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产权理论
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 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 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 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 场交易;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 内部的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 规模扩张的界限。
另一篇著名论文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 本问题》,该文重新研究了交易成本为零 时合约行为的特征,批评了庇古关于“外 部性”问题的补偿原则(政府干预),并 论证了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市场交易即 使在出现社会成本(即外部性)的场合也 同样有效。科斯发现,一旦假定交易成本 为零,而且对产权(指财产使用权,即运 行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界定是清晰的, 那么法律规范并不影响合约行为的结果, 即最优化结果保持不变。
一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防尘罩,费 用为150美元;
二是每户有一台除尘机,除尘机价格为50 元,总费用是250美元;
第三种是每户居民户有75美元的损失补偿。户与工厂之 间达到某种约定的成本为零,即交易成本 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法律规定工厂 享有排污权(这就是一种产权规定),那 么,居民户会选择每户出资30美元去共同 购买一个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的烟囱上,因 为相对于每户拿出50元钱买除尘机,或者 自认了75美元的损失来说,这是一种最经 济的办法。
第二节 外部性问题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
一、外部性理论与产权 庇古认为,通过征税和补贴,可以实现外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 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 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而被邀请 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的经济学者。
科斯到他们大学演讲,听众济济一堂。在演讲中, 科斯直截了当地说,引用他的思想的人都引用得 不对。到了个人提问时,一位听众问道:“当今 之世,有没有一个引用你的思想的人是引用对了 的?”科斯回答说:“只有张五常”。怪不得科 斯在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奖仪式的演讲词中, 多次提到张五常教授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 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的获得者
“他的文献对经济史的研究增加了新 推动力,一门新的科学——法律经济学, 在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地带应运而生。”
——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
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 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该文独辟 蹊径地讨论了产业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 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 本”(Transaction Costs)这一重要的范畴 来予以解释。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 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 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 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 等。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 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三定理: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 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怎样生产制度的 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交易费用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所必需的费 用。
案例:你也许是一个爱抽烟的人。在你家附近有 卖烟的小贩。你明明知道小贩卖的烟的价钱比繁 华区、或“大地方”的国营商店中的价格高,比 如一盒云烟高出5毛到一块,但你有时还在小贩这 里买烟。如果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做,你实 际上就懂得什么叫作交易费用。到小贩那里,只 需走几步路;而要到市中心或繁华区,则要坐车 或骑车去;且不说要花车钱,就是时间也不愿搭。 你觉得,多花上5毛到一块钱,节约时间和精力是 值得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说,到小贩 那里买烟,交易费用要低一些;而到市中心的大 商店,交易费用要高一些。
最牛的博士论文
1、最牛的博士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已 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 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实例: 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 JLE(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法律 与经济学 )上连载四期。
2、最牛的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 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的这些教授 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实例: 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 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 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 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 过了么?”
早在三十年代,那时科斯刚二十多岁,他 就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疑惑:既然市场是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合作的最有效的形 式,为什么还会有企业存在?在企业中进 行分工合作的人,为什么不能通过市场交 易来实现这样的合作?
亚当.斯密曾经描述过一个生产扣针的工场, 在这个工埸中有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 有一个工人来作。问题是,如果市场非常 有效,每道工序的工人也可以独立生产, 然后再到市场中将半成品卖给生产下一道 工序的工人。但是为什么这些工人不这样 作呢?为什么非要结合成一个企业呢?
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 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 张五常教授为现代 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 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 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 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 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 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
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
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
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 该发表。”
4、最牛博士就是当了很多年博导了,突然 发现自己还不是博士,然后以博导的身份 又去读博士。
实例:现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杨义。 八十年代就写出了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 九十年代后期人民出版社以《杨义文存》 名义出版文集七卷,并荣升文学所长。 2000年去武汉大学读博士,其名声之大令 导师不敢乱导,遂直接拿一本书答辩,授 予博士学位。
还是相反的规定即居民户享有清洁权,最 后解决烟尘污染衣物导致375美元损失的成 本都是最低的,即150美元,这样的解决办 法效率最高。
通过以上例子就说明,在交易成本为零时,无论 产权如果规定,资源配置的效率总能达到最优。 这就是“科斯定理”。
从“科斯定理”本身也许你看不出中国经济学家 成天鼓噪的“产权”有多重要,相反,在“科斯 定理”中你甚至看出,在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 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它根本不影响效率。如果你 有这种感觉,你就对了。因为张五常也这么说: 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界定根本就不必要。但是, 你要知道,在现实世界中,从来都存在交易成本。 所谓交易成本为零,是一个假设出的静态的理想 化世界。而一旦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 产权界定就变得极其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效率 高低。
这在新古典经济学是无法解释的,因为在 那里,企业是市场中的最小单位,并且被 视为是一个生产函数。科斯想,如果将一 个产品从上一道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视 为一次交易,在企业内转移和通过市场转 移只不过是交易形式的不同。对于追求利 益最大化的人来说,究竟采取哪种方式, 取决于哪种方式费用较低。科斯发现,市 场中的交易其实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
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 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 源的最佳配置。施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得主)将科斯的这一思想概括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 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科斯被 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
假定一个工厂周围有5户居民户,工厂的烟 囱排放的烟尘因为使居民户晒在户外的衣 物受到污染而使每户损失75美元,5户居民 总共损失375美元。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有三 种:
由此可看出,在存在125美元的居民户之间 交易成本的前提下,权利如何界定直接决 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如果界定工厂享有 排污权,消除外部性的总成本为250美元 (即每户居民选择自买除尘机);而如果 界定居民户享有清洁权,消除外部性的总 成本仅为150美元。在这个例子中,法律规 定居民户享有清洁权,资源配置的效率高 于法律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
还是上述的例子。现在假定5户居民户要达 到集体购买防尘罩的契约,需要125美元的 交易成本,暂不考虑其他交易成本。在这
种情况下,如果法律规定工厂享有排染权, 那么居民户会选择每户自掏50美元为自己 的家庭购买除尘机,不再会选择共同出资 150美元购买防尘罩了。因为集体购买防尘 罩还需要125美元的交易成本,意味着每户 要分担55美元(买防尘罩30美元加交易成本 25美元),高于50美元。如果法律规定居民 户享有清洁权,那么,工厂仍会选择出资 150美元给烟囱安排一个防尘罩。
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 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单项 的权利。
产权是行为权利,产权反映的不是人与物 的关系,而是人们之间一组被相互认可的 行为性关系。
➢二、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 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 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会自动地驱使人们 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3、最牛的投稿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 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
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实例: SIMS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 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 计》。SIMS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 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于是投
给了最牛逼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
第六章 环境产权理论
第一节 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定义 • 产权(property rights)直观地说就是财产权
利。但是,对于产权明确而具体的定义, 具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H.德姆赛茨 菲吕博腾与佩杰威 阿尔钦
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使用资源 的规则,这种规则是依靠社会法律、习俗 和道德来维护的,产权具有强制性、排他 性。
从搜寻交易对象,讨价还价,订立契约, 监督契约执行,维护交易秩序,解决交易 纠纷以及对违约加以惩罚,等等;在一定 范围内,企业内的交易要简单得多:工人 之间的固定分工节约了寻找交易对象的费 用,经理对工人的指挥代替了讨价还价, 工人和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 长期合同减少了在市场中多次反复地订立 契约的麻烦,因而人们很自然地要选择企 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