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版新文化运动PPT优秀课件1
人民版新文化运动PPT优秀课件1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 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新民说》(1902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 治。”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 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
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 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法俄革命之比较》1918/07/01 《庶民的胜利》1918/11/15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11/15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05
李大钊
1918/07/01《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 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俄国今日之革 命,诚与昔者法兰西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 大变动。在法兰西当日之象,何尝不起世人之恐怖、惊 骇而为之深抱悲观。尔后法人之自由幸福,即奠基于此 役。岂惟法人,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 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二十世纪 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出发于 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一如十八世纪末叶之法兰西亦 未可知。今之为俄国革命抱悲观者.得毋与在法国革命 之当日为法国抱悲观者相类欤。
阀
(社会发展之必然要求)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思兼 想容 自并 由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1915年 《青年杂志》 陈李胡 鲁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 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 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 回”啊!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内
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体验生活:我的北大日记
讲坛上的教授
鲁迅
陈
1918/07/01《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或者谓法人当日之奔走呼号,所索者“自由”,俄 人今日之涣汗绝叫,所索者“面包”。是法人当日 之要求,在精神在理性之解放,俄人今日之要求, 在物质在贪欲之满足。 ……不知法兰西之革命是 十八世纪末期之革命,是立于国家主义上之革命, 是政治的革命而兼含社会的革命之意味者也。俄罗 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 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 者也。 ……前者根于国家主义,后者根于世界主 义;前者桓为战争之泉源,后者足为和平之曙光, 此其所异者耳。
1919-1920年间,全国出现四百余种 学生刊物,全部使用白话文。各类报纸 也纷纷效尤。 1920年教育部通令中小 学教材将全部使用白话文。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文化转型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 (《梦与诗》 胡适,)
不作无病之呻吟 ,要言之有物
独
秀
蔡
元
培
辜鸿铭
胡适↑ 辜鸿铭→
民主
•Democracy •(德先生)
科学
Science (赛先生)
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百年前开化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
传入中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宣传十月革命,介绍社会主义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第一人
打倒孔家店
儒家道德是历代封建专制
统治的思想基础,且当时袁 世凯政府借“尊孔复古”而 希图复辟帝制。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最早的新诗《蝴蝶》,胡适,1916年,美国纽约;)
作者写这首诗时是孤独的,白话新诗的主张“不 知为什么”得不到好友的支持,一个人在美国只 身奋战,只能隐隐的听到来自遥远的中国的应和 之声。
1918/11/15《庶民的胜利》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 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 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 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 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 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第四,须知今 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 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 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 盗。……照此说来,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 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作工呵!
兰花草(希望)
词:胡适
曲:陈贤德 张弼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原名《希望》写在1921年。那年夏天友人熊秉三夫妇送 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 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在李大钊的指引和号召下, 新文化运动者的指导思想、 服务主体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指导思想:民主、科学 到 马克思主义
服务主体:资产阶级
到 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后,中 国马克思主义发 展迅速,有何表
现?
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暗示中俄团结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3月31日成立。1921年11月17日, 《北京大学日刊》刊登启示,公开宣布这个组织的成立,征求会 员。后来会员发展到120余人,不仅有学生,而且有工人参加。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
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矛盾一)
独
帝 国
资
追求
社会进步
阻碍 裁 主
产 阶
民主政治
卖义 国支
级
(矛盾二)
持
先 进 分
推动 西方启蒙思想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观念
压制 尊 孔 复
下 的 北
子
古
洋 军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