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度贵州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公示表

2017年度贵州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公示表

3.致密天体的理论研究:主要开展基于天文大数据的:致密天体的物态研究;致密天体的吸积与喷流研究;致密天体辐射过程研究。
一、基础能力
1.仪器设备及试验装置资产总值2000万元,其中新增800万元。 2.科研用房面积2500m2,其中新增1000m2;3.依托单位的经费总投入2000万元,其中新增投入800万元。
1)实验室仪器设备及试验装置资产总值达2 亿元,其中新增500万元;
2)科研用房面积超
过3000m2,其中新增1000m2;
3)依托单位的经费总投入1000万元,其中新增投入400万元。
4)建立医学影像数据中心。
二、科技产出能力
1) 申请国家专利5 项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10 项以上;
2) 参与制定心血管、脑、常见肿瘤的医学影像采集标准;
二、科技产出能力
1.申请专利7-10项。 2.研发2项以上天文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著作权3-5项。 3.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EI收录不少于30篇(SCI二期论文不少于20篇),出版专著1-2部。 4.获国家项目5项以上,省厅级项目8项以上,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 5.开展公众科普教育活动5次以上;
在肿瘤研究方向上,建立肿瘤影像,基因,问诊及随访数据库,研究肿瘤基因病理特征和影像大数据挖掘算法,实现常见肿瘤的早期检测和精准治疗;
在脑疾病研究方向上,建立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不同时间的多模态影像数据,利用多模态影像大数据融合,研究脑结构和功能图谱建立方法,揭示脑疾病与脑功能及结构的关系。
一、基础能力
3) 发表科研论文80 篇以上,其中SCI 、EI 检索论25~40 篇;
4) 实现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5 项以上;
5) 建立完善、规范、安全的心脏、人脑、以及部分肿瘤的医学影像大数据库;
6) 建立一个多模态多尺度的正常与病态心脏图谱;
7) 找出不同心肌疾病的超早期影像表达标志,并实现其可视化;
8) 建立心血管病的智能诊疗辅助系统;
2)每年选派2-3 名年轻学术骨干出国访问、讲学和进修,支持30 名左右的研究人员参加或主持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3)每年聘请5-8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实验室短期访问,或为本实验室的研究生短期讲学或做讲座。
4)争取建立国际合作实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进领军人才2-3名,高层次人才3-5名。
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旨在围绕国家十三五“精准医疗”规划,结合国家和我省在“大健康”及相关领域的长中期科技发展战略需求,针对我国发病率、致死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人脑神经系统疾病,开展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实验室将填补我国在心血管疾病影像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空白,深化人脑疾病和肿瘤方面影像大数据以及基因大数据的研究内容。以期基于影像大数据、基因大数据以及临床问诊大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心血管病、人脑神经系统疾病、常见肿瘤的超早期诊断以及个性化精准治疗,进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降低我国卫生总支出。同时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科技指导临床、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
2)争取培养3-5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0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高水平的学术骨干。
3)建立多方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每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 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200
2
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承担人:支启军
合作单位: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一、主要建设内容
2017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公示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承担)单位
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考核指标
资助金额
单位:万元
1
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
贵州大学
承担人:许道云
合作单位:
贵州省人民医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法国INSA LYON;
美国Duke大学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 主要研究方向
在研究内容建设方面,遵循“数据驱动理论,理论指导临床,应用促进创新的建设方针”进行开展。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方向上,首先建立心脏影像数据库和临床病理数据库,利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心血管病的宏观影像表征与微观病理关系,寻找不同心血管疾病的超早期诊断特征,并实现可视化;开发心血管疾病的智能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系统,实现个性化诊疗;
1.致密天体的射电观测方向:主要开展:射电接收设备和终端的研制及调试;脉冲星的漂移扫描观测研究;脉冲星计时观测研究。
2.致密天体多波段观测天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 主要开展脉冲星射电信号降噪、消色散技术和算法优化;基于FAST观测大数据的脉冲星识别模拟方法研究星搜寻、识别方法研究;多波段天文大数据的协同处理与分析。
三、开放合作能力
1.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2.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次以上,其中国际会议不少于2项; 3.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人次以上; 4.参加国际会议10人次以上; 5.邀请国内外科技人员讲学次10次以上。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9) 建立肿瘤计算机辅助检测及治疗疗效预测平台;
10) 建立部分肿瘤信息和资源库;
11) 主持国家级课题3-5 项,省部级课题10 项以上,国际合作课题2 项以上;
12) 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4 项。三、开放合作能力
1)设立“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实验室开放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与医学影像大数据、心血管疾病、脑功能及结构研究、肿瘤领域相关的研发项目。
1.研究室及开放平台:
(1) 致密天体的射电观测室;(2)致密天体多波段观测天文大数据分析室;(3)致密天体的理论研究室。
2.人才团队培养和引进: 培养和汇集天体物理与天文大数据专业人才,使5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中博士学位80%以上,中青年学术队伍30人左右,引进特聘教授2名以上(其中国际特聘教授不少于1人),晋升教授3人。 3.运行制度建设:建立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实验室管理条例、设备管理条例、实验室开发合作条例等管理运行制度。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实验室围绕如何利用天文大数据解决致密天体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进而在一些天体物理核心科学问题上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在天文大数据的科学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