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1)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1)

一.名词解释1.有效需求: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就是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2.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

3.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一定的低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致使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

此时金融当局对利率无法控制。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的递减函数这一轨迹,流动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失去了利率弹性,此时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4.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

5.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6.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7.萨伊定律:萨伊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只在于能用以购买商品,所以卖出商品得到货币不应该长期保存而是用以购买他物,因此,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8.货币需求: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9.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10.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获利的动机。

11.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12.现金储蓄:以持有现金余额的形式储蓄,这种储蓄形式得不到利息收益,但具有无风险、流动性高和资本价值稳定的特点。

13.流动性抑制: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到流动性抑制。

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14.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难以统筹兼顾时,需要对其进行主次排位,即根据经济形势来判断哪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据此决定将哪个最终目标放在首位,其他目标只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就应该暂时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就叫相机抉择。

15.通货膨胀缺口:一旦总需求超出了由劳动力、资本及资源所构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时,总供给无法再增加,这就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通货膨胀缺口,使物价上涨。

16.粘性:指工资和价格在外部冲击下不是不能调整,而是调整十分缓慢,要耗费相当时日。

17.非市场出清:是指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后,由于工资和价格存在粘性,供求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处于持续的非均衡状态,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

18.银行的最优利率:当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相抵消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此时银行的达到最大化。

19.外在融资溢价:由于不对称信息和其他摩擦因素的存在,干扰了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出现了外部筹资的资金成本与内部筹资的机会成本之间裂痕加大的情况。

这种裂痕被新凯恩斯主义称为外在融资溢价,它代表净损失成本。

20.中立货币: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

21.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指在国家保护和维持的社会经济秩序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全部有机效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与个人自由达到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2.人民股票:是指能够吸引全体人民都能够购买的小面额股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本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者给予优先和优惠,以充分体现该股票的“人民性”。

23.货币目标公布制:是指中央银行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向公众下一年度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控制指标,作为下一年度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准绳。

24.伦巴德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指定证券为担保的短期贷款。

25.北欧模型:由瑞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的,用以研究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的模型,该模型强调的是结构因素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着重分析的是一个开放型经济的小国如何受到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26.适应性预期:这种预期是在信息不充分时,根据过去预期的偏离程度,凭自己的经验或记忆,结合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修正对未来的预期,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形式。

27.永恒收入:它是弗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财富在相当长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观察到的过去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28.时滞效应:它是指货币政策行动与其效果之间的时间距离,它不仅表现为行动与效果之间存在时间差距,而且表现为传导过程中初始效果与最终真实效果之间存在差异。

29.人力财富:它是指个人获得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和技术,其大小与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30.单一规则:所谓“单一规则”,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31.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用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当税率从零开始升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时,由于过高的税率对税基造成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税收总额不升反降,最终在税率达到100%时税收额降为零。

32.合理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切合未来实际的预期。

33.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不对经济生活中的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唯一能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

34.简单预期:简单预期又称静态预期,它是指那种仅以即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活动。

35.渠道效应: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在相当范围内是同方向增减的。

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相辅品。

正是这种互补性,使货币成为投资的一种渠道,资本积累就可以通过这条渠道而发生,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实质资本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

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被称为渠道效应。

二.简答题1.凯恩斯所描述的货币投机需求的特征是什么?货币需求难以预测。

货币主要充当贮藏财富的手段。

对利率极为敏感。

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

2.简述凯恩斯理论模式中的货币量变动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

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的变动。

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的变化。

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

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动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

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

3.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的内容是什么?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金融流量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4.新剑桥学派认为控制利率的渠道有哪些?不是单纯地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这一条渠道,主要有:制定官方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国家债务的结构调控市场利率的结构。

5.为什么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利率不足以控制有效需求(3分)利率的调节作用并不能使物价保持稳定(2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受国际影响(2分)6.在IS-LM模型中影响两市场均衡的因素是什么?资本边际效率(2分)消费倾向(1分)货币供给量(2分)货币需求量(2分)7.储蓄生命周期说的政策意义是什么?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2分)财政政策方面,将对本期收入征税改为对消费征税;在财政预算上必须坚持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原则;采用周期平衡预算(3分)必须采取许多政策措施的配合(2分)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特点是什么?在坚持国家干预的政策取向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特点是(1分)温和性(2分)适度性(2分)原则性(2分)9.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1分)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最有利(2分)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保持不变(2分)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2分)10.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根治措施是什么?货币数量过多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其产生于:(1分)执政者把发行货币看作是力量的象征(1分)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为执政者任意增发货币提供了条件(1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为政府的货币发行提供了错误的理论基础(1分)坚决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重建市场是唯一选择(1分)首要的是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1分)改造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改造货币制度(1分)11.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保护自由竞争,发展私有制;(2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实行经济人道主义;(1分)政府适当干预,维持经济秩序;(2分)借助国家力量,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化”。

(2分)12.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目标公布制的优越性有哪些?表明中央银行防止通货膨胀的坚定决心;(1分)有效防止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有利于巩固社会伙伴关系;(2分)有利于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1分)为各经济单位安排下一年度的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1分)把中央银行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2分)13.社会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融资方式有哪些?通过自由市场筹集资金;银行信贷融资(1分)发行有价证券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2分)通过提高物价的方法筹集资金;(2分)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增加税收的办法筹集资金;(2分)14.瑞典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途径有哪些?价格传递,指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商品价格变动的传递;部门传递;需求传递;货币传递,当对外贸易出现顺差时,国外货币和资产将流入国内,增加了国内货币量;预期传递。

15.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在固定汇率和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开放部门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其上涨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通货膨胀率;(2分)开放部门上升的产品价格经固定汇率转化为本国的货币价格,假定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外生给定的,在收入分配不变的前提下,开放部门的价格上涨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一起共同决定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2分)由于存在全国统一的劳工市场,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溢出效应”的关系,从而保持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实际的货币工资比率结构不变;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后,使企业家的生产成本上升,为了保持固定的利润比率不变,他们就会结合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价格上涨率;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数。

(1分)16.为什么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最佳中介指标应该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2分)中央银行作为管理和调控货币的机构,其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稳定货币,在货币需求本身具有稳定性时,只要稳定货币供应量,货币就能稳定;(2分)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2分)货币供应量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货币政策的松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