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浅谈班主任幼儿德育教育工作

论文:浅谈班主任幼儿德育教育工作

浅谈班主任幼儿德育教育工作【内容摘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和熏陶在一个人性格中留下深深的印迹。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为了让幼儿将来成为 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我确信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

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我们教师大部分都是做过班主任的,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

”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然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

那么怎么样发挥办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呢?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班主任家庭教育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和熏陶在一个人性格中留下深深的印迹。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为了让幼儿将来成为 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我确信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

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我们教师大部分都是做过班主任的,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

”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然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

那么怎么样发挥办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呢?一、教师素质影响幼儿德育幼儿时期是人的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关专家以为,人在幼儿阶段的可塑性最大,判定好与坏、善与恶的一些形象概念,就是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的。

而教师则是幼儿最直接,最重要的引路人,在幼儿眼中,我们教师就是学习、效仿的榜样。

从这个意议上讲,教师构成了幼儿思想道德的主力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是夸大了我们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教书,身为灵魂工程师的我们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幼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二、寓德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中1、教育幼儿文明团结、礼貌待人为培养孩子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我们将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时每刻对他们进行教育:从幼儿早晨进园开始,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晨间活动时,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在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与人合作;户外活动前,领孩子们捡起院中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文明意识,久而久之,”请、谢谢、对不起、不用谢”等文明用语已被幼儿常挂嘴边,打架、骂人的现象少了,乐于助人的现象却随处可见。

2、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幼儿大多以我为中心,对事有特别强烈的占有欲和好奇心,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机会,如:在课外,组织幼儿做游戏丢手绢、贴鼻子、贴壁等,在教学中鼓励幼儿互帮互助,从同伴中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人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或竞争对手;课堂上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往辨别、体验、理解他人存在的情感,对于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放手让幼儿自己。

3,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

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4,要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渗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

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用餐时经常鞭笞变掉饭菜。

我利用食堂需要帮忙摘菜的机会,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

小朋友们很投入,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脚酸,有的喊脚痛。

通过这次劳动,让幼儿认识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

5,要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

《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

二是指精神环境。

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在活动时中创设了一个以爱祖国,爱家乡,为内容的活动角,并随着活动的变化,更换不同的内容,是幼儿一进活动室就感受到了五爱教育的气息。

我们的环境不能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

另外,我们除了为诱饵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身教胜于眼角”,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最大。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如有一次,我在上厕所时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脚,我连忙扶起那位小朋友,赶紧跟他赔礼道歉,或许,这种无声的行动要比你在课堂上讲十次、二十次要凑笑得多。

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理论教育方式,应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来强化幼儿德育教育效果。

而且,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融入实践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有效提升幼儿的品德水平。

例如,可以借助节日的契机开展幼儿德育教育活动,如植树节、劳动节、妇女节、教师节等,为幼儿营造不同节日的氛围,利用这些特殊的节日会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产生很好的效果。

而且,在这些活动开展过后,幼儿会将相关的知识深刻记忆在心中,德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另外,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讲故事或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对幼儿展开教育,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当然,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简化故事情境,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场景。

总之,这些故事虽小,却具备极强的艺术性、教育性,促进了教师与幼儿思想深度交流,从而引发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使幼儿从故事的启迪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6,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家长是幼儿第一人教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应此,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

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橡皮带回。

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的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

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

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幼儿园重视,而且需要每位家长重视起来,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很多都需要由家长来负责,家长不能将德育教育的工作完全交给幼儿园,需要建立良好的双方合作关系,才能大幅度提升幼儿德育教育效果。

家庭是幼儿成长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幼儿德育教育中应密切联系家长,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信息时代下,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通过微信、电话、QQ等方式建立联系。

另外,应积极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如“家长园地”“亲子活动”等,让每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幼儿园陪自己的孩子做游戏,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更便于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全面提升幼儿德育教育效果,有效提升幼儿德育教育质量。

我们教师大部分都是做过班主任的,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

”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然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

那么怎么样发挥办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呢?一、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教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幼儿最大的行为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很容易接受教师的言行举止,这样就产生了“严师出高徒”的佳话。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等学府都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养德,泽被后人”等等名言佳句来熏陶规范全校师生的原因。

表现在家里也就有了所谓的“将门出虎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说法。

由此可见,我们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率先垂范,不论学识、气质、品质和职业道德,都要做学生的楷模;教育他们要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严格要求自己,该做的必须去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二、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造就人不同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若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若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若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若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若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要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

当然要把溺爱与关爱区别开来,学生犯了错误总是要酌情处理和批评教育的。

三、要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多关爱他们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这样,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班主任,一吐为快,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

所以当你主动去帮助他或者跟他推心置腹交心时,他一定会很感激;当你给他一个不经意的鼓励和微笑时,他一定很高兴;当同学们要托你办事,你一时又办不成,但能主动解释为什么帮不了忙时,他就会对你有好感。

所以,经常帮助别人将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作为投桃报李的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