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案例
(一)危险货物发生事故的外界条件分析
铁路运输的危险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要经过 搬运、保管、装卸、配装和挂运,而且在这些环节中都 要受到程度不同的摩擦、震动和冲击、冷、热变化、风 雨侵袭,以及不同性质的货物接触等。因此,为了保证 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除了研究危险货物的性质 ,了解 它们发生变化的内因外,还应根据它们的不同性质,特 别注意和防止运输过程中外界条件(外因)的影响。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 案例
一、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特点及原因
二、危险货物事故案例
一、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特点及原因
一、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特点 1、成灾速度快。 由于危险货物本身的易爆、易燃等特性,其化学反应 的速度很快,一经引发很难中断,在很短的时间内蔓延 成灾。 2、危险具有多重性。 从危险货物的分类中可知,一种危险物质或物品,不 只具有单一特性,往往燃、爆、毒、腐蚀同时发生。因 此,危险货物的火灾、爆炸事故施救要注意多方面的防 护。
4. 不同性质的货物接触时所造成的影响 危险货物品种多,性质复杂。有些物品互相 直接接触后,会立即发生猛烈的化学变化,造成燃 烧、爆炸或中毒事故。有的物品本身虽未直接接 触,但它们挥发的蒸气一经接触,在一定的温度、 浓度或明火条件下也会发生燃烧、爆炸。不同性 质的货物接触而发生事故的情况,多数是由于货 物包装有问题,装车和仓库配放不当,装卸撒漏、 渗漏的残留物未彻底清除所致。
1.温度和明火的影响 温度对绝大多数危险货物有着直接的影响。 明火指具有可见燃烧光点的着火现象(包含隐燃)。 明火对危险货物的危害,一方面是直接大面积加热,产 生高温,使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另一方面是在易燃 蒸汽、爆炸性混合气体、粉尘的条件下,局部明火引起 急剧连锁反应而发生的燃烧爆炸。 铁路运输中,造成高温、明火环境的原因主要是日 光直接照晒、夏季温度升高和外界火源。外界火源包括 生活取暖、炊食用火、吸烟、机动车排烟、生产用火及 雷电、静电闪火等。
3.车辆技术状态不良 ①车种、货种不符,代用控制不严。因棚车紧缺、 木(铁)底板选型难,罐车更换介质多,购车周期长, 旧车过户多等使车辆使用违反规定现象时有发生。 ②检修过期,扣修未修,有车就装。 ③棚车透光,门窗失灵,该衬未衬,该洗未洗。 ④罐车人孔盖胶(铅)垫及螺栓丧失功能,罐体跑 冒滴漏。特别是气体罐车安全附件密封不严,安全阀失 灵。 ⑤检修车质量差。检修报告有记载,检验合格无问 题,但短期内问题又发。 ⑥罐体外观标记涂打不规范,色带模糊不清。
4.作业违章 ①受理、承运把关不严,违反办理限制、证件不全, 运单对“托运人记事”栏填写内容不全、不规范。 ②装卸作业车前会监装卸未做传达或简化,卸车前通 风时间不足,工具打火,消防器具不带或不全、错带。 ③调车、编组作业对“禁止溜放”、“限速连挂”、 “编组隔离”、“停止制动”、“连挂车组”的规定执 行不严格。 ④途中作业,一、二、六类规定的押运员,有的不穿 马甲、不带用具、应急处理能力差,货检员双人双检、 车前会签制度未落实。
2. 包装质量差 ①托运人在一味降低包装成本的心态下,以次充好, 加之检测抽样等环节把关不严,甚至漏检。有的送检包 装与实际包装不一致。 ②承运包装检查不细、不严,破、漏、低劣包装夹带 装车。 ③因包装材料品种日渐增多,用优质、低价、环保、 易加工材料进行包装改进是发展趋势,但“试用包装” 量大、频繁,有的试用到期无果。 ④包装质量的重点是气密、液密、严密封口还有问题, 沙眼、卷边、缝针密度、强度、经纬密度、防水、衬垫 问题较多。
3、事故施救困难。 由于前述两个原因,危险货物发生事故往往措手不 及,而且在消防器材使用、灭火方法等方面有不同的技 术要求。特别是隧道列车火灾因受条件限制更难处置。 另外,铁路运输是一个动态的位移过程,运输的多品名 、多环节,使人员、器材的配置和施救发生困难。
4、灾害后果严重。
•因爆、燃、毒的危害和防护不及,易造成人员伤亡; •车站、专用线是危险货物的集散地,这种“群聚” 现象使危险货物灾害能量增大,受灾范围扩大,施 救时间延长; •铁路运输设备(车站、桥梁、隧道、线路等)一经 破坏,列车不能正常运行,中断行车会打乱路网运 行秩序; •危险货物事故所产生的气体、残液、废渣往往造成 空气、稻田、水源、居住地的环境污染,有的在很 长时间,甚至长达几十年不得净化。
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根据危险货物产品的多样性,危害的多重性和运输过 程的多环节,使危险货物发生事故的原因复杂化。在宏 观上,和其他事故一样,其致因(或预防)由三因素构 成:一是物的因素,即物质或物品本身的组成、结构、 稳定性;客观环境条件;为安全和作业而使用的货物包 装、装卸及运输工具、设施和设备等。二是人的因素, 指人的思想、工作态度、技能水平、安全行为等。三是 管理因素,包括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安全管理机构、机制;安全监督保证等。 根据事故三因素理论,结合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特点 ,具体分析货物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 面:
2.水和潮湿的影响 危险货物中,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无机过氧化物 和易燃或有毒金属粉及某些个别物品,如铝铁熔剂、氯乙 酰等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甚至在潮湿环境下,吸收空气中 的水分也能发生反应。水和潮湿空气是最易形成的自然条 件。雨、雪侵害,潮湿地区的仓库场所及消防失误等都能 造成忌水、怕潮的危险货物发生事故。 3.机械作用的影响 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的机械作用主要包括 装卸、搬运、调车溜放及途中运行和由于装载、码垛不良 所造成的冲击、摩擦。这些机械作用的结果 ,往往由于产 生局部高热和火花,或使货物包装发生破损,造成事故。
(二)危险货物运输发生事故的违章行为分析 根据多年来危险货物运输发生的事故分析可知,绝 大多数属于有章不循、违章作业,主要表现如下:
1. 超载、超装 ①敞、棚车及非气体罐车装载重量超过货车标记载 重量(超载)。气体类罐车充装量超过车辆最大允许 装载量和该类罐车按规定充装介质计算的车辆标记载 重(超装)。 ②对非气体液体货物规罐 车标记载重未确认,空、重车过衡失真;罐车计量合 格取证过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