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测量
阻抗的测量方法
伏安法----电压 电流法 伏安法 电压-电流法 电压 模拟式 电桥法 手动调平衡 电桥法----手动调平衡 谐振法----高频 高频( 表法 表法) 谐振法 高频(Q表法) 自动平衡电桥法 *数字式 矢量电压 电流法 数字式 矢量电压-电流法 网络分析法
6.2.1电阻标准 6.2.1电阻标准
1.电感线圈 电感线圈 电感线圈的主要特性为电感L,但不可避免地还包含有损耗电 电感线圈的主要特性为电感 ,但不可避免地还包含有损耗电 分布电容C 在一般情况下, 的影响较小。 阻rL和分布电容 f。在一般情况下,rL和Cf的影响较小。由图 可知电感线圈的等效阻抗为 1 (rL + jωL) jωC f rL + jωL Z dx = = 1 jωC f rL + (1 − ω 2 LC f ) rL + j (ωL − ) ωC f
令 ω0 L =
1 为其固有谐振角频率 固有谐振角频率, 为其固有谐振角频率,并设 rL<< ωL << 1 , LC f ωC f
则上式可简化为
Z dx = Rdx + jωLdx ≈
rL ω 1 − ϖ 0L
2 2
+ jω
L ω 1− ϖ 0L
1 D = = Rϖ C = tgδ ≈ δ Q
(7.7) )
7.1.3 阻抗的测量特点和方法
通过上面对RLC基本特性的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电感线圈、 基本特性的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电感线圈、 通过上面对 基本特性的分析 电容器、电阻器的实际阻抗随各种因素而变化, 电容器、电阻器的实际阻抗随各种因素而变化,在选用和测量 RLC时必须注意两点: 时必须注意两点: 时必须注意两点 1.保证测量条件与工作条件尽量一致 保证测量条件与工作条件尽量一致 测量时所加的电流、电压、频率、 测量时所加的电流、电压、频率、环境条件等必须尽可能接近 被测元件的实际工作条件,否则,测量结果很可能无多大价值。 被测元件的实际工作条件,否则,测量结果很可能无多大价值。 2.了解 了解RLC的自身特性 了解 的自身特性 在选用RLC元件时就要了解各种类型元件的自身特性。例如, 元件时就要了解各种类型元件的自身特性。例如, 在选用 元件时就要了解各种类型元件的自身特性 线绕电阻只能用于低频状态;电解电容的引线电感较大; 线绕电阻只能用于低频状态;电解电容的引线电感较大;铁芯 电感要防止大电流引起的饱和。 电感要防止大电流引起的饱和。
导纳Y是阻抗 的倒数 导纳 是阻抗Z的倒数,即 是阻抗 的倒数,
z
ϕ
z sin ϕ
z cos ϕ
图7.1 阻抗的矢量图
RHale Waihona Puke R 1 1 −X Y= = = 2 + j 2 = G + jB 2 2 Z R + jX R + X R +X
(7.2) )
•
I
•
•
U
Z
Z =
U
•
I
阻抗定义图
阻抗两种坐标形式的转换关系为: 阻抗两种坐标形式的转换关系为:
L(1 − ω 2 LC f ) rL ≈ + jω 2 2 2 (ωC f rL ) + (1 − ω LC f ) (ωC f rL ) 2 + (1 − ω 2 LC f ) 2 = Rdx + jωLdx
等效电阻; 式中 Rdx——等效电阻; 等效电阻 Ldx——等效电感 等效电感
f
电感线圈的高频等效电路 图7.2 电感线圈的高频等效电路
第七章 阻抗测量
本章要点: · 阻抗的定义、表示式和基本特性 阻抗的定义、 · 电阻的测量
· 电感、电容的测量 电感、
实际应用中的电路元件要比理想电阻复杂 得多,并且呈现出阻性、容性和感性特性, 它们共同决定了阻抗特性。 • 阻抗与电阻的不同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1. 阻抗是一种交流(AC)特性; 2. 通常在某个特定频率下定义阻抗。 •
+j
电 感
Z{R , θ}
DUT
Z
虚 轴 电 容
θ
电阻
实轴
Z = R +X
2
2
θ = arctg
X R R = Z cos θ X = Z sin θ
-j
基础知识复习 1. 频率与波长: 频率与波长:
f
30~300MHz 10~1m 米波 0.3~3GHz 1m~10cm 分米波 3~30GHz 10~1cm 厘米波 30~300GH z 10~1mm 毫米波
(a) 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b) 低频等效电路 图7.3 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c) 高频等效电路
3.电阻器 电阻器 电阻器的等效电路如图7.4所示,其中,除理想电阻 外 电阻器的等效电路如图 所示,其中,除理想电阻R外,还有 所示 1 串联剩余电感L 并联分布电容C 串联剩余电感 R及并联分布电容 f。令 f oR = 2π LRC f 为其固有 谐振频率, 等效电路呈感性, 谐振频率,当 f < f oR 时,等效电路呈感性, 电阻与电感皆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电阻与电感皆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当 f > f oR 时,等效电路 呈容性。 呈容性。
