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励志文章分享: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须深刻;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要诚挚;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要朴实。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正能量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励志文章1: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01知乎上其实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有个回答点赞特别高。
他说: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
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有个女生告诉我,每次和男朋友吵架了伤心了难过了不怕没去处,油门一蹬四处晃荡,哭一场可以撑半年,然后补个妆回去,厚着脸皮嬉皮笑脸地继续把游戏玩下去。
是啊,活着好累啊,每天扮演各种角色忍着脾气面对各种人,不断给自己灌输“成熟”“高情商”的行为准则。
如果是一个男人,他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朋友眼里的成功人士,可是只有在车里的时候是他自己,一个幽暗狭小的空间,一支忽明忽暗的香烟,晚上fm主持人轻飘飘的话语,才会让你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02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这两个字,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
小时候,我们那个城市进驻了第一家肯德基。
我爸带我去尝鲜。
他给我买了汉堡,薯条,橙汁。
作为一个小朋友,这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了。
当然,我也不是白眼狼,还是拿着薯条给爸爸说:“您尝一下,可好吃了。
”我爸只是慈祥地看着我说:“我不饿,你吃就行了。
”但一到家,他就热了两个馒头,把昨晚的剩饭吃了。
他是饿的。
只是他作为父亲的身份,没办法让他去争夺属于我的薯条。
曾经有张动图流传很广,在日本地铁里,有一个男生,坐在那里啃着面包,强忍着委屈,眼泪似乎就要夺眶而出。
谁也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但那份心酸,每个人都理解。
谁身后都有一堆不可说的故事。
但他的那身打扮,给他定位了一个体面的身份。
这个身份,让他除了忍住不哭,毫无办法。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句特别著名的台词,马蒂尔德问:“生活是一直这么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里昂说:“一直如此。
”成年的代价就是会失去自我,因为,我们只能把真实的自己,藏在车里,打开车门走出去,就必须得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
03我有个朋友Amy,是一个特别容易欢脱的姑娘。
如果一个人有关键词,她的关键词就是笑。
特别喜欢讲段子,给我们推荐的电影都是喜剧,就算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啥问题了,她都特别乐观,导致所有人一有负能量就跟她倾诉。
昨天晚上十一点多,她扛着大包小包来找我时,一脸疲惫。
她加班很晚回到家,被房东赶出来了。
说租期到了,不租了。
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房东任性。
Amy一点招都没有。
我没见过她这么不开心的样子,所以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而她却反过来和我开了个玩笑:“你说我这波水逆是不是过了点。
”她的轻描淡写,让我心里发堵。
这时候,她电话突然响了。
她说:“我挺好的……已经吃过了……工作蛮开心的……新租的房子离公司很近,十分钟就到了……哎呀妈你就放心吧,我都这么大了,能照顾好自己。
”接电话的时候,她身上背着的那个大旅行包还没放下。
看着她坚强的样子,我都想哭了。
我说:“累了一天,早点睡。
”她依旧笑嘻嘻地说:“你先睡,我还有个方案明天交。
”那时候已经十二点多。
我先去睡了。
半夜起来想喝点水,发现Amy坐在沙发上,没开灯,只有腿上笔记本的光印在她的脸上,满脸泪水。
我不知道她这样哭了多久。
甚至看着她木木的表情,我都觉得,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哭了。
一个人最彻底的崩溃,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毫无生机地默默流泪。
这让我想起来,以前看过一个热门微博:“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
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04曾经有个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叫《I’mCEO,Bitch》。
里面用调侃的语气,说出了很多创业者的辛酸。
我当时把这篇文章,转给了一个创业狗朋友,还没两分钟他就给我发过来一串哭着的表情,然后发过来一段文章中的话:我睡得像个婴儿,每两个小时就大哭一次。
我经常头一天还觉得拥有整个世界,但是第二天我会觉得世界正在离我而去。
他说,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
这个朋友,从来在我们面前,都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充满正能量,甚至,当我们有不痛快,熬不下去的时候,都喜欢和他聊天,因为他太积极了。
可这些积极的背后,却是头发都快掉光的焦虑,和每晚默默地哭泣。
人生中,最恐怖的孤独,不是没人理解,而是被人误解。
我有个学长,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三年之后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年轻人别老是想不开去创业,也别老是自己想当老板,以前总觉得有梦想一定能靠自己努力实现,现在发现没钱根本没资格谈梦想。
每天一睁眼就是房租、水电、物业费,公司的各种开销比想象中大多了。
有一次他跟我说,第二天要发工资,没钱,跟所有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他说当老板,最怕的是对不起员工。
我还有个朋友,终于在给人打了十年工后,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可以创业了。
找了几个朋友共同开了个广告公司。
度过了前三个月蜜月期,有个合伙人,非得说大家理念不合,要拆伙。
本来都是兄弟朋友的,因为利益原因,撕逼撕到人尽皆知。
不仅人走了,还把自己管的客户和团队都带走了。
创个业连当年一起尿过炕的哥们都翻脸了。
朋友却根本没空难受,还有下个月的工资要发,还得给供应商结账……他必须得赶紧找新的客户,投资人,给人心惶惶的员工们打鸡血。
