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明确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报答父母,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家的温馨,体会父母辛劳,认识母爱的伟大,继承传统美德,培养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难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突破措施:通过创设情境、歌曲、案例等进行形象教学,突出重难点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讨论式、启发式、情境再现式,以漫画、案例为辅助
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五、课题:家,温馨的港湾
六、教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一)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一曲动人的歌曲,勾起了我面对父母的记忆。
下面,我们共同进行孝敬父母的话题。
除了这首歌,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歌曲?(《儿行千里》、《说句心里话》、《常回家看看》《白发亲娘》等)孝敬父母,“孝”是什么意思呢?
二、专家解读。
视频
对于孝敬父母怎样认识,我们听一听专家的解读。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分,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
三、感恩父母
1、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从第一任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人)
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学生相互述说,老师巡视、参与、提问)
请学生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小结:父母养育了我们,给我们伟大无私的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
3、观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学生谈体会
4、孝敬父母的公益广告和不孝敬父母的图片。
5、孝敬父母的做法,我的行动方案:
生活中;精神上;学习上。
(学生写方案、提问)
6、齐读孝敬歌
7、我感悟我进步(孝敬父母的误区)
①孟杰是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
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
”
(孝敬父母不仅在物质上、经济上供养,还应在精神上安慰、生活上照料。
)
②鲁健说:为了我们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让妈妈做又苦又累的生活,让妈妈过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妈妈,等着我给你过最幸福的生活吧。
(孝敬父母正在进行时)
8、一组图片:孝敬老人
除了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之外,我们还应该孝敬爷爷奶奶和身边的老人。
谁来解读:“老吾老之所以老”
9、孝敬父母报效祖国
教师总结发言:
刚才同学们的发言,真好,也倒出了老师的心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通过这节班会课我们对如何孝敬父母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家里积极帮父母做事,做一个好孩子。
在学校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做一个好学生。
能不能做到?(能)到现在,我们进入中学学习已经一个月了,问一下,还有没有想家的,请举手。
想家,说明你对家很眷恋,对父母感情深,但是,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学习知识,我们不可能时刻待在父母身边,想家了怎么办?只有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将来有机会出
国深造,远离国家,既想国,又想家,那怎么办?应该以卓越的成就回报我们的祖国---母亲。
(歌曲《精忠报国》)希望大家做一个孝敬父母的模范,报效祖国的栋梁。
行不行?(行!)(结束)
学情分析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对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有权威服从到自主内化的转变期,因此,对学生进行富有实效的深入人心的“爱”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以爱家爱父母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体会父母的关爱,从而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
成功之处: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努力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感悟。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多让学生来说自己的感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存在的不足: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且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
通过这节课,感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同学观。
教材分析
《家,温馨的港湾》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
一课时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家,温馨的港湾》从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入手,让学生通过体会父母对自己付出的辛劳产生由衷额感激之情,进而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唐朝孟郊的这首诗启示我们()A、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B、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D、不尊敬父母是违法的。
2、"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家人微笑的脸庞,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喜欢一家人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这说明家是()
A、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
B、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C、一个温馨的港湾。
D、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
二、材料分析:材料一:小朋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父母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什么事都帮他安排好了,甚至中学都没有洗过自己喜欢的衣服,他几乎没有意见。
每天早上,妈妈都会告诉他今天该干什麽,时间应该怎样安排,妈妈会告诉他每天什麽时候来接他,什麽时候该写什麽作业,所以他认为什麽都听父母就是孝敬。
问:小明的做法对吗?怎样才是真正孝敬父母?
材料二:2002年夏天,安徽省全椒县复兴乡一位60岁的农民背着100岁的母亲游览了北京。
得知老人非常向往佛教圣地九华山,2003年1月18日、19日,在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和合肥海联旅行社热心安排下,他又背着百岁母亲登上了九华山。
老人第一次乘坐国内一流的观光缆车,开心地参观了全国重点寺庙百岁宫,远眺了九华街如画的美景,了却了老人多少年来的一个心愿。
问:听了以上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课后反思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在本案例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诱出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明理和导行,再与同学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
仔细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通过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把学生的生活(包括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反思,从而让思想品德课真实起来,与现实生活接轨起来,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回顾自己父母的事,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合作学习,体会父母的辛劳,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合作和分享达到了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
3.达到体验、明理、导行之目的。
教学设计正是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热情,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最后升华把孝敬父母之情上升到报效祖国。
在教这一课时,我
注意对学生做到情感体验,明理导行。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后,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总觉得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有些教学活动一展开,学生讨论干劲十足,而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收拾局面;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时间显得比较仓促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
课标要求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