λ=
c
f
2. 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 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 高频( 高频(30~300MHz)以下波段,即波长大于 的情况 )以下波段,即波长大于1m的情况 这时元器件为集总参数(元件尺寸<<波长 波长) 这时元器件为集总参数(元件尺寸 波长) 参数集中在R、 、 等元件中 认为与导线无关。 等元件中, 参数集中在 、L、C等元件中,认为与导线无关。 微波( ),即波长小于 微波(300MHz~300GHz),即波长小于 的情况 ),即波长小于1m的情况 这时元器件为分布参数( 波长) 这时元器件为分布参数(元件尺寸 ≈ 波长) 参数分布在腔体、窗口、微带线等微波器件中,与路径有关。 参数分布在腔体、窗口、微带线等微波器件中,与路径有关。
1)标准概况 电阻计量标准器具分为一等和二等两个等级 一等电阻标准包括10 1Ω, 一等电阻标准包括10 Ω,10 Ω,10 Ω,1Ω, 2 3 4 5 10Ω,10 Ω,10 Ω,10 Ω,10 Ω9个标称值及一 10Ω, Ω9个标称值及一 等电阻标准装置。二等电阻标准除上述9 等电阻标准装置。二等电阻标准除上述9个标称值及 电阻标准装置外,还有106Ω 107Ω及其相应装置 106Ω和 及其相应装置。 电阻标准装置外,还有106Ω和107Ω及其相应装置。 电阻工作计量器具有13个标称值, 电阻工作计量器具有13个标称值,从10 Ω到10 Ω. 13个标称值 每个标称值又有0.00005级到0.2级不等的7 0.00005级到0.2级不等的 每个标称值又有0.00005级到0.2级不等的7到9个准 确度等级。 确度等级。
7.1 概述 7.1.1 阻抗的定义与表示式
阻抗是表征一个元器件或电路中电压、 阻抗是表征一个元器件或电路中电压、电流关系的复数特征 量,用公式表示为
& U & Z = = R + jX = Z e jϕ = Z (cosϕ + j sin ϕ ) & I
(7.1) )
Z = R +X
2
2
jx
X ϕ = arctg R
100μF 100μF
0.1μF
电解电容引线电感大 , 电解电容 引线电感大, 高频时 引线电感大 显感性, 失去滤波作用。 显感性 , 失去滤波作用 。 但对 低频滤波效果好。 低频滤波效果好。 陶瓷片之类电容, 高频特性好, 陶瓷片之类电容 , 高频特性好 , 对高频滤波好, 但容量小, 对高频滤波好 , 但容量小 , 对 低频滤波不行。 低频滤波不行。
R Cf
图7.4 电阻器的等效电路
LR
4.Q值 值 通常用品质因数Q来衡量电感 电容以及谐振电路的质量, 来衡量电感、 通常用品质因数 来衡量电感、电容以及谐振电路的质量,其 定义为 Q=2π磁能或电能的最大值 / 一周期内消耗的能量 磁能或电能的最大值 对于电感可以导出
2πfL ωL QL = = rl rL
• • • • •
阻抗元件的一般影响因素主要有: 频率 测试信号电平 直流偏置 温度
7.1.2 阻抗元件RLC的基本特性
在电子技术中,随着频率及电路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在电子技术中,随着频率及电路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集总参数电路:频率在数百兆赫以下的集总参数电路元件 如 集总参数电路:频率在数百兆赫以下的集总参数电路元件(如 数百兆赫以下的集总参数电路元件 电感线圈、电容器、电阻器等)。元件尺寸<<波长 电感线圈、电容器、电阻器等 。元件尺寸 波长 (300MHz, λ=1m) ) 分布参数电路:频率在数百兆赫以上的微波段, 、 已小到 在数百兆赫以上的微波段 分布参数电路:频率在数百兆赫以上的微波段,L、C已小到 做不出来,只能做成微波器件(如谐振腔、耦合窗、波导、 做不出来,只能做成微波器件(如谐振腔、耦合窗、波导、微 带线等)元件尺寸≈波长 带线等)元件尺寸 波长 本章只讨论集总参数: 本章只讨论集总参数: R、L、C只能近似地看作理想的纯电阻或纯电抗。 只能近似地看作理想的纯电阻或纯电抗。 、 、 只能近似地看作理想的纯电阻或纯电抗 任何实际的电路元件不仅是复数阻抗,且其数值一般都随所加 任何实际的电路元件不仅是复数阻抗,且其数值一般都随所加 不仅是复数阻抗 的电流、电压、频率及环境温度、机械冲击等而变化。 的电流、电压、频率及环境温度、机械冲击等而变化。特别是 当频率较高时,各种分布参数的影响变得十分严重。这时, 当频率较高时,各种分布参数的影响变得十分严重。这时,电 容器可能呈现感抗,而电感线圈也可能呈现容抗。 容器可能呈现感抗,而电感线圈也可能呈现容抗。 下面我们来分析电感线圈、 下面我们来分析电感线圈、电容器和电阻器随频率而变化的情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