同层面的需求,提供从基础地质资料、 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到地质决策咨询等不同类别、层次、方式的 服务。目前,已建成轨道交通监护管理、海岸带滩涂资源评价 等6个应用服务系统。来自水务部门建设交通 部门
重大市政工程设施沿线地面沉降预警与信息共享机制
4
水土环境调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大成效,调查成果 应用于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划定、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
占补平衡等工作,并围绕工业用地转型开展了地球化学风
险评估
查明了土壤和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状况,建立了土
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
地质调查与监测预警示范,提高了海
域调查精度,作为陆域城市地质工作
的补充
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
与监2测01预2 警示范 201
……2004
2008 200
5
9
三维城市 地质调查
综合的、以服务国 土资源管理为主的 城市地质调查和研 究,初步建立了城 市地质信息系统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 群化产业化工作
以成果服务应用为主的 地质信息集群化和产业 化,建成地质数据中心, 初步建立了地质资料信 息多元化服务机制
出让合同、选址意 见书、自有土地核
定规划条件
建设工程 规划许可证审批
告知建设单位: 1、地块地质信息的查阅路径; 2、有关地质灾害防治要求与地质资 料汇交义务、地下空间与地热能合理 利用要求、地下感知监测与设施保护 等要求
约定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1. 汇交地质资料 2. 保护地块内的监测设施 3. 合理利用资源并履行监测义务 4.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初步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多元化服务机制。
政府 通过深化地质信息服务城市规划、土地管理试点研究,初步建立了
地质信息与国土资源管理主流程融合的长效服务机制,制定了《地 质工作进一步服务于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企事业 通过合作、汇交、共享一体化思路运作,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 制,以及基于地质资料信息二次开发的定制服务机制。 社会公众 依托上海市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权限设置,向社会提供从 目 录到内容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平台日常运维常态化工作机 制。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
汇报内容
一、城市地质调查概况 二、城市地质工作进展 三、城市地质成果应用服务 四、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下的上海城 市地质发展思考 五、工作体会
一、城市地质调查概况
城市地质工作历程
20 世 纪 90 年 代 : 以 城市规划、重大项 目选址为主的水工 区环域地水质工调环查地质调查
服务海陆统筹发展的上海海岸带综合
到提供管理和科普信息,从提供单纯的基
础信息扩大到数据处理、咨询与决策、技

术支持等多个方面。
工作目标
上海城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地质专题 数据库
地质信息 元数据库
地质图文资 料数据库
成果转化
政府
企事业
公众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
服务规范化和常态化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收集全面化 整理标准化 更新常态化
专题二:地质灾害 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
专题五:城市地质信息及决策服务系统
项目专题设置
2 上海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预警示范
2011年9月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上海规划和国土资 源管理局合作开展“上海市海岸带地质调查与监测 预警示范”,成为城市地质由陆上向海上延伸的起 点。
自2009年始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分析,2012年正 式开始调查和监测。

项目2009年启动,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 资源管理局组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进
行指导。

目标任务:完善上海三维可视化城市地 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建成上海市地质
资料数据中心,实现地质资料收集全面化

