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导读《红楼梦》

名著导读《红楼梦》

红楼梦【阅读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内容。

2、初步领悟《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3、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阅读指导】一、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

”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乾隆年间曹雪芹所写的长篇小说。

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

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在艺术成就方面,作者纯熟地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在广泛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以精雕细琢的工夫,描绘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

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余人,其中着力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尤二姐等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度的典型意义。

这些人物血肉饱满,各有特色。

有的人物虽寥寥数笔,也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品结构宏伟严整,情节波澜起伏、千头万绪,却组织得周密有致、跌宕多姿。

作品语言优美生动、洗炼新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人物对话,或长或短,或文或野,无不惜合人物的身份与口吻。

《红楼梦》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公认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作品。

对它的研究,早已在国内外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称为“红学”。

二、背景介绍《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

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

曹家从此败落。

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

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三十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

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

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

其友人敦诚曾写诗对他规劝,希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阅读导航】一、内容概述《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二、精彩聚焦(一)章节推荐1、林黛玉进贾府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

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2、元春省亲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大女儿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

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

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

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也有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

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元春被选入宫,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此番见到贾母、王夫人等,彼此悲喜交集,欲泣无声,不由得泪水频垂,强作欢颜。

3、黛玉葬花,作《葬花词》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

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

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4、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

贾母设宴招待。

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

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

5、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预备下酒席,喝酒玩闹,宝玉提议:“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赞成。

香菱把酒令一一写下,活泼、顽皮的湘云姑娘只划拳,不行酒令,被宝钗灌了一杯。

酒令行到香菱,她一时想不起来,湘云暗中教她,黛玉眼尖,又罚湘云一杯,湘云相继被罚了好几杯。

散席时突然不见了湘云,这时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僻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争艳,蜜蜂飞舞。

大家跑去一看,不由得笑了起来。

(二)原文传真1、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

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2、元春省亲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

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

一时 , 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

这些太监会意,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

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

半日静悄悄的。

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 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ぜ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

相关主题