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ELL服务器CPU的主频、缓存、前端总线以及QPI的一些基本知识

DELL服务器CPU的主频、缓存、前端总线以及QPI的一些基本知识

DELL服务器CPU的主频、缓存、前端总线以及QPI的一些基本知识DELL服务器的CPU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它可以被简称做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不过经常被人们直接称为处理器(processor)。

不要因为这些简称而忽视它的作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大脑对于人一样,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

DELL服务器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

DELL服务器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是DELL服务器的核心,再配上储存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为完整的电脑。

寄存器组用于在指令执行过后存放操作数和中间数据,由运算器完成指令所规定的运算及操作。

主频;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

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 (千赫)、MHz(兆赫)、GHz(吉赫)。

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

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

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

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

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

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 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

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

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

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缓存: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盘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

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

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度很快。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

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

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普通台式机CPU的L2缓存一般为128KB到2MB或者更高,笔记本、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最高可达1MB-3MB。

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于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

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前端总线:”前端总线”这个名称是由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但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误认为这个名词不过是外频的另一个名称。

通常所说的外频指的是CPU与主板连接的速度,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而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667MHz、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CPU。

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 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选购主板和CPU时,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一般来说,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系统就无法工作。

也就是说,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系统才能工作,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CPU就可以。

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

QPI:Intel的Quick Path Interconnect技术缩写为QPI,译为快速通道互联。

事实上它的官方名字叫做CSI,Common System Interface公共系统界面,用来实现芯片之间的直接互联,而不是在通过FSB连接到北桥,矛头直指AMD的HT总线。

无论是速度、带宽、每个针脚的带宽、功耗等一切规格都要超越HT总线。

带宽更大Intel的Quick Path Interconnect技术缩写为QPI,译为快速通道互联。

事实上它的官方名字叫做CSI,Common System Interface公共系统界面,用来实现芯片之间的直接互联,而不是在通过FSB连接到北桥,矛头直指AMD的HT总线。

无论是速度、带宽、每个针脚的带宽、功耗等一切规格都要超越HT总线。

QPI最大的改进是采用单条点对点模式下,QPI的输出传输能力非常惊人,在4.8至6.4GT/s之间。

一个连接的每个方向的位宽可以是5、10、20bit。

因此每一个方向的QPI全宽度链接可以提供12至16BG/s的带宽,那么每一个QPI链接的带宽为24至32GB/s。

效率更高此外,QPI另一个亮点就是支持多条系统总线连接,Intel称之为multi-FSB。

系统总线将会被分成多条连接,并且频率不再是单一固定的,也无须如以前那样还要再经过FSB进行连接。

根据系统各个子系统对数据吞吐量的需求,每条系统总线连接的速度也可不同,这种特性无疑要比AMD目前的Hypertransport总线更具弹性。

QPI与FSB的区别FSB正离我们远去众所周之,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FSB)是将CPU中央处理器连接到北桥芯片的系统总线,它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主要通道。

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足够带宽的前端总线,即使配备再强劲的CPU,用户也不会感觉到计算机整体速度的明显提升。

目前Intel处理器主流的前端总线频率有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而就在2007年11月,Intel再度将处理器的前端总线频率提升至1600MHz(默认外频400MHz),这比2003年最高的800MHzFSB总线频率整整提升了一倍。

这样高的前端总线频率,其带宽多大呢?前端总线为1333MHz时,处理器与北桥之间的带宽为10.67GB/s,而提升到1600MHz能达到12.8GB/s,增加了20%。

虽然Intel处理器的前端总线频率看起来已经很高,但与同时不断提升的内存频率、高性能显卡(特别是双或多显卡系统)相比,CPU与芯片组存在的前端总线瓶颈仍未根本改变。

例如1333MHz的FSB所提供的内存带宽是1333MHz×64bit/8=10667MB/s=10.67GB/s,与双通道的DDR2-667内存刚好匹配,但如果使用双通道的DDR2-800、DDR2-1066的内存,这时FSB的带宽就小于内存的带宽。

更不用说和未来的三通道和更高频率的DDR3内存搭配了(Nehalem平台三通道DDR3-1333内存的带宽可达32GB/s)。

与AMD的Hyper Transport(HT)总线技术相比,FSB的带宽瓶颈也很明显。

HT作为AMD CPU上广为应用的一种端到端的总线技术,它可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PCI-E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