,整理标准化,录入格式化,管理常态化 ;基本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地
质资料信息服务由原来提供专业信息发展
市发展环境容量 建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规划、
建设、管理提供决策平台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示范调查
专题一:三维地质 结构调查及地下空 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专题三:城市环境 专题四:地质 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环境容量评价
世博会会址区 三维地质调查
临港新城规划区 三维地质调查
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产生的大量 岩土工程勘察地质资料的汇交问 题,明确了建设工程项目地质资 料的汇交节点。
管理抓手: 2013年,市规土局将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的汇交工作正式纳入规土管理行政审批流程,将地质资 料汇交凭证作为审批要件之一,实施全市集中汇交。
规土综合验收环节
建设工程 开工放样复验
完善资料汇交机制 规范数据建设流程 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服务内容 服务产品 服务模式 服务机制
多元化示范服务
二、城市地质工作进展
建立了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初步实现了控制深度达数百米全市
1 域地质结构的“透明化”显示,开展了地质环境评价,地质工作服务 城市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首次建立了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升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 精度。
开展规划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建立了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方法。
➢针对上海多层、立体地下空间开发,分 析了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主要地质环境因素 ,包括浅层地下水、饱和砂土、软土、暗 浜等。
➢建立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指标体系。
2 围绕海洋强国及蓝色国土管理开展了海岸带地质调查
与监测,提高了海域地质调查精度
上海海岸带基础地质调查精度由1/100万提高到1/25万,建立了海 陆一体地下地质结构。
海陆一体基岩地质图
晚第四纪古地理演化图
海陆一体三维工程地质结构示意图
编制了工作区多个年份统一基准面的水下地形图,获得了重点 海域岸带冲淤规律。
上海海岸带历年水下地形三维模型
初步构建了海陆一体多技术方法融合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 利用建立的地质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成功应用于东海大桥、 青草沙水库、金山石化等重大工程地质环境监测中,为保障 工程安全运营奠定了基础。
务于重大市政设施安全的沉降监测与预警机制。 长三角地面沉降联防联控取得新进展,发布了国内首个区域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率先建成了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
管理体制
综合 监督管理
专业 监督管理
区域性地面 沉降防治
地下水开采 与回灌
建设工程涉 及的周边地 面沉降防治
规土资源 部门
规土资源 部门
核查建设单位地质资料汇 交凭证或承诺书
规土综合验收
核查法律义务及合同约定 的义务落实情况,包括地 质灾害防治措施、地下资 源合理利用、地下感知监 测义务落实以及地质资料 汇交情况等
“全”
契约精神: 将建设工程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义务写入土地出让合同。
项目管理环节
土地预审环节
土地出让公告、 业务办理告知单
核查合同或选址意见书里地质方面有 关要求和义务是否落实
《上海市地质资料数据共享管理规定》
共享数据分级、用户分类管理
数据 分级
共享范围
共享数据内容
用户分类
允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的数 元数据目录;期刊、公开出版物、公
一级

所有用户 开地质成果;标准规范;科普知识等
二级 可在国内、国际范围内共享 数据加工产品,如:小比例尺地质图 普通用户
后工业化时期 地质-资源-环 境调查与应用
示范
1 上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首次开展系统的城市地质调查和评价,由国土资源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上海市 房地资源局组织实施
2004年4月正式启动,2008年12月完成成果验收。 项目总经费4500万。 工作目标: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
在整合利用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地质调 查手段,开展三维地质结构、地质灾害及地球化学环境 调查,建立开放、动态的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数据和决策依据。
主要工作任务
查明地下三维地质结构,为空间资源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上海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环境承载力评价 调查地表水体和土壤化学元素背景及污染状况,评价城
系统内外——行政保障机制
建管办窗口共汇交: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113份 钻孔11万余个
《上海市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2012年10月22日市政府第155次常 务 会 议 通 过 , 自 2012 年 12 月 1 日 施 行。
创新性地建立了商业性地质资料 的汇交管理约束机制,为实现地 质资料汇交与集成管理的全覆盖 提供了法制保障。
三、城市地质成果应用服务
1 政府层面
为规划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一张图”基础数据 服务和技术支撑,服务于各级城市规划编制
为虹桥商务 区、浦江镇 、枫泾特色 镇、上海国 际汽车城、 上海国际旅 游度假区五 个规划区提 供信息服务
通过对全市1:25万、中心 城区1:5万精度的土壤地球 化学环境调查,获得了54种 元素和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数 据,掌握了土壤近30年重金 属元素含量累积趋势。结合 世博会规划建设开展了地球 化学环境风险评价。在环境 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基础上, 于2009年起建立了土地质量 监测网,开展了土地质量地
球化学监测工作。
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