他想哭,想吼,甚至想和那个哥们打一架,但是他什么都不能做。
只能在每天下班后,去家附近的小花园,坐一会,看看大妈大爷跳广场舞,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回家笑着面对父母妻子,陪孩子玩。
他后来给我说,就是在看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时候,他哭了。
因为他看着他们满脸的高兴,特别羡慕。
他在别人眼中,是负责的爸爸,有担当的丈夫,孝顺的儿子,赚大钱的老板。
但他自己知道,他就是一个快被榨干的,面临中年危机的男人,连跳广场舞的幸福都没有。
每个人的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
不容易在,你明明知道,真正的自己,早就被这些社会身份包装到被遗弃,甚至埋葬。
但你却没有退路,没有第二个选择,你只能哭着爬着把那些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可每个人,无论爬得多辛苦,演得多艰难,内心深处,还都会有一个微弱到快熄灭的声音,不停地拷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身在红尘的体验,还是看破红尘的顿悟。
山的那头,到底有什么?我们只有爬过去才知道。
我特别喜欢一首歌《What’up》有句歌词:25年的人生就这样过去了,我仍要努力去翻越那希望的高山,为了让人生有意义。
我不想说,泥沼总会过去,星辰大海在向你招手。
甚至,我都不觉得吃苦是有必要的。
但是,找到生活的意义的时刻,恰恰是在,当你熬过去,撑下去后,可以用上帝视角去审视当年那个奋斗到呲牙列嘴的自己的时候。
人生就真的像爬山一样。
山脚下的我们,就是小时候,天真无邪,井底之蛙。
爬到半山腰才发现,体力费光,下山已经没有路,还恐高不敢回头看;往上爬,手脚并用都不见得能再挪一步。
但是能爬过去的,就是那些,能挺住的人。
挺住,意味着一切。
励志文章2:难走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困难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2年对美国人民演讲时说:“我们选择在这个年代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正是因为它难。
”也正是这句话,激励了一代美国航天人,最终完成了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登月任务。
徐小平说:“当有两件事摆在你面前,一件你轻松可以上手,一件需要你从头学习摸索,别犹豫,选那件难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难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
我所认识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种‘舍易求难’的本能。
”或是出于本能,或是因为惰性,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大多数人更愿意做那些看起来比较容易事,尽可能避开困难的事。
同样,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倾向于寻找捷径,而不是直面问题本身。
潜意识里的想法大概是:做困难的事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而且是否能达到目的还是个未知数,一旦失败,得不偿失。
做简单的事能尽快见效,代价也最小。
这种想法看上去很聪明,好像是一个经济上寻求最优解的方法。
其弊端在于只看到了做困难的事所付出的代价,而没有看到在这一过程中所收获的成果。
比如,一个程序员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他可以选择直接去询问更有经验的人,也可以选择踏遍互联网、翻阅若干教程、书籍去研究解决方案。
虽然第二种方法耗时费力,但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他还知道了类似的问题到哪能找到参考方案,哪个网站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哪些书是该领域内最经典的著作,或者还会遇到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遇到了某个问题,那么很可能你将来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刚开始可能比较难,以后会越来越容易。
美国互联网支付巨头PayPal公司CEO彼得·蒂尔有一个著名的管理哲学叫做“极端聚焦”哲学,他要求PayPal的管理者和员工只专注最重要的核心业务;年终总结的时候,也只能写一项对公司最有价值的贡献。
而不是象其他公司那样被要求写出“你本月底五大工作重点是什么?”或者“衡量你本季度工作成效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等等。
彼得·蒂尔是这么解释他的理念的,他说:人其实是喜欢逃避挑战和困难的一种动物。
比如,现在你手头上有两个任务:一个非常难,没有明确答案,但是一旦解决对公司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另一个,答案相对明确,对公司也有些帮助,但好处没有那么大。
这时候,人往往会优先去解决那个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一旦解决完了,他会给自己再找一个简单的问题,最后那个非常难但是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就被搁置了。
但如果你只有一个任务,你就会拼命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它。
因为你逃无可逃了。
蒂尔说:公司如果一直在忽略95分难度的问题,而一直在解决80或者85分难度的问题的话,那么最终这家公司也就会是一家七八十分的公司了。
1997年的美国,正是互联网开始崛起、DVD进入民用市场的时期,Netflix公司的DVD租赁业务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举步维艰。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公司决定不开设实体店,而是在网上运营,并开启DVD邮寄业务。
但一些核心高管并不赞同,因为这太难做到了——DVD机还不普及、影片太少、邮寄成本太高、DVD在邮寄途中磨损和丢失严重……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伦道夫,最终用一句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他说:“你看,这些东西确实很难。
所以一旦我们真的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就会制造出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门槛,让潜在的对手们根本无法和我们竞争。
因为我们要做的事确实是太难了啊。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Netflix实现了目标,并以此项业务为基础,逐渐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600亿